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丁玮  赵雪婷 《学理论》2010,(20):125-127
近几年,我国借鉴了西方国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成熟经验,逐步确立和完善了我国听证制度。本文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我国听证制度中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应加强听证制度统一的立法;扩大行政听证和听证参与人范围;明确听证主持人规定和增强听证笔录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执行力是指大学执行战略规划、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提高大学执行力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本科院校执行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适宜的战略规划是地方本科院校执行力建设的前提条件;完善院校治理结构是地方本科院校执行力建设的基本途径;克服行政权力错位是地方本科院校执行力建设的关键因素;培育良好的执行团队是地方本科院校执行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通常称行政审批,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利,是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力手段。目前正在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家正在积极进行行政许可立法。笔者试就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得失作些分析,对完善行政许可制度提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检察机关职能的发展变化,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程序的制度构建也经历了多次变革。新时代,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直接检察监督已经成为行政检察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未来行政检察制度的重点改革方向是构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程序制度,这既是行政检察通过这一方式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有益探索,也是完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体系的有效路径。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程序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行政违法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程序。对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程序制度作出理论阐释和对制度构建的功能进行分析,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权益,在做好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衔接的基础上,使其尽快上升为法律,以推进国家检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王忠国 《行政论坛》2010,17(3):40-43
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说明我国行政不作为存在于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行政不作为的危害表现为: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威信,制约政府职能运行和干扰责任政府作用发挥。其成因是:行政体制上——行政执法等部门利益驱动;干部制度上——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问责机制上——行政问责制不规范;社会监督上——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度不够。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行政问责制和加大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在政党政治制度下,政府的天职是执行.增强政府执行力的本质是捍卫人民意志的权威性,因而是一条基本的宪政原则.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关切是从权力控制、执法监督、效能监察、纪律追问、作风整顿、素质考量、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绩效评估和结果反馈等方面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权责对等管理作出的制度安排.其制度意义就在于全面改善公共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从根本上推进行政发展和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指导我国各项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指明了我国行政改革的现实目标在于实现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他设计确定了我国行政改革的具体内容:下放权力,调整权力结构,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实现权力结构横向和纵向的合理配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管理方式,实现政府职能配置科学化;精简机构,实现行政组织结构合理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公共人事管理现代化;完善行政监督体系,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健全行政法制,巩固改革成果。他还根据我国行政改革的环境和特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8.
彭志斌 《学理论》2010,(21):207-209
高校档案工作行政执行力低下主要表现在制度执行不力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两个方面;产生原因主要是观念缺失,档案意识薄弱,机构不健全,体制和机制保障不到位;导致的后果是物质投入少,档案内容不完整,难以实现“集中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目标,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宏观管理”效益;提升行政执行力的对策是加强档案法制教育和档案宣传,完善检查评估机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推动档案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加强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关系到国家政权的持续运转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西方国家对此已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与其行政问责制度的对比,发现我国的不足,借鉴其合理因素,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一是明确行政问责主体;二是扩大问责客体;三是公开问责程序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需要完善行政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良好的法律,使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法可依。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公开制度,是行政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22,(2):32-38
制度执行力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但目前学界无论是对制度执行力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还是对有关制度执行力程度测量指标的确认,都存在种种难以共识的不同认知和令人生疑的论点论证。制度执行力的精准含义应是制度执行主体所具有和产生的将制度目标和制度手段等制度内容变成现实结果的能力、展力以及效力相统一的力的连续体。测量制度执行力程度的直接指标在制度执行能力程度、展力程度和效力程度方面存在潜力度与显力度等既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的维度。测量制度执行力程度的根本指标或最终指标应是制度执行全面度、准确度、快速度和持久度。  相似文献   

12.
严格、完善的监督与救济机制,是行政公关制度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即使在行政公开法律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封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首长执行法律制度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行政公开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行政公开的监督与救济机制。研究国外行政公开的监督机制,能够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严征 《行政论坛》2002,(6):37-38
建立行政公诉制度是行政诉讼制度面临司法改革和适应WTO要求必须进行的制度创新。建立行政公诉制度有其 必要性、可行性与长远意义。通过行政公诉制度的有效实施,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决策系抽象行政行为,当前我国决策听证的主要问题在于听证结果对于最终决策没有明确其法律拘束力,故其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听证制度相比在听证目的、发动主体和条件、组织和参与者、听证记录和结果效力等方面存在瑕疵。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效力,一是行决策听证的效力保障;二是完善决策听证的效力责任。  相似文献   

15.
国家基于生存权的公共性对失地农民进行保障,是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当前失地农民生存权实现过程存在给付行政理念缺失、给付系统非闭合、给付主体错位和缺位、给付过程任意等问题。基于对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构建的理论难题进行探索,应通过确立国家的给付主体地位、整合失地农民行政给付系统和完善失地农民行政给付制度运行保障措施方面构建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历次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无论是领导制度、精简机构、下放权力的改革,还是政府职能转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履行政府执行这个根本功能。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相似文献   

17.
庞君焕 《学理论》2009,(27):57-59
行政强制执行作为实现行政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手段,在国家行政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如何正确运用并发挥行政强制执行的作用已经成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中国的法律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本文通过考察中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设置的现状,发现了行政强制执行主体设置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其加以分析,提出通过立法明确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及其权限划分等措施,以期使该制度能进一步完善,为促进中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强制执行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它有力地促进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尽快地完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责任政府视域下的政府执行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的构建与政府执行力的建设紧密相关.一方面,政府执行力是责任政府构建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责任政府是政府执行力建设的理念指导.在构建责任政府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执行力的建设存在着权责分配、绩效评估、责任监督及行政问责等主要问题,应从优化政府职能分配,凸出政府执行的责任体系;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彰显责任政府的价值取向;完善责任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执行的整体效能;健全行政问责机制,约束和规范政府权力行使等四个方面探索当前政府执行力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许多国家制定了关于行政公开的法律,将行政公开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广泛的民主基础,完善我国的行政公开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政公开法》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和现实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