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出现新的形式、新的动态。一是虐待未成年家族成员的事件增多,致使许多儿童离家出走,四处流浪;二是非法雇佣童工事件增多,严重地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向未成年人非法拷贝黄色、淫秽的  相似文献   

2.
在家庭案件中,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加以规定是各国民事诉讼法的共同做法。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民事司法的规定比较笼统,民事诉讼法也没有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规定。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检察机天应参与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家庭案件;家庭案件的管辖应考虑未成年人的住所地;为避免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强化家事事件与家事效果事件合并审判,诉的变更、合并与反诉应较为宽松;认诺、舍弃、自认、和解受到限制以及法院得斟酌当事人所未提出的事实;家庭案件审理中应对未成年人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斯 《法制博览》2013,(10):240
近年来,未成年人受虐待、流浪乞讨、意外死亡等社会事件的不断涌现反映出我国未成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亟待国家权力机构在监护法律制度上更好的保护。本文讨论公权力对未成年人监护法律制度上的可能路径,提出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4.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家庭虐待、遗弃以及买卖儿童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强调了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应该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普法教育等途径,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法律保护,防范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技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提高,对于精神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可大人们忙于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未成年人的精神及身心健康问题却无人问津,由此未成年人相关问题层出不穷。例如:父母虐待儿童、流浪儿童无家可归、未成年人犯罪等,这些事件让我们为之揪心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思索。本文将从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以及其目的和宗旨出发,分析现行相关制度的缺陷,并借鉴国外相关监护制度,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信息共享平台是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的运转轴心,然而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少年司法的社会化属性要求对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社会之间的条块分割进行改革,增强社会支持部门间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能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少年司法的社会化属性,因地制宜地明确当地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信息共享平台的构造,开发针对困境未成年人的信息发现、事件处置、政策制定等功能,向未成年人提供相关教育、矫治及其他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与渠道。  相似文献   

7.
2019年底未成年人"两法"的修订,使得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再次受到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自2012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我国刑事诉讼法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不同的实施细则,已封存犯罪记录泄露事件多发,司法机关对封存标准的把握过于机械等问题显现。对此,建议检察机关加强相应的监督职能,由最高检牵头起草全国统一的犯罪记录封存实施细则,对泄漏已封存犯罪记录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追责,并对重罪记录封存未成年人进行后续考察。  相似文献   

8.
5月30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2009-2010年度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评选结果,“中国确立打击拐卖儿童新格局”位列十大事件之首。  相似文献   

9.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推进海南省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工作,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本研究介入中等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从‘心’开始,为成长赋能”——防范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象的护苗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校园欺凌筛查服务,进行校园欺凌现状、相关法律了解程度以及三方诉求的调查,并组织三类人群进行学习培训和团体辅导活动,以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提升其积极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技能,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进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未成年人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主题导引】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事件频见报端,不断挑动着公众脆弱的神经;被害人家长的安全忧思不断,被害人的心灵之痛抚慰缺失,也不断拷问着国家的少年司法体系。面对一桩桩血淋淋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杀人或伤人事件,我们的思维惯性是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便使用严厉的刑罚来予以惩治。然而,这种略显简单粗暴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而绝非处遇与管教低龄未成年人的正确或有效路径。因此,如何合理建构一套有别于成年人的少年惩戒制度,以完善我国少年司法体系,已经成为亟待我们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长安区法院的“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实施办法,首开了国内先河。虽然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有无此项立法权尚值得讨论,事件本身反映了法官们的良苦用心。在关心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层面上,他们试图将感性的道义与刚性的法律相融和,通过前科消灭的办法,为部分刑满释放的未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适用情况的实证调查分析表明,我国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司法人员对取保候审的认识不足;司法机关青睐于财产保证,限制了取保候审的适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取保候审的适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公安机关对取保对象的监控不够有力,被取保人违反规定甚至脱逃的事件时有发生;立法过于笼统,给取保候审的适用造成困难等。我国应当建立取保候审申诉制度;完善取保候审监控制度;改进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完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立法。  相似文献   

13.
经常发生的中小学生被害事件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小学开展自多保护方面的训练,对中小学生进行自护训练有其理论、生理学和法律方面的依据。学校开展自护训练,有利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学生参与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也有利于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且还有利于通过自护训练缓解学业压力、解决学生间纠纷和早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事件时有发生。为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国家义务,从业限制规制工具被有些地方运用以期能够改善相关环境。理论上,前述规制工具既具备改善相关环境的有效性,又具有因运用不当而在有效性与合法性方面制造问题的危险性。鉴于目前的法律体系中缺失相关规则,前述规制工具的实际运用遭遇到不被允许运用以及不能有效且合法运用的困境。为克服前述困境,应当秉持规则之治的观念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其既为前述规制工具的能用提供法律依据,又为前述规制工具的有效且合法运用提供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性格和生活适应性有直接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蓝极速事件”反映的情况入手,从分析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家庭教育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常,对暴力犯罪的研究关注的是施暴者的特性与条件。然而,从留学生汪某在浦东国际机场的“弑母事件”引发的巨大社会影响来看,仅仅关注暴力案件的单方面因素是无法准确把握暴力的真正根源。必须从系统和整体的维度,全面评价施暴者的个体因素、分析施暴者个体的成长环境、把握施暴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认清施暴者是如何蜕变到与社会对抗的“个体化”过程。必须重视未成年八在“青年期”社会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未成年人个体的心理进行引导,培育未成年人目标意识等正确思想观念,从而降低和减少“延迟偿付”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审查判断未成年人言词证据包括对未成年人言词证据资格的审查和对其证明力的判断。其中,未成年人是否具有提供证据的资格是审查判断未成年人言词证据资格的主要方面。在对未成年人言词证据证明力进行审查判断时,一方面要分析不同时期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智力状况,运用比较法排除虚假的未成年人言词证据;另一方面要针对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特点,运用综合认证法识别错误的未成年人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的作证能力、方式以及作证程序等问题,在国内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确定未成年人证人资格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合理界定未成年人的作证能力,科学设计未成年人作证的方式以及程序,不仅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未成年人诉讼程序的顺利推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国家亲权理念是世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基本理念。当亲权不能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时,就需要从国家亲权视角分析未成年人利益保护情况。据此,采取实证的方式进行探究,发现我国家事案件中存在国家亲权理念意识薄弱、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存在缺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加强国家亲权理念的认识、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以期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未成年人利益,为未成年人利益保护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0.
杨贤  李景忠  王宇 《法制博览》2023,(36):91-9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得到有效控制并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问题也随之变化,且更为复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仍然严峻。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有益于促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现未成年人犯罪数量稳步下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