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玉红 《求实》2006,(Z2):105-106
夫妻人身关系的内容是指取得夫妻身份的男女双方基于该身份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总和,在有的教材中被称为配偶身份权,或称为配偶权.尽管男女双方是自愿而结为夫妻的,但由于这一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等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所以不同时代的各个社会都非常重视对夫妻人身关系的立法规定.各国、地区的婚姻立法均规定夫妻之间身份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夫妻这一特殊的法律主体进行法律调整.而且,婚姻立法关于夫妻身份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强行性规范,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契约予以排除.但是任何一方配偶均不得通过强制行为实现这些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1,(4)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为重要。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前提,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对任何国家而言,文化认同都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认同,是一种身份的构建和归属,反映了民族共同体对自己身份识别和情感依托的集体意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是联结其他四个认同的精神血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23):70-70
我的父亲是汉族,我的母亲是少数民族。请问,我的民族成份应如何确定?在我国,关于民族成份的确定有何政策规定?请解答!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56个民族已经广为人知。但在1953年,新中国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使各民族既相对聚居又交错杂居,民族成分和称谓纷繁多样。二是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不同自称和他称交织在一起。三是新中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许多原来不敢公开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纷纷上报自己的族称。  相似文献   

5.
徐丽曼 《世纪桥》2014,(10):86-88
辽宁是我国具有多民族成分的一个省份,蒙古族人口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辽西地区是辽宁蒙古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多年来始终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新时期辽西地区蒙汉民族关系呈现出居住格局以蒙汉杂居为主、族际通婚不断扩展、语言文化日渐交融、民族意识表现积极肯定的独特特点,这对我国民族杂居地区处理民族关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民族间的交融是民族杂居地区繁荣稳定的前提、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婚姻法是身份法,有别于财产法,这是基于它的调整对象主要是亲属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相比,亲属身份关系是人伦关系,是自然的事实;而财产关系是法律关系,是人为的、创设的事实.人基于出生而最初与父母、继而与其他亲属形成亲属身份关系,他们之间使形成人伦秩序:辈分的确定、两性的禁忌、供养的义务等等,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形下,这一自然的人伦秩序即已存在,也是人类得以延续的自然过程,由此决定婚姻法具有伦理性和传统性.其伦理性表现在:婚姻法中的法律规范同时也是道德规范,两者有很大的重叠性;婚姻法在适用中应尊重婚姻道德和家庭伦理.其传统性则表现在:婚姻立法应尊重本民族传统习俗,是本国家的固有法;婚姻立法还应尊重婚姻家庭生活的事实状态,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不应过于超前.婚姻法的伦理性和传统性对于婚姻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真在长期主持和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尤其是立法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立法思想,他关于"立法要面向人民,为了人民"及"立法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民主立法思想不仅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而且对于我国民主立法实践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虽然均享有原告主体资格,但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其原告身份还存在着重合或缺位现象,极易引起司法适用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诉讼合力的发挥。因此,应以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明晰行政机关的诉权来源,建议限缩行政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明确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原告主体角色,立法确定行政机关发起的诉前磋商程序,以提升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视野     
《红岩春秋》2014,(3):5-6
<正>我国将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关于纪念日日期的确定,草案延续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国务院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据新华网)  相似文献   

10.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相关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美两国宪法及普通法律中关于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立法规定的比较研究,以发现我国这方面立法上的不足。并借鉴美国的立法规定,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提一些建议,以期能通过立法的改进,来解决目前我国在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方面的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李瑞 《实践》2005,(9):17-18
《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简称《若干 规定》),已于5月19日由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签署公布,5月31日起施行。这是国 务院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修 正版)第73条第1款的规定,为实施《民 族区域自治法》而制定的行政法规,是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 举措,也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 一、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 配套法规的核心 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和 基础,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若干规定》作为 行政法规,其法律地位低于宪法、法 律,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在立法链 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宪法》、《立法法》、《民族区 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和第一次中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作为公司特定阶层的董事,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以公司利益作为自己行为和行动的最高准则,不得追求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于是,董事对公司所担负的忠实义务便浮出了水面。一、我国法律对董事忠实义务规定的缺陷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董事、经理对公司所负义务,并设有追究公司经营者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但与其他国家较发达的公司立法相比,我国公司法关于董事忠实义务及责任的规定并不完善。具体表现如下:1.第61条第1款:“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所归属的那个广义民族和那片国土的热爱及眷念,对自己所属文化及基本价值观的认同。而民族主义则是指对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优越感。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宪法、自治法和立法法所赋予自治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利。民族立法既要依照宪法、自治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又要结合自治地方的实际,既要有一般立法的特点又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公司法关于经理签字权的立法缺陷 ,本文在详细考察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此的相关立法规定的基础上 ,提出了健全我国经理签字权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法制建设,也离不开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制度化表达,其中,立法活动中的利益表达是最根本的一项制度渠道.目前,我国人大立法信息公开和利益表达的法律制度较为缺乏,远落后于丰富多彩的立法实践,也因此导致了我国人大立法信息公开的不规范和立法中各方利益表达的失衡,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改变将影响社会关系的正当化、制度化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大立法信息公开和利益表达制度,在立法的立项、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中规范立法信息的公开和利益表达机制,推动公众有效参与立法、充分表达利益诉求,进而提高立法质量,实现法律作为制度化配置和协调社会资源和利益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公民权益的相关立法是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我国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立法数量较少,立法层级较低,城市散居民族立法尚处于形成阶段,主要存在立法内容政策化,立法形态非系统化和立法效果滞后化三大问题。要完善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立法需要细化立法内容,完备立法体系,逐步实现从民族政策向民族立法的转变,从单一立法向各地区、多层次均衡立法的转变,以及从静态立法向动态立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黄木 《学习月刊》2010,(4):35-36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是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种民族立法自治权。它是由法律法规确认、保障和制约的权利,是民族本身固有的权利,也是宪法和法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是实现各少数民族权利的基本保障.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价值获得正当性的重要途径。现实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浅议财产保全中的担保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财产保全中担保的现行立法存在一些不足 ,即对诉前担保的规定过于严苛 ;立法明确规定担保数额不尽合理 ;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效力有待商榷。由于立法的缺陷 ,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法院过分注重担保以及对弱势申请人不大公平的现象。完善我国财产保全中担保的立法 ,应从申请人提供担保的规定、数额及被申请人提供保全等几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