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现代性是对现时代的理论反思,必须直面"当代的普遍问题"。在现代社会,"资本——劳动"的二元框架构成最深层的社会结构决定力量。资产阶级国家的全部职能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实现资本增殖,在于处理"劳动与资本的斗争"。以资产阶级国家为外在表现形式的政治解放,其实质不过是实现了的资本解放。共产主义理想要实现的人的解放,就是劳动解放。如何在现代性视阈中理解马克思提出的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面"当代的普遍问题"的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批判自由资本主义,揭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是以其自由思想为基础和出发点的。从博士论文关于原子倾斜运动的论述,到《论犹太人问题》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论述;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思想,到《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马克思的自由思想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经历了起点、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不断飞跃。  相似文献   

3.
异化劳动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构成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不仅表明了马克思经济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而且表明这个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某些局限,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处于的特定阶段性,还没有彻底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异化劳动概念自身的局限在马克思后来的哲学思想中得到批判和反思,从而表明异化劳动只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拱顶石,却无法成为马克思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4.
国内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概念的讨论,大致是因循着以下两种研究思路而分别展开的: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哲学概念,以“异化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批判含义;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实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以“雇佣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认识论含义。实际上,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劳动概念只是他用人本主义哲学术语和思想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综合性概念,其中既有价值批判的因素,也有社会认识论的成份。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一篇重要著作,是创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开端。而异化劳动理论是《手稿》的核心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概念的成果。从异化概念出发,马克思在介绍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然而,异化劳动理论只是马克思阶段性的理论成果,其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异化劳动理论必然向剩余价值理论转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集中反映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同人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不只是停留于从伦理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进而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初步回答了许多涉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问题,从而为他创立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劳动"概念作为一个哲学范畴,一直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赋予了"劳动"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深入剖析马克思"劳动"概念,对理解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将劳动纳入实践的范畴,将两者相关联,不仅提升了劳动的地位与作用,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实践概念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劳动的角度切入,通过具体分析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来解读其实践哲学,从而发掘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探寻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哲学命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劳动"或者以"劳动"为核心,是最基本的一种"实践"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内融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是对西方实践哲学劳动思想的改造和超越。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形成了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实践逻辑,并通过确证现实的人及其劳动批判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反思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会发现其内含于历史、内嵌于社会、着眼于现实,这些都能够深刻地诠释出其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对鲍威尔的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指出鲍威尔的问题在于未能明确区分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这三个概念。马克思沿袭鲍威尔的思路,从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入手,分析了三个解放概念的所指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最终形成了他对人类终极解放的唯物主义解释。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充分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对象化变成了劳动的异化,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的失落。未来社会应当是实现对异化劳动的扬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对劳动异化做出了四重规定。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兴劳动,表面上给予了工人更多的空间与自由,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劳动异化问题。数字劳动异化加剧了技术与人的关系失衡,带来了更为隐蔽和深刻的剥削。由此,面对这个新的时代课题,必须要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数字劳动异化新的表现特征,以此来实现对数字劳动异化的扬弃,促进数字经济健康运行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哲学意义上的规定最早形成于1843年至1845年。马克思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虽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但真正的逻辑定位应始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正是从这一起点出发,马克思逐渐走向"人之本质实现为物质性的活动并直接物质化于劳动产品中"的人本主义色彩的阶段,之后经由费尔巴哈赫斯等影响并逐渐超越前辈形成了自己对劳动及劳动异化独特的框架建构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代性自我确证问题入手,阐释了黑格尔理性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困境;指出了马克思将“劳动”确定为现代性自我理解和自我批判的规范性概念,实践哲学是现代性理论的哲学基础;论述了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对劳动现代性理论的批判;最后,指出我们应该从存在论根基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视域中分析劳动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15.
劳动异化论和人性异化论,是马克思和弗洛姆在深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不同时期人类生存状况基础上提出的两种异化理论。在关于异化的本质是反制还是心理体验、异化产生的根源是固化的分工还是"生存的两歧"、消除异化是通过社会革命还是改革等方面,两种理论皆存在根本性的分野,尽管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因此,对二者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既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劳动异化论的科学性,同时也会在理论上拓宽异化问题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大研究成果,但其发展至现代后陷入了理论困境,迫切需要找寻出路。而马克思人学源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并最终超越了它,是人本主义哲学摆脱困境的解药。马克思人学包含着深情的人文关怀,在其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注重探讨人的本质,强烈批判了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异化现象,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一生都关注劳动异化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劳动思想开始,在其一生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著作都对这个问题做了论述。写于1845年—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探讨了异化劳动的问题。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劳动理论问题,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来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关系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不断地去学习、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人的尊严"及其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宗教批判、异化劳动以及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理论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9.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之一,文章充分体现出了其在这一时期思想的特点——逻辑的思辨、激情的批判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革命热情。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式的“异化”视域下,通过对犹太人问题的观点阐释,展开了对宗教、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性的批判,力图从理论上寻找到人的终极解放的道路。但是由于“批判武器”存在的先天不足,致使这一理想存在理论缺陷,无法成为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0.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马克思形成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的异化劳动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追求、注重人的能力自由全面发展、建构理性平和现代心灵秩序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