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珍 《人民论坛》2012,(26):202-203
美国电影塑造的平民英雄不仅频繁出现在大荧幕上,更是深入到社会民众心里,得到认可推崇,反映着美国人文化心理中最普遍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理解的状况。文章从个体的英雄情结、成功价值观和性格特质成因三个角度分析美国对平民英雄的认同现象,以期对我国英雄人物荧幕塑造和题材发掘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雄和"英雄崇拜".是任何时代都回避不了的课题.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年轻一代,则因年轻而不知提及,可能会产生对"英雄崇拜"的消极理解.这既不利于榜样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青年健康人格的塑造.所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英雄崇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正象人不能缺乏阳光、空气与食物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没有英雄.英雄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风貌,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价值,能激励青年的正向行为.可以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有人认为,"英雄崇拜"是鼓吹法西斯主义,是剥削阶级那一套英  相似文献   

3.
约瑟夫.海勒是20世纪美国后现代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家,在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以荒诞、绝望的叙述语气向我们讲述了"荒谬的现代神话"。神秘莫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难以逃脱与超越的命运之隐喻;而敢于向陈规和命运宣战的"反英雄"尤索林,则是一位企图超越平庸与荒诞的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英雄",这一人物形象熔铸着海勒对现代人类生存境遇和荒诞命运的深沉隐忧与思索。  相似文献   

4.
我珍视的那位捷克作家在论述英雄和英雄行为时下了个定义:"英雄,这就是在决定性关头做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的人."写下这一论断后,他以身作则为保卫祖国抗击纳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英雄古今中外无数.岳飞、文天祥、卓娅、马特洛索夫、赵一曼、杨靖宇、戴安澜……还有最近发生在高速公路,被陡然飞来的铁块击碎肝脏,忍着剧痛停稳车子,拯救了24条乘客生命而牺牲的杭州司机吴斌,他们都是在人类社会生死攸关之际"做了"应做的事的英雄.我们因他们而骄傲.他们是有意而为之的.即使无意而为之的比如布鲁塞尔那个半夜起来撒尿,凑巧浇灭了导火线拯救了全城百姓性命财产的小男孩于连,也是英雄.  相似文献   

5.
张岩 《求索》2012,(8):166-168
塑造英雄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从英雄形象的第一个原型"半神"在古希腊文学中诞生,"英雄"形象就一直支配并主宰着西方文学的人物塑造。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笔下的一系列"文化巨人式英雄",既是对自古希腊以来的"半神式"英雄传统的可贵坚守与回归,也是对英雄母题传统认知范式的突破与超越,使英雄的种族涅槃变异而再生,从而赋予"英雄"概念以特定的指涉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过,中国需要有像美国的洛克菲勒、亨利·福特、比尔·盖茨,日本的松下幸之助那样的企业英雄。时代造就了战争英雄、政治英雄、文化英雄,也理应造就企业英雄。如今,企业英雄的巨大身影已开始在中原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上隐隐出现,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他那稳健、有力的足音……在新近的《福布斯》“2004中国富豪榜”中,200位富豪新鲜出炉,一个传奇的人物名列其中:他曾查获8000万元假钞案,被河南省交通厅命名为“稽查楷模”;他曾针对郑州客运存在的问题,提出客运分流,打破行业垄断,大胆组建第二个公交公司——少林公共汽车公司,给公交系…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事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经历了从真实英雄到"虚构"英雄、单个英雄到群体英雄、"高大全"英雄到"平凡"英雄的嬗变过程.这种嬗变源于创作者英雄观念和创作理念的更新,也由于社会大背景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周英丽 《前沿》2010,(1):198-200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主要的剧作家之一。黑人混子是他的戏剧中一类典型人物。在白人掌权者眼中一无是处的不法混混,在黑人社区内又有无赖和英雄之分。后者,如《两列火车跑》中的斯特林和《赫德列王二世》中的金.赫德列,为坚持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们代表了更高境界的正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受压迫被掠夺者的尊严、以及对黑人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二十五年前,上海英雄金笔厂在提出‘英雄赶派克’的口号后不久,就试制成功英雄‘一○○型’金笔。如今,它们又试制成功比‘一○○型’质量更好的‘二○○型’英雄金笔。这类笔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都接近同类型的美国派克金笔。在高空飞机上或室内  相似文献   

10.
一记得几年前,当我从中央电视台看到美国洛杉矶警察殴打黑人的报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反种族歧视运动在美国进行了百余年,发表《解放黑奴宣言》的美国总统林肯和为黑人争取人权而英勇献身的黑人马丁·路德金因此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但直到今天种族歧视的幽灵...  相似文献   

11.
公司     
《小康》2017,(21)
<正>迪士尼网易合作打造"中国超级英雄"迪士尼中国与网易集团7月7日在上海宣布一项漫画领域的合作计划。双方将共同打造超级英雄漫画",为全球漫画迷呈现具有时代感的中国英雄"。作为迪士尼旗下的美国知名漫画巨头,漫威公司拥有包括美国队长、蜘蛛侠、钢铁侠、复仇者联盟等超级漫画英雄的版权。据悉,漫威电影迄今在中国收获逾80亿人民币总票房。网易集团表示,网易漫画将成为国内首家漫威正版漫画的数字刊载平台,  相似文献   

