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日益壮大并成了现代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企业在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漠视员工的权利,损害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等等。虽然企业的原始责任就是为所有者获取利润,但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也由此而生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明确企业对社会责任,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本文拟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构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尤其是认识经济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超脱狭隘的"股东至上主义",是对传统企业理论"个人本位"的修正和补充,企业社会责任更加关注的是企业对社会利益的增进和维护,"社会本位"应当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对于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要求的行为和义务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无法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现,但仍然可以通过道德色彩浓厚的"软法"来对其进行规制.在坚持"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的原则下,应建立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自律机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他律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日益壮大并成了现代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企业在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漠视员工的权利,损害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等等。虽然企业的原始责任就是为所有者获取利润,但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也由此而生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明确企业对社会责任,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本文拟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构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尤其是认识经济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廖恋 《法制与社会》2011,(10):76-78
国际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是指,企业在追寻金钱利益、服务于股东的同时,还要承担对自己的员工、对环境、对社区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是劳工生存权的基本要求,并且体现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中国目前的法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社会公益责任和法定责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立法过于分散,立法原则性过强,公益诉讼制度缺失。本文建议:整合现有的法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5.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入手,通过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原因分析,最后结合对概念的理解和中国的实际对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郑若云 《法制与经济》2008,(12):91-92,95
2006年《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公司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关于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内容没有进一步明确化。作者认为,不仅公司要履行社会责任,不具有公司形式的企业也应该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文章介绍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几种不同法律形态的企业,指出了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基础在于公司的社会性,最后从企业的社会性与公司社会责任层次理论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了不同企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2006年《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公司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关于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内容没有进一步明确化。作者认为,不仅公司要履行社会责任,不具有公司形式的企业也应该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文章介绍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几种不同法律形态的企业,指出了公司的社会责任的基础在于公司的社会性,最后从企业的社会性与公司社会责任层次理论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了不同企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1,(15):274-27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关注。本文欲通过对该理论的基本问题作简要概述,立足于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境况,提出相应的完善机制,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和谐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责任义务模式,涉及了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劳动保障等方方面面,甚至在企业经营行为中财务运营中也占据了很大比重.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的逐步明朗化,许多企业推行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问题就此诞生.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社会道德公益的问题,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明确相关权利义务,才能从制度上筑起法律屏障,维护企业社会责任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的情况,梳理了企业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并针对这些要素提出了强化政府监督,建立规范体系,推行激励机制,实施救济措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和谐社会的逐步构建,如何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效益的协调统一,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展开探讨,阐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完善法律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法》: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作为营利性与社会性并存的社会组织体,应承担对职工、债权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实践对现代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尚不健全,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制定一部《企业社会责任法》将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朝霞  林晶晶 《法学杂志》2012,33(6):130-136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的背景下,改革现有社会管理模式、创造新的社会管理模式,难点在于革除现有的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社会管理模式的若干积弊,遏制权力运行不受法律制约的现象;重点在于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的力度,尤其是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职责。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作用,也要认识到法律监督作为社会管理有机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从外部保障和内部效用两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法律监督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十八大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须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创新的路径之一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而社会组织的参与和发展建设是社会协同的重要领域.就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社会组织法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出发,探讨了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丰富和拓展的一个方面,即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实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作者认为,公益法律诊所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本身是一个在现实处境之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人身份积极实现的过程。它需要法律人直面法律职业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势和困难,而不是空谈道德呼唤。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法律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对诊所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以及中国法治的前景,所采取的是一种务实和谨慎乐观的姿态。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g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awyer and a client in the context of deciding whether to settle a case. The impact of alternative fee arrangements on settlement disputes is empirically assessed in a discrete dependent variable econometric model utilizing survey data from lawyers in British Columbia. 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based on traditional single-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s, a broader multitask perspective of a lawyer's practice is explored. More frequent settlement disputes are observed where the handling of disbursements is one-sided, and among lawyers who advertise, use lump sum billing and pursue jury trials and punitive damages. Disputes are less frequent among lawyers who employ percentage contingency fees and hourly rate contracts with a bonus for successful results. Disputes are also less frequent among lawyers in larger firm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legal fee regulation and ex post judicial review of legal fees in British Columbia have affected the frequency of settlement disputes.  相似文献   

16.
时下国内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互联网金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不仅关涉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也正在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商业模式。当变革带给我们巨大便利和实惠的同时,纷繁复杂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留下了各种问题和争论,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法律层面的问题是我们首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以实务的视角来看,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特征在于金额小、人数多、总量大和涉及面广,因而需要我们树立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理念,去探索适合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邓建宏  易谨 《时代法学》2009,7(3):41-45
公共财政不仅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经济收支活动,而且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张力。从宪政视角考察其法律特征,民主性是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法治性是其形式要求,公共性是其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5,(4):105-111
社会资本理论为治安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范式,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治安问题是各种社会问题激化、集中化、显性化的结果。社会资本缺略已成为当前治安问题产生的一类重要的社会因素。为此,必须从社会纽带、社会整合、公众参与、社会信用、政治权威等方面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抑制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19.
Toril Aalberg’s book links a wide array of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that conventionally are kept apart. She combines normative theory with empirical justice research, takes a longitudinal as well as 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she discusses her result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o-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context. The book provides a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attitudinal landscape and is a rich source of comparative data on social justice attitudes. The exceptionally wide variety of approaches that are used represents an asset of this analysis and addresses the need for an encompassing view on the issue of justice. At the same time, when recapitulating the results, it becomes evident that this strategy also entails dangers: Aalberg’s approach requires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allows a coherent interpretation of her findings. It is argued that normative institutionalism would offer a suitable frame of interpretation for the subject and design employed.  相似文献   

20.
当代法哲学视域下,墨家法律观首先在事实性的有效性向度上,认定和证成了法律的文本性、符号性、行动性、规则性、规范性、普遍性以及强制性等事实性的张力;其次,在法律有效性的规范性向度上,墨家以法为天,认定法源自于天,法是天的根本意志的体现,而天的意志的实质乃是——具有正义、平等、实践三个显著特点的——兼爱利民;其三,在交往理性的向度上,墨家把法的产生和生成、法的有效性及其实现,置于"从事"、"说书"尤其是"谈辩"的世界里,提出了语用谈辩的交往法律观:把法的有效性标准及其检验看作是,透过"古者圣王"、"百姓耳目"、"百姓人民"中的谈辩——即经过多主体的交往理性,而达成的"中效"或"共识"。墨家的交往法律观主张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平等"谈辩",来化解"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实现"兴天下之利"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