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底线     
唐成 《学习导报》2012,(4):23-24
所谓底线,是指最低、最起码、最基本的,不可再降低、再逾越、再突破的界限、标准、原则、要求,等等。 底线有追求向上和限制下行两种不同的意义。追求向上的底线,是主体对达成和实现特定目标的最低要求、标准:限制下行的底线,是主体防止蜕变必须把持坚守、不可逾越突破的基本原则、准则。  相似文献   

2.
李抒望 《先锋队》2012,(23):40-42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有底线,超过底线,性质就变了。在社会生活领域,所谓底线,就是指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持的那些最低的、最基本的界限、标准、原则、要求、规定等等,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是背叛和变质。古今中外,一部部荣辱成败的历史反复证明,小到一个集团乃至个人,大到一个政权、  相似文献   

3.
王涛 《新长征》2011,(9):64-64
底线,意为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底线的突破也是很容易的。如果对"六个为什么"搞不清楚,对"七个怎么看"雾里看花,对"四个重大界限"划不分明,对反动政治观点不去反对,对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不去抵制,对政治纪律不去坚守,就会突破政治底线。如果不遵守  相似文献   

4.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体系,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技术环节.在实践层面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着的结构体系,至少应包括“底线标准”、“发展标准”和“自由均等标准”三个层次.“底线标准”是政府为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而提供的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规定,本质上就是社会保障标准.“发展标准”是基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社会全体居民提供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是“底线标准”的延伸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高目标是“自由均等”的标准,即确保城乡居民根据自己偏好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内容等进行自由选择,使公民的自由选择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做什么都应该有个底线。底线者,最低的标准和要求也。拿做人的底线来说吧,做人对社会应该坚持正义、是非分明、有爱心;对工作应该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保持操行;对家庭应该  相似文献   

6.
创新过程渗透着价值关系,创新实践体现着主体对价值的追求;对价值的追求,源于创新主体谋求利益更大满足的需求,正是主体的利益需求成为创新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认价值主体是人民,价值的客观标准是人民利益,由此提明了创新活动中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价值取向;由此又决定了创新价值评价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8):50-50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即使做不到高很多,最起码也要坚守底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纪上的失范。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8.
《北京日报》日前刊登文章说,“底线伦理”,即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  相似文献   

9.
赵蓓蓓 《学习导报》2011,(18):44-44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关问题。文章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底线生存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遵循三条原则,即受益均等原则、主体广泛原则和优惠合理原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四方面的歧视;消除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底线思维是指在底线范围内把控事物发展的最低限度,同时又积极主动向最好的方向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科学主动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应以底线思维为重要思想武器与基本遵循,做到树立忧患意识,及时预判师德风险;强化底线自觉,精准设置师德底线;把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官从政要清正廉洁,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有识之士的推崇,深得人民群众的赞颂。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领导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要保持清廉之身,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做到“三养”。  相似文献   

13.
刘建明 《党课》2014,(8):73-74
“为官从政要清正廉洁”这一为官准则,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有识之士的推崇,深得人民群众的赞颂。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领导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要保持清廉之身,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做到“三养”:  相似文献   

14.
德才兼备原则是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德才兼备原则与“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一致性。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实现“三个有利于”标准;只有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才是真正的德才兼备。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统一,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选择。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顺利贯彻执行,要求党的组织路线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是党对干部的全面要求。德,主要是对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方面的要求;才,主要是对干部能力和水…  相似文献   

15.
小测验     
吴忠民 《当代贵州》2009,(14):55-55
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理解是不一样的。具体说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众基本生存的底线问题。一个人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是有一个基本底线的,这就涉及到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公共卫生等等问题;二是民众基本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问题,因为人不仅要有尊严地活下去.而且还要有机会和有能力活下去,这就涉及到充分就业、必要的职业培训问题等等;三是较高层面的民生问题,也就是更高层的社会福利问题,比如未来公立大学应该实行全部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16.
周永康同志在省委七届八次全会上提出,选拔任用干部要做到“十用十不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用起来。“十用十不用”是对干部德才兼备原则的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党的干部标准的原则性和干部政策的鲜明性。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落实“十用十不用”要求,关键是要做到“四个坚持”,力争在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力争在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江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干部生活和工作在群众之中,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利益主体的并存,出现了价值追求层次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象.正视这一客观现实,积极引导变革时期显得异常活跃的价值取向的健康发展,是党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价值观,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是市场价值取向原则,是市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原则,任何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都要服从这个价值取向,即追求自己成本的最低化,利益的最大化,并以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各自的利益。市场价…  相似文献   

18.
宁炬 《新湘评论》2007,(1):15-17
世界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灾难;什么事情都有底线,超出了底线就意味着发生质变。底线是前进路上的红灯,只要它一亮起,我们就必须停止脚步;底线是必须坚守的最低条件或限度,守不住底线,就是把自己逼上绝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社会上弥漫着一股道德失落的氛围,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渐微,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偏离。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整个社会范围内都出现道德底线失落的现象?本文就以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道德底线失落的原因,挖掘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的运用是为了确保专利权人与公众能够公平地获得各自应有的权益,是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体现。现实中,等同原则的适用还存在如相关法律规定缺失、适用标准多样化、缺乏适用限制等许多缺陷。为此,应完善等同原则的立法制度,统一基本规范和标准;加强等同原则的司法体系建设,把握等同判定尺度;准确掌握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合理运用禁止反悔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