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C和GC/MS检验吸食"摇头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道兵 《刑事技术》2003,(Z1):35-36
1998年以前,武汉市的吸毒人员主要是使用海洛因、鸦片。但是近几年苯丙胺类毒品和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氯胺酮来势凶猛,公安机关查获吸食这类毒品的违法人员大幅增加,已经远远超过使用传统的海洛因毒品的人员。这类毒品在武汉市的一些“的吧”内已经泛滥成灾,一些人吸食毒品后随着强烈的音乐疯狂地摇着头。根据武汉市公安局缉毒处清查“的吧”的情况,查获的嫌疑人有时竟然有高达80%~90%的都吸食了这类毒品。目前黑市上“摇头丸”通常是指冰毒、MDA、MDMA、氯胺酮(俗称K粉)以及其中两种以上成分的混合物。常用的检验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方…  相似文献   

2.
2001年湖北省禁毒部门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百日扫毒”集中统一行动。重点加强了对走私、运输、贩卖毒品案件的侦破、查缉,取得了显著成绩。上半年全省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780起,其中千克案件10起、万克案件2起,收缴毒品海洛因48千克、冰毒3千克,摇头丸5.4千克,罂粟壳1936千克,铲除非法种植罂粟54000株;查获各类涉毒人员1225人。湖北毒品犯罪现状毒品违法案件总数上升,收缴毒品数量骤增与上年同期相比,破获的毒品罪案数增加了19%;重特大案件上升36%;上半年缴获的海洛因数量与上年全年同期相同,平均每案缴毒70余克。5月9日23时,武汉市公安局缉毒处经过历时7个月的侦查,在江夏分局的大力协助下,通过近16个小时的布控守候,在江夏区郑店高速公路收费站将唐进、唐桂桥兄弟抓获,  相似文献   

3.
张某,天津某单位工人,有两年吸毒史,两次被强制戒毒。1999年3月,张某去广州办事,因毒瘾发作,购买了64克海洛因,当月18日,张某携所购毒品持广州至北京西的火车票进入广州站乘车,在剪完票后被人赃俱获,张某对携带毒品的行为供认不讳,并说明其携带毒品是为了回天津家中继续吸食,经查证属实。这种只是为自己吸食而运输毒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呢?有以下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以“警察圈套”作为免责事由,只能限于行为人原来没有犯意,实施犯罪行为是基于“警察圈套”而产生犯意的情况。侦查机关利用特情人员设立圈套而查获的毒品犯罪案件,应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特情人员以特情身份为掩护实施毒品犯罪行为的,应作为一种从重处罚的情节。  相似文献   

5.
利用侦查手段查获的涉毒行为应如何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7月某日,公安机关为特情人员李某提供资费,让其向被告人张某约购毒品海洛因。张因没有海洛因,又向被告人冯某约购,并确定当日交付。在交货地冯以3600元的价格卖给张8.7克海洛因。张当即转卖给李某,得款4300元(其中付冯3600元,张实得700元),冯、张被公安机关当场  相似文献   

6.
张某庆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公诉意见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案情]2013年7月,被告人张某庆、罗某二人共谋出资到云南省景洪市购买毒品海洛因运输回重庆贩卖,由张某庆负责去缅甸找毒品上家购买海洛因并运回重庆,由罗某负责在重庆销售。同年7月24日,被告人张某庆安排其前妻被告人瞿某驾驶面包车在前开路探查,被告人张某庆与其侄子张某元驾驶另一小车携带毒品海洛因一块(约350克)尾随其后,由瞿某用电话向张某庆通报公路上的毒品检查站的情况。次日,张某庆、张某元将上述毒品运至重庆市垫  相似文献   

7.
[基本案情] 刘某随身携带海洛因毒品13克,在大同站候车室被公安查获。经鉴定,刘某携带的毒品海洛因含量为27%,明显发潮。刘供述,他用2000元在山西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下旬的一天 ,被告人骆某按照事先约定的地点 ,携带毒品海洛因1包(约重1克) ,以150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卖给吸毒人员黄某。事隔1天 ,公安机关侦查抓获了黄某。在黄某的带领下 ,从骆某的租住地将其抓获 ,并在其房间内搜出海洛因30余克 ,但骆某否认这部分毒品是用来贩卖的。这是实践中比较典型的贩卖毒品案件的侦破方法。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 ,经常采用“少量、多次、流动”的交易手段从事贩毒活动 ,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往往只能发现和认定少量的毒品 ,而在现场之外却可以查获较多的毒品 ,对这一部分毒品该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9.
特情侦查被广泛运用于公安侦查毒品犯罪活动中,通过秘密搜集犯罪情报、专案侦查、发现与控制犯罪活动,有效打击毒品犯罪。鉴于特情侦查手段的特殊性,特情侦查天然地与证据认定、侦查人员刑事豁免权、特殊的管理制度等问题相联系。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毒品犯罪中的特情侦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1998年1月19日,南京市玄武饭店发生一起盗窃24万美元的特大案件,犯罪嫌疑人杨小松化名刘兵以购买1 万台复印机为由,要求港商颜某携带24万美元“回扣”住进玄武饭店,后杨复制客房门锁钥匙将24万美元盗走,由于杨某使用假身份证作案,现场无任何痕迹致使警方无从下手。该案专案组打破常规,从犯罪嫌疑人在短时间内5次流窜至南京作案,大胆假设犯罪嫌疑人可能乘坐民航班机,从民航部门按时间算犯罪嫌疑人可能来自东北等条件调取民航有关数据库, 通过编制程序进行“碰撞”,迅速锁定辽宁阜新人杨小松,从而成功侦破此案。  相似文献   

