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黄门村六社的社长,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这些荣誉都是乡亲们给我的。只要乡亲们需要,哪怕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对于我来说都是大事。”  相似文献   

2.
林淑珍 《台声》2011,(9):60-61
我们的“家”成立30年了,“孩儿恋家”的感觉也伴随着我度过了不平凡的30年。自从有了这个“家”,我就不再孤独,不再迷范这个“家”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幸福,给了我力量:这个“家”时时关心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党的关怀让这个“家”充满了温馨,凝聚着每个台胞的心。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在村里为大伙治病,一年到头离不开,连娘家都回不了。可是每年还要欠1000多块钱收不回来,有两三家欠着一二百的药费不给,见了面还躲着,我也没法要,真是太难了。”说着,陈红梅哭了起来。五十出头的陈红梅是1970年前后在门头沟区黄塔卫生院接受培训,成为一名赤脚医生的。从1970年至今,陈红梅一直在黄塔这个门头沟偏僻的山村里为乡亲们看病。家就是诊室——一  相似文献   

4.
以妻为镜     
以妻为镜倪志杰妻是煤矿工人的女儿,我们相识于六十年代国家生活困难时期。记忆中的她面黄肌瘦,穿着一身篮布衣服,两条长辫子,脸上挂着纯朴的笑容。结婚时我是名军人,托人换了一套女军装作为给她的“定情物”,激动得她对着镜子照来照去。就是这一套军装和两个凑齐的...  相似文献   

5.
驻军霸王台     
秦友友 《人民公安》2012,(11):56-57
1968年2月,我从人武部领到军装,打开一包国防绿军装见到有蓝裤子.才知道当的是空军:到了火车站。爬上了闷罐车,才知道我们是武汉军区空军接的兵;到了驻地李辛店,才知道我的部队是航空兵第23师。参加了新兵营集训3个月后.我被分配到位于河南驻马店确山东十八里霸王台大陈庄的师司令部所属淮河靶场。  相似文献   

6.
刘麦 《当代广西》2009,(18):36-36
李冬兰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良勇村党总支委员、妇代会主任 感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一定要做乡亲们希望做的事,做好乡亲们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郑黎 《今日浙江》2009,(8):41-41
大学生沈李利应聘来到余姚市后陈村任职,转眼已有2年多了。提起小沈姑娘,乡亲们总是赞不绝口,而沈李利却说,我真的没做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本分事。  相似文献   

8.
周云 《今日民族》2012,(10):57-60
去冬今春,乡亲们不断传来家乡遭受旱灾的消息。在一个假日里,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与乡亲们一道筹集资金找水源。迎着乡野的清风,翻过一道道山梁,家乡的山与水再次接纳了我的身躯,同时唤醒了我对家乡难以忘怀的记忆。离开家乡许久,但我的脑海里总挥之不去家乡的那山、那水、那磨房……  相似文献   

9.
热气逼人的1995年夏天,我收到了珠海市人民警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也就为了这一纸通知书,我与父亲进行了最后一次的顶牛。父亲以一百个的理由和他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来反对我走过警校的大门。因为,在父亲的心目中,这不是一个好的职业,何况,家庭经济也不允许我进入警校。但,我依然坚定、执著,谁也改变不了我的警察梦。我忘不了乡亲们在流氓地痞的淫威下的敢怒而不敢言,忘不了今天我的家所以困苦潦倒的原因。当我把警校的通知书交给父亲时,父亲只一个劲地抽着水烟,眼睛看着那虚渺的烟圈,一动也不动。母亲却红着眼,只顾忙着自己…  相似文献   

10.
1945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一个小孩嘶哑的哭叫声回荡在林海雪原中。这是一只遗落在中国的日本“孤雁”的哭声。几天后,一个八路军战士带着这个6岁的小男孩走进了邹殿臣的家。 那个八路军战士自称是李排长,他对邹殿臣说:“这个日本孤儿,是我在林海雪原追剿土匪时,林场工人交给我的。我们整天东奔西跑,带在身边很不方便,只得托付给你抚养,等到革命胜利后,我再回来接他。” 那时,邹殿臣的儿子虎生刚刚病逝,一家人还十分悲痛。突然见一个年  相似文献   

11.
山寨情     
广西马山县古零乡民政助理周耀辉从事民政工作才5年,却给乡亲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古零乡有5万多人口,分布在179个村民委员会的大石山区里。为了把党的温暖送到民政对象的心上,五年来,周耀辉走遍了全乡的山山寨寨,对全乡119位五保老人,112名享受优抚待遇的复退军人以及军烈属、特困户都了如指掌。年近SO岁的弄尧村五保老人兰国才夫妇,住在离乡政府SO多华里的山弄,小周从没有忘了他们,经常爬山背粮给他们送去,逢年过节还要给老人家拜年送礼品。1994年6月15日,古零乡连续下了两天多的瓢泼大雨,全乡降雨量达350毫米,6月16日…  相似文献   