12.
五月的鲜花     
花朵有花朵的名字,它们因美丽而开放,它们因开放而美丽!英雄有英雄的名字,他们因心中有爱而奉献爱;他们因奉献爱而获得爱。阳光、树木、花草、露珠、劳动者、绶带、勋章,他们生长在五月的血脉里,葱茂、艳丽、晶莹、不朽、平凡、荣耀、闪亮。它们是簇拥在我们生命里的花篮;新鲜、静美、恒定且永不凋谢!我们多想以诗歌的手掌抚摸一朵花的名字啊!花朵自有花朵的美丽和芬芳;我们多想以鲜花的手掌抚摸一个英雄的名字啊!英雄自有英雄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我们多想以英雄的手掌抚摸在五月诞生的每一个英雄的梦想,他们定会在五月长成参天大树,树…  相似文献   

13.
英雄崇拜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瑶族民间故事中包含有大量的英雄崇拜故事,它是瑶族先民们对世界深层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英雄崇拜的深层文化意蕴指向的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本质力量的惊异、审视与崇拜,并渴望通过生命自身的潜能来寻求幸福。英雄崇拜会随人类存在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最近一段时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何平编剧、导演的《天地英雄》先后在银幕亮相,寂寞的影坛上刮起了一股“英雄”旋风,舆论界惊呼:“我们进入了‘英雄’时代!” 谁是英雄?英雄是社会上少数杰出的人物,英雄以外的就都是凡夫俗子、芸芸众生了。当社会分裂为敌我双方时,我方有英雄,敌方也有英雄,但是由于存在着利害的冲突和情感的褒贬,所以我方只称己方的英雄为英雄,而称敌方的英雄为枭雄。他们的关系可以用图一来表示:  相似文献   

15.
王菊 《思想战线》2011,37(1):85-88
从英雄之死来探求英雄传奇的叙事特点,英雄传奇是介于英雄神话与英雄故事之间的形式。而"藏彝走廊"诸民族的英雄传奇具有自己独特而相似的一些叙事环节,在神与人之间,体现着不同于英雄神话的要素——他世界(物世界)的出现,并把英雄死亡的原因归结在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英雄的天下     
<正> 当《英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神州大地之时,我的血液也随之沸腾起来,凝神丹田,汹涌而出气盖云天的豪情。中国人的爱国情结绵长而深厚,对电影的热爱深厚而绵长。而《英雄》会让热爱中国电影并失落于中国电影的影迷们找回久违的“感觉”来,就如同我。茫茫天下,芸芸众生。古往今来,莫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敢问天下:究竟何谓英雄?英雄者,是人而不是神,故要为英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英雄,革命年代需要的是革命英雄,战争时代需要的是战斗英雄,而当今经济建设时代,需要的是经济英雄,而能否成为经济英雄,首先就在于是否主动地选择了创业?是否能创业成功?这一切均决定于这个人是否有完善的创业人格。创业人格是创业者应当具有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特征。一般认为创业人格应当包含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对国家、事业、他人的强烈责任心;培养独立生存的自信心;超越生存、追求发展的事业心;自主行使和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和能力即独立性;对生活持续保持积极乐观情绪的激情性;尊重游戏规则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英雄主要作为国家范式而存在,即国家英雄。国家英雄的存在范式主要有四种新形式,即传统中国的伦理范式,现代中国的政治范式,改革开放时期的市场范式与新时期的生活范式。英雄存在的国家范式是层累地积淀而成的。伦理范式是国家英雄存在范式的元范式,政治范式是亚范式,二者深刻影响着市场范式与生活范式的形成,并对未来新范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英雄文化在当代的继承者,当代军旅文学在对英雄主义的自觉追求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英雄叙事"。它在不同时期的英雄塑造和书写,一方面突出英雄不变的内在品质和情怀,另一方面努力探讨和拓展英雄的内涵,为文学的艺术长廊增添了一大批光彩夺目、令人敬仰与追随的英雄形象。它对高扬中华民族的英雄意识,培养民族的英雄气质、英雄信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公安侦破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小说、电影、电视剧等竞相把公安侦破题材引入其创作领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观众的欢迎,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也必须看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创作中的虚假现象,情节组织缺乏缜密的构思,叙述描写技巧的粗糙幼稚等等,而其中最值得探讨的是公安干警英雄形象塑造问题,它似乎更集中更普遍地反映了公安侦破文艺作品的弱点和不足.这不仅关系到一部具体作品的优劣成败,而且关系到公安侦破文艺作品的创作整体水准的提高和深化.本文拭从反对“非英雄化”观念出发,透过对“英雄神话”和“英雄诗意”的阐述,探讨一下公安干警英雄人物塑造中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