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文明”,对于生活在“天苍苍、野茫茫”的锡林郭勒草原人来说.曾是个久远的“梦”。漫漫岁月,沧海桑田,党的民族政策犹如一只巨手,把几代牧羊人梦中的“文明”,一把拉到了现实,使辽阔古老的锡林郭勒草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锡林郭勒草原属欧亚大陆草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温带草原中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草地类型最多,饲用植被最丰富的天然草原。然而,在50年前,锡林郭勒草原被外国侵略和军阀割据,施行民族分裂和奴役政策。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这里经济凋敞.文化落后,疾病蔓延,人畜锐减。到解放前夕…  相似文献   

2.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婉蜒在锡盟的千里边境线上,它东起东乌旗,沿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东苏旗至西苏旗,全长IO95公里。在这道文化风景线上,一朵朵文化建设的奇葩争相怒放,一首首文化建设的凯歌在边疆上空回响,牧民在歌唱,千里草原在歌唱。草原涌着潮锡林郭勒草原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牧民能歌善舞。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复发达,信息闭塞等原因,他们的娱乐方式仍停留在以民间艺人演唱、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等专*团体演出为主。群众基层文化建设>分落后,文化事业发展处于滞后状态。1…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9,(10)
<正>首都正北,千里之地,这就是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以原生态且齐全的草原类型和植被种类著称。优质天然牧场占国土总面积的89%,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四分之一多,草原、农田、林地、湿地、沙地、河流、湖泊等地貌交错分布。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原自然保护区。全盟有26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  相似文献   

4.
<正>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其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草场面积的26.5%,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锡林郭勒草原草地类型多样,由西向东渐次为荒漠半荒漠草原(16%)、沙地植被(33.6%)、典型草原(34.5%)、草甸草原(15.9%)。这里不仅植被类型繁多,而且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1,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我国是人类最早发源地之一,我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灿烂的文化。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坚信祖国“四化”一定能够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再现祖国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四月的锡林郭勒草原,虽然已经开始泛绿,可仍然还是乍暖还寒的节气。但是,当你走进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却令人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到处都萌发着勃勃生机。如果说,锡林郭勒草原是一座集多种植被类型的天然花园,那么,锡林浩特──这颗草原明珠,则是各族草原儿女辛勤培育,共同建设下形成的文明花园城。标本兼治、突出特色、绘制文明城市的优美环境当清朝乾隆八年。巴拉吉尔隆德布活佛在锡林郭勒草原深处,专门选择了盛开黄色花朵的额尔德尼山下,建成一时闻名长城内外的“贝子庙”时,他绝没有想到,250年后,“贝子庙”已成为遗迹,孤…  相似文献   

7.
正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草原文化虽历经多次变迁和兴衰沉浮,但其内在的脉络始终没有中断,这使其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古老和悠久的地域文化之一。因此对于草原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草原文化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完善与发展自身,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赵宝通 《实践》2013,(2):50
察哈尔右翼后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热土上,千百年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特别是蒙古察哈尔部在长期的征战和发展中,传承了蒙元宫廷文化的庄重华贵,汇集了蒙古诸部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察哈尔文化。察哈尔文化是以草原为依托,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多种生产方式结合并举的经济文化类型,是近代以来草原文化较为普遍的类型,是草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察右后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10)
<正>苏尼特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唱响了苏尼特马文化品牌,加强苏尼特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苏尼特右旗草原人民的共同责任。"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此情此景,极映苏尼特草原的美丽富饶。苏尼特右旗,是祖国北疆少数民族边境旗县。在这片吉祥的草原上,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的6.9万人民正共同描绘着家乡的繁荣蓝图。历史上,这里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辽阔草原。新时期,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新生的力量,砥砺奋进的气息弥漫而来。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形成,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及其现代化程度对改善投资环境,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中部。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边睡草原小城。把这样一座城市建设成文明、整洁、优美、全面发展、独具草原特色的现代化草原旅游城市,是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市13万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8)
正为传播弘扬内蒙古历史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通过历时近两年的考察调研、问卷调查及专家评审,"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对外公布,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内蒙古大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全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0.2亿亩,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内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类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原之一,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和承载地,已经成为内蒙古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进入周世纪80年代,锡林郭勒草原悄然兴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以草原植被建设为主的绿色革命。绿色,在牧人的脚下延伸。从此,草原人告别了“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走上了立草为业、建设养畜、稳定发展的路子。回首眺望千里草原,缓缓流淌的锡林河水再也听不到牧人遇灾千里走场的呼步“驼铃声”。绿,是草原畜牧业的底色,草场是草原畜牧业的基础,一方面为牲畜的生存和繁衍提供饲草来源,另一方面为人类进行畜牧业生产活动提供基地。与此同时,由于草原畜牧业受天然草场“一岁一枯荣”的影响,牧草生产与牲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坚定文化自信、繁荣草原文艺目标总揽下,传承草原文化,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创新民族文化,开创内蒙古自治区文艺新篇章。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集,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独特民俗等众多门类,悠久的草原文化在新时期需要得到进一步传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09,(8):52-53
近几年来,草原文化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异军突起,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十分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述草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建构草原文化的观念与范畴体系。提出和探讨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就是这种有益的探索,也是草原文化研究深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蔺伟 《实践》2009,(11):57-58
多伦诺尔,地处滦河源头,东连燕山之脉,西承蒙古高原,北依天堂草原,南接华北京畿。多伦诺尔,吸天地之灵光。纳万物之精华,湖泊棋布,河流纵横,蓝天与绿地相映,山水与园林成辉。多伦诺尔,文化名城,钟灵毓秀,英杰云集,会盟历史铸辉煌,晋商文化渊源长。多伦诺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塞北通往元大都(今北京)的要道,明、清时是繁华通商的集散地,也是清王朝扶植的宗教重地,建有“汇宗寺”、“善因寺”、“清真寺”等著名寺庙。  相似文献   

16.
乔然撰文指出,中国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由国家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99座。按国际标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将可以稳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产业资源,也是加入WTO后的我国特有的优势产业资源。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在锡林郭勒盟的西南端,有一片较为完整保留和发展察哈尔文化及蒙元文化的热土,这就是锦绣草原镶黄旗。悠久的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在这里闪烁璀璨光芒,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草原上古老的音乐——阿斯尔。阿斯尔是蒙语"阿斯如温得尔"的口语简称,汉语意为"极高",是广泛流传于原察哈尔蒙古地区一种古老音乐的统称,属蒙古族宫廷音乐的一种,被誉为"雅乐""天乐""宴曲之首",盛行于元代,并广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5,(8)
<正>丰富的草原文化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北方草原是亚洲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早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代,北方草原先民就已经开始与西方交往;4000多年前,横跨欧亚大陆的北部草原地带还形成了绵延万里的细石器文化带……纵观历史,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独特的草原文化空间为最早向西开启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汉武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10,(19)
<正>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一、草原文化的战略地位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近年来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证明,作为草原文化发祥地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不但分布有  相似文献   

20.
何金玲 《实践》2005,(9):42-43
8月上旬,中国·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在包头 市举行,期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包头市委 宣传部联合主办了“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草原文化与包头文化两个学术专题,将草原 文化研究和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内容涉及包头文化的特征、 阴山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地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城市文化定位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与会学者、 专家们认为,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一 直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传承之地。同时,大型现代工业企业 在包头市的建设发展,又为内蒙古草原文化增添了现代工业 文化的内容,使包头市在内蒙古草原文化中别具特色。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