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1):98-100
在明朝的16个皇帝里,崇祯皇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好皇帝”,被称为有明一朝“最勤勉”的皇帝。当然,比起他那些或整天花天酒地,或几十年不上朝的先皇们来说,崇祯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治理国家,勤勉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不用说这勤勉里还夹杂了不少表演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万岁     
我活了六七十岁了,也经过不少事情。先前是皇帝、官儿、衙役和地方恶霸们,一层一层地欺负老百姓,敲榨老百姓,这就不用说了。到了后来,民国成立了,说是“人人平等”、“个个自由”;咱们老百姓,自然都很高兴。可是在这二十多年当中,我觉得:咱们老百姓所受的苦楚,实在还是和从前差不多。咱们还不是照样没有一点自由,也没有什么平等,还不是照样“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苛捐杂税有多少,什么都得钱。咱们老百姓有苦楚,没人管,有冤屈,无处诉。  相似文献   

3.
蔡建军 《党课》2014,(6):94-96
明朝历史上的重臣杨溥,不仅虚怀若谷,气清若兰,而且清正无私,知人善任。英宗皇帝称之为“朝廷的贤臣、荆楚的英才”。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5.
蔡建军 《唯实》2014,(4):96-96
明朝历史上的重臣杨溥,不仅虚怀若谷,清气若兰,而且清正无私,知人善任。英宗皇帝称其为“朝廷的贤臣,荆楚的英才”。  相似文献   

6.
押沙龙 《廉政瞭望》2014,(10):46-46
历史上有一类特殊的“大老虎”,他们陨落不是因为皇帝变心了,也不是因为皇帝换人了。  相似文献   

7.
老六月雪 《党课》2010,(14):105-107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奇皇帝之一。不仅因为他是出身最卑微的草根皇帝,一生之中充满了传奇,还因为他有许多“独门绝技”,给世人留下许多值得咀嚼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尚志发 《奋斗》2008,(2):55-55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的皇帝.秦始皇不仅是开先河者而且是“学以致用”的楷模。但也正是他“焚书坑儒”使文化倒退.文明遭劫。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博览群书勤奋刻苦攻读,历代帝王只可望其项背。但也正是他们罗织的“文字狱”,前无古人,令历史颤栗。有意味的是,创造了汉、唐、北宋盛世及文化繁荣的开国皇帝们.却几乎都不读书而是“听书”。  相似文献   

9.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200多位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故有“流民皇帝”、“乞丐皇帝”之称。朱元璋在称帝后也不隐讳自己的家世,“朕本淮右布衣”常常见诸诏令。在皇权神授观念盛行的时代,朱元璋能有这样的气  相似文献   

11.
赵睿 《共产党人》2011,(13):53-54
<正>《明朝那些事》是近年来的一本历史类畅销书,它讲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起1344年到1644年300年间中国明朝的历史。全书对明朝17位皇帝和其他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宫廷政治、战争和社会制度等有着深刻的阐述。明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草根"发家的王朝之一,在诸多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但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吏治,尤其是在朱元璋时代。朱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因这几大“心魔”作怪而成为暴君的不乏其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典型,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成功人士遭遇的困扰与压力,也让人们获得启发与教训。  相似文献   

13.
话说新城     
新城!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咱们中国古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 你瞧瞧,清朝初年就开始修建了,只不过为区别旁边明朝三娘子所修建的旧城,就这么一直“新城、新城”地叫,愣叫了好几百年。 新城!有这么个好几百年新的吗? 试想想,美国建国才不过两百多年,如果咱们的新城要放在加利福尼亚,那总得算上老祖宗城。即使和美国首都华盛顿比起来,也称得起爷爷辈呢!可咱们的国家太古老了,有什么办法,人们世代相传还总爱这么叫:新城! 但这“新”却叫人可怕……我是1950年追随父母迁居呼和浩特的,一落脚就住进了新城。那时我还只是孩子…  相似文献   

14.
吴思柏 《廉政瞭望》2014,(24):62-63
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他所首创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套语,将华夏帝王的超然性、必然性与合理性一并概括。中国统治者相信自己有义务代替上天行使对万民的统治。作为东亚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明朝需要积极参与地区事务,主动承担起地区秩序的捍卫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一次,中央电视台在《中国一绝》节目中,介绍了一只明朝出土的国家级文物———“龙洗”。“龙洗”也称为“金盆”,是用青铜铸造的盛水器皿。盆底有四条龙,盆沿有两只铜耳。将水注入盆体后,用双手摩擦铜耳,可发出嗡嗡之声,与此同时,四条龙须会喷出20多厘米高的小水柱,令人拍案叫绝。“龙洗”可赏玩、娱乐,把玩有健身之效。据民间传说,“龙冼”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召集全国上下的能工巧匠专门为其不爱洗脸的儿子精心设计制作的,后来逐渐成为一些皇亲国戚、才子佳人的赏玩之物。可惜它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民间只流传着极少一部…  相似文献   

16.
不少蔬菜的枝蔓上有一种花,它只吸取土壤中的养分,而不会结果实,菜农把它称之为“谎花”,“谎花”都是要被掐掉的。当下城市称号评比中有不少就是“谎花”,比如刚刚评出的“2014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看就是一朵不实的“谎花”。  相似文献   

17.
时间的艺术     
隔山 《党课》2008,(11):106-107
1601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九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给万历皇帝一大一小两架自鸣钟—这是皇宫中拥有的最早的近代机械钟表,它们不需要任何人帮助就能日夜指明时间,这在当时的宫廷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轰动。万历皇帝对这个“稀罕物”极为欣赏,他随即发布诏令,成立专门制作机械钟的宫廷造办作坊,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学习型组织是最具生机活力、最能长远发展的组织。有不少单位都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作为追求,纷纷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策中也提出了“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党组织又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呢?  相似文献   

19.
乌托邦来自于英文“Utopia”,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莫尔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像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思是没有的地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想建立一个他心目中的“乌托邦”,这是一个复古而又兼有朱元璋创新的社会。他的“乌托邦”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11,(9):92-95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帝出了数百个,其中昏庸的有,英明的也有;弱智的有,聪慧的也不少……而真正称得上“狂妄”的,快乐大叔以为并不多,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来,那么隋炀帝杨广无疑名列前茅。狂妄,按《辞海》里的解释就是“极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狂妄使荣誉受损,成就减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