12.
袁集歼灭战     
康登勤  康鹏 《春秋》2015,(2):30-31
1945年5月24日,在我的家乡山东省金乡县化雨镇袁集村发生了一次战斗,在当地影响很大,当地不少文史资料也都提到过这次战役。这次战役的发生地,就在我的一位本家大爷的家里,乡亲们和家人以后也多次向我讲过这次战斗的经过,参加过战斗的八路军游击队机枪手以后也向我详细介绍过这次战斗经过,现把我了解到的有关这次战斗的情况记录如下。我们村叫袁集村,得名于它是当地比较大的一个集市。抗日战争时期,从济宁经过金乡、鱼台县城通往徐州的公路,就从我们村里经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日军在村的南面建有炮楼,四面有挖的壕沟环绕,驻有日军。当时经常有部队从村里的公  相似文献   

13.
不停地记录,记录,记录……这是在吉林省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春莲园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春莲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我得把各位代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点子记下来,家里还有好多农民兄弟眼巴巴盼着呢!”8日,在从会议室返回房间的途中,记者终于找到与她交流的机会。她告诉记者,来北京前乡亲们托她带了好多问题呢!“有些问题我也解答不了,所以到北京后我就一门心思‘啃’总理的报告,听代表发言,我是乡亲们选出的代表,我得给乡亲们提供答案呀!”“乡亲们都关心哪些问题呀?”记者问。周春莲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得密密…  相似文献   

14.
全国台联迎来了20周年华诞;再过一年多,山西台联也要迎来她20岁的生日。讲起来,我真的和台联有着不解之缘。家父梁永禄40年代曾任旅平台湾同乡会会长,女承父业,1983年,我从太原一所中学调入省台联筹备组,从干事、秘书长,到今天主持省台联工作,20年风风雨雨,我人生的一段最好年华在这里度过。我热爱台联,热爱台联工作,与乡亲们相处,为乡亲们服务,往事悠悠,感触良多。我是一个第二代台胞,出生、成长在祖国大陆。也许是台湾人的血脉,也许是台联工作的经历,我对故乡台湾思之切、情之深,近些年愈发浓烈。我省的老…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在清晨阳光的沐浴下,我来到一位曾为党的隐蔽工作奋斗了大半生的老战士——吴佩申同志的家。叩开吴老家的门,75岁的吴老热情地把我迎进客厅。彼此简短的几句寒暄,使我感到吴老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长者。吴老生活俭朴,家庭陈设非常简单。说明来意后,我们的话题很快便转入了正题。吴老回忆道:“抗战开始时,我正在读中学,并参加了第二战区的抗日斗争。在斗争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救国救民的。于是,我怀着满腔的热血,追寻革命的道路,找到了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时间是1942年。当时正值抗…  相似文献   

16.
<正>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你们好!来信收悉。得知下党实现了脱贫,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非常高兴。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贺!"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晨雾笼罩着静谧的山村,丝丝缕缕,似梦似幻。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公安局局长马群贪婪地做了一个深呼吸,顿时觉得心旷神怡,他望着脚底下柳桥镇蕾大村,目光里显露出几分快慰和满足。夜里和围满老村长家的村民唠家常,聊着聊着,不觉间就更深夜静了。马群很珍惜和村民在一起的时间,在这里能听到乡亲们掏心窝讲出的话,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他知道自己能在村里呆的时间很少,毕竟每个月只能到村住上几天。下来了,就要为乡亲们做点事。他常对民警们说乡亲们的事没小事,要把乡亲们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办好了,民警到村讲话才有分…  相似文献   

18.
1985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原军事学院政委段苏权将军回到故乡茶陵,小住了一个星期。这些日子,我自始至终陪伴着他。在车上,在榻前,他断断续续地向我诉说过去,追忆往事,给我印象殊深的是1937年9月他在太原与任弼时同志重逢时叙说的那历尽坎坷。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 当年9月21日上午,这是中日两国空军在太原市上空第一次交战的日子。段苏权穿过骚动的人群来到成成中学,找到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当办事处一位参谋满腹狐疑地领着他往里走的时候,迎面与八路军总  相似文献   

19.
陈弘 《台声》2009,(6):26-27
2009年4月3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全国台联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回故乡。全国台联组织老台胞回多还是第一次。此举深得大陆台胞的心,各地台胞反映强烈。4月3日上午10时,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下午1时飞抵台北松山机场。走下飞机,踏上故乡的土地那一刻,我心情非常激动。走出机场,我们就受到众多多亲们的热情诚挚的欢迎。向林丽韫团长献花的同时,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欢迎的乡亲们也给我献了花。因为我是全团中最年长者,今年86岁,使我受宠若惊!  相似文献   

20.
这间小小的中医诊所几乎就是我晚年心情的最重要部分。它就在小镇上,阳光能照射进来,乡亲们能很容易找到。我已70岁,有生之年为解除乡亲们的一些小病痛做点微不足道的工作是我最大的快乐。医生当慈悲、怜悯为怀,当我面对那些面色蜡黄、目光忧郁的乡野劳作之人,我想我应该尽力为他们送去哪怕一点光亮、一点温暖、一点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