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形成深邃的内容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从多个方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体理念,主要有:"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包容互惠"的发展理念、"不欲勿施"的交往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完整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进而使中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促进世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立足于国内又面向世界,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而提出的,其旨趣在于顺应世界全球化的大势,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实现共生同存。"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的交往观有着深切的契合和关联。就内在意蕴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马克思的交往观的哲学土壤,且两者在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上具有一致性。就价值意义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交往观的当代视域,有力回应了当前全球化发展中的共同挑战,是中国对世界问题所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为谋求人类共同利益而向世界提供的全新治理理念,其本身既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又在融汇传统文化价值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实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它内在地包含了对"和而不同"的包容观、"天下体系"的世界观、"义利相兼"的道义观的创造性发展,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及其对于世界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合"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它已深深融入了习近平的世界文明观之中,成为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大体上,"和合"思想可以概括为化育万物、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四层涵义。习近平传承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世界文明观。习近平的世界文明观充分发挥了"和"的理念,深刻认识到了不同文明的价值,主张发挥不同文化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及促进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其展示了世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欣赏、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形成了平等性、包容性、多样性、整体性的特征,在国际关系中,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的风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和普遍性世界交往,民族史日益成为世界史。经济全球化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逐渐以民族矛盾的形式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超越资本主义狭隘的利益观、国家观和世界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东西方社会比较而得出社会道路多线可能的立场和方法,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在一种普遍价值共识前提下,尊重和支持各国选择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倡导为实现共同利益和人的发展的价值指向而协同合作,团结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今世界现实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念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其核心就是"仁".儒家把"仁"作为最高道德规范和理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处处体现着"仁"的理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中国方案,是建设美丽世界的中国智慧,是多极世界背景下维护世界和平新的理论向导,是全球化困境中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历史规律,以天下为己任,结合自身发展经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外交经验,扎根中国,面向世界。这不仅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也是对共同价值的追求,更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引领。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当下,引领世界重新思考,探索解决世界复杂问题的出路及办法。因此,研究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重要探索,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相契合。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要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这一理念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要坚决贯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分步骤具体实施这一倡议;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以,应当以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为出发点,从提出过程和现实依据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生成,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等分析习近平人类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生成。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共同体"这一范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高度融合和有机联系,是超越"自然共同体"的整体建构;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特殊利益"的价值追求,致力于打造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打破"虚幻共同体"的理论武器;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真正的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广大学者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逐步深化,他们从产生背景、形成发展、概念内涵、理论渊源、时代意义、现实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当前及今后的学者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的世界主义理念、"义利合一"的发展指导思想、"和而不同"的文明相处之道,结合国内外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转化,超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际观、利益观、发展观。体现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兼济天下的胸怀,为应对全球性发展问题、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现实方案,为全人类共同发展构建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人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之一来自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和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促使我们正确认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展现出二者在当今社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当前棘手国际问题的锦囊之计。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传统"中和"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展现。借助"中和"智慧打造全球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是中国为国际社会发展开出的中国方案。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更为深入地汲取传统"中和"文化的养料,以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秉持"致中和"的思想,中国将与世界人民一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启示在于,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应当笃定指导思想、坚信领导核心、聚焦民生取向和完善制度建设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成就,其理论价值在于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深化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的治理价值。囿于国家对治理价值系统性、目标性和引领性的期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表现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道德治理,实现公民个人全面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既要继承和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对其进行创新与发展,还要重视治理干部和人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和谐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有着厚重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实践底蕴,它既是对马克思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物的依赖关系的"虚幻的共同体"的发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这一理论预设的过渡实践。这一原创性理论成果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智慧,对破解世界性难题和实现世界和谐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反映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其目的在于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目的,符合全球化价值链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了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包容互鉴、和衷共济的科学内涵。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在致思理路、实现路径及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上都是相似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