11.
关某通过电话与某市贩毒人员李某联系购买毒品海洛因,李某同蒋某、晏某携带890克海洛因乘坐火车到达本市,入住江山宾馆。随后,李某与关某电话联系交易毒品。关某给石某打电话(石某与关某系朋友关系,知道关某吸食毒品),要石某次日中午驾驶车辆到关某住处。次日,石某开车抵达关某住处,关某给石某现金3000元让其开车陪同他接两个送“货”的人,石某将车开至江山宾馆门口,关某将蒋某、晏某叫上车,其中蒋某手里拿着一个黑色书包。关某让石某将车开回其住处.石某看见关某、蒋某、晏某三人蹲在地上.  相似文献   

12.
蓝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2,(18):135-136
"特情运用"在实践中为毒品案件的侦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关于"特情运用"的立法只隐见于其他部门法甚至是"隐形法律"。为了维护毒品案件中特情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特情运用"被滥用,应合理构建该制度,使其在法律轨道上正常运作,为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0月,北京香山。 一个主题为“海洛因成瘾机理和医学防治对策”的学术讨论会在这里举行。 参加这个排序为“香山科学会议第105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的30多位医学科学家,就在这次会议上,医学科学家们,经过讨论和研究,取得一个重要的共同认识:“海洛因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医学研究热点之一。毒是难戒的,但毒是可以戒的。”同时,这次会议还提出了“应将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告诉人民,应将毒品防治的艰巨性和可能性告诉人民”的进行科学的宣传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诱惑侦查与诱骗犯罪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诱惑侦查给刑事法学和司法实践提出的问题案例一:张某曾因贩买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满释放后又参与贩毒活动但未获证据,公安机关获悉张某有数量较大的毒品准备出卖正寻找买主,为此,公安机关为特情人员刘某(有吸食毒品史)提供资金让其向张某购买海洛因60克。刘某与张某约定交易的时间、地点及联络方法后,将此情报密报公安机关。在张某与刘某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联系方法进行交易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案例二:某市为打击毒品犯罪,给公安机关下达了缉获毒品的数量指标,公安机关层层分解到有关部门及干警并与年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广州市近年来侦破的毒品案件可以发现,广州市毒品犯罪涉及的毒品种类主要有四种,即海洛因、“冰”毒、MDMA(“摇头丸”)、氯胺酮(K粉)。其中,多年以来广州市一直是海洛因的国际中转站和国内主要消费地与集散地。“冰”毒在国内的消费市场有限,广州市在“冰”毒方面的犯罪类型主要表现为制造和走私两种形式。近年来MDMA和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在国内日渐突出,广州市很快就成为国内 MDMA的主要生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以及氯胺酮的消费地和集散地。另外,随着广州市毒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当前广州市的毒品销售已经明显具备了层次化和网络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吸食新型毒品的特点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毒品被专家称为“21世纪毒品”,在我国蔓延迅速,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吸毒者最主要消费品之势,已构成对我国禁毒的新威胁,并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手段,减少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将禁毒人民战争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顾明 《中国检察官》2012,(18):43-44
一、基本案情 2011年5月16日17时许.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根据情报在某小区门口布控.发现熊某某和张某某同乘一辆出租车返回小区,侦查人员在小区门口将二人抓获.当场从张某某手提的纸盒里查获毒品可疑物4块。经公安机关物证鉴定中心鉴定。4块毒品可疑物中均含有海洛因成分。毒品数量达1369克。经讯问,犯罪嫌疑人熊某某供述:其居间介绍广西的“老二”向天津的“虎哥”出售毒品.“老二”派马仔张某某运送毒品。  相似文献   

18.
饶谋 《法制与社会》2012,(21):254-255
运用刑事特情侦破案件是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的手段.然而司法实践中刑事特情的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法律缺失、无外部监督、证据真实性无法核实等诸多问题,本丈对此提出运用法律监督权的方法解决刑事特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22日上午,被告人汪某接到住同一住宅区的张某的电话寻呼,回电后得知张某需要毒品,即携带毒品租乘摩托车前往张某住处,在张家门外楼梯处被在此守候的公安人员抓获,从其身上查获毒品海洛因2.73克。汪某供称,他送毒品给张某是为共同吸食之用。对...  相似文献   

20.
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侦查机关在侦查毒品犯罪案件时,大量采用了特情引诱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