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其发挥实效的关键和必要程序。公众参与是宪政民主精神和行政参与权的体现,是公民行使环境权的体现,可以避免和减少对抗行为、环境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诸如参与主体范围窄,参与时间滞后,参与形式缺乏组织化,公众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备等缺陷。完善该制度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培养公众理性的参与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规范、创新公民实践参与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试析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亦是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关立法及具体制度构建的不完善,导致了公众参与环评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效果一直不理想。为提高该制度的有效性,可从提高参与环评的公众的能力、扩展公众参与环评的对象、完善参与的方式、建立对公众信息的反馈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环评法实施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国 《中国人大》2008,(24):19-22
在世界范围内,公众参与都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在加拿大,为保证公众的有效参与,《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为进行环境评价的每个项目开设公开档案室,方便公众获得该项目的档案资料。"《欧盟关于一定公共和私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令》第六条规定:"成员国应保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颁布实施,该法规除对建设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外,同时要求对有关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决策的源头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公众的参与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所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对评价的范围、公众参与等相关规定进行修改,以此来保障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何艳 《前沿》2011,(3):55-59
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应以人之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为切入点。针对日益凸显的公众参与需求及问题和矛盾,着眼于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及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形成,应加强公众参与制度的建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构应以政府民主意识的提高及公众参与的重视和推动、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构造与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公众参与渠道的规范化与公众参与空间的拓展等为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参加决策、制定政策即控制各种活动,自觉和民主地投入致力于环境与发展的努力”,使得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由最初的自发意识发展成为一项自觉的、积极的行动。在我国,公众参与在制度层面和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环境司法和环境决策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绩效,但尚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当立足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进行重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在立项阶段或前期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目前已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但由于对具体操作没有详细规定,使得“公众参与”实践起来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相似文献   

8.
牛睿 《人民论坛》2012,(5):40-41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我国循环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缺位与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程序规定、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成为事关人民福祉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对生态文明内涵及生态文明制度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公众参与制度在生态文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把握中国公众参与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以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其原因包括大气环境要素的公共性更强、污染危害隐蔽、污染范围广泛、治理难度大等。针对这种现状,国家需要在立法上对公众参与做出突破性、具体的规定,包括宣传、鼓励、严格执法、明确职责,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12.
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与我国城市建设管理领域一直倡导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思想高度一致。实践证明,不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让公众广泛参与城市管理,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城市不可动摇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勇 《前沿》2011,(5):196-200
世界范围内的四次危机和两次革命性变化汇合成为公民参与的推动力量,环境保护公民参与的勃兴正式得益于此背景。而环境权的确立使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具备权利基础。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的路径包括环境立法参与、环境决策参与、环境管理参与、环境救济参与。应该借鉴环境法制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民参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民参与机制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基础上,从公民参与中信息流动方式的不同、参与深入的程度以及政府和公民的关系等方面,分别总结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机制的三个层次的特点、积极意义和不足。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虽是民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但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不能保证公民参与的完全有效。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和改善参与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利分配,只有在参与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从而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中国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程序是影响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因素,应引起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当前,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执法主体、执法行为、行政行为等方面。笔者认为,应该从提升程序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着手,规范公安行政执法程序,为提升公安行政执法效率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十余年来,社会大众对历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出现了所谓的大众历史热。曹操墓认定风波,早已超出学术范围而成为一个社会公共事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源。大众史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关切人民的生活、利益与需要,把大众的主动参与视为自己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条件。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着重对当代史学的公共面向和大众参与问题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公安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实践教学作为完成法律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和有效途径,既可以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又有利于形塑法学专业思维,强化法律职业伦理修养,更有利于训练法律专业应用能力,因而是高素质法学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方式。笔者结合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对实践教学的逐步探索,在实践中总结了多种有效的体现公安教学的独具特色的参与式实战实训教学模式,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XIONG LEI 《人权》2008,7(4):21-24
A few years ago, after a vehement round of inner city renewal, I suddenly found many sidewalks in the city proper of Beijing became so narrow that pedestrians often had to compete with bikes and even automobiles for a space to walk. The place where we used to enjoy strolling were given way either to bike lanes or to thoroughfares, or taken for the parking of automobiles that are ever increasing in the city.  相似文献   

20.
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 ,缺乏民意基础 ,因此需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只有公众参与 ,行政立法才能获得民主正当性 ,行政立法程序才可能构成正当程序。公众参与必须符合自愿、平等、有效的实质要求。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应当提高立法层次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