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和王某共同养育一对双胞胎儿子,经我们协商,哥哥随其父亲姓“王”,弟弟随我姓“温”。由于工作原因,我和王某长期两地分居,感情也因此逐渐变淡。婚后第六年,两人协商离婚。由于我需要经常出差,离婚协议约定双胞胎均由王某抚养,我定期支付抚养费。最近一次我去探望双胞胎儿子时,从孩子口中得知,王某已将双胞胎弟弟由“温”姓改为了“王”姓。  相似文献   

2.
湖北的报告文学作家祖慰来到深圳特区了。他的作品里老有许多新名词,可能你们这一辈年青人都喜欢。这次他来干嘛?要写深圳的报告文学吗?真是选错了时机,在最近的香港报刊上,刚开展过一场深圳问题大论战,战火未息,余烟缭绕;我走进祖慰的住所,看见他满桌堆放着批评深圳的文章,据说,他的报告文学开了好几个头,都不满意,憋了整整有一个星期还不知道怎么写。他对我开玩笑说:“勇刚,我快要跳深圳河了!”综述香港报刊批评特区的意见有如下三点: 1.办特区的目标是:“以工业为主,以引进外资、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现在深圳在这些方面的成绩不  相似文献   

3.
4月7日,台湾“立法委员”李敖在“立法院”教育委员会质询时,一上场,就要求教育部长杜正胜、台大校长陈维昭、清大校长徐遐生、中央大学校长刘全生、台东大学校长郭重吉、台湾师大校长黄光彩等入列“备询”。李敖训斥他们:当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敢站出来和北洋政府对干;傅斯年当台大校长时也敢和政府对干,他们是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李敖又说,当年警总查禁他的书时,他要弟弟顾着,但弟弟却跑回家“大便”。为此他骂弟弟“肥水不落外人田”。话锋一转,他说,现  相似文献   

4.
问:对去年年底广州的“股市热”,您是怎么看的? 答:前一段时期,随着深圳的“股市热”,人们纷纷抢购股票,股票价格严重扭曲,许多人把目光投向还没有股票上市交易的广州市。广州也有一些单位开设这样那样的“股票讲座”,大有“呼之欲出”之势。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了:广州要推进企业股份制试点,  相似文献   

5.
新城破车     
初到特区打文字工,好不容易买了一个要离去的朋友的一辆八成新“凤凰”牌自行车,“名牌”的感觉让我满街满巷跑得自由自在。后来才发现在深圳只要有路的地方,都有“奔驰”、“凌志”、“宝马”之类的高级私家车和“铃木”、“本田”之类的进口摩托车,这时察觉自己原来穷得深刻。好在与我同样“穷得深刻”的也大有人在,有的骑着除了铃不响到处都响的破单车招摇过市,有的肩扛手拉地徒步行路,始觉心理平衡:这世界我还不是最穷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当姐姐迈进婚礼殿堂时,弟弟却面临死亡 1998年8月的一天,王艳接到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着8000多元的入学费用通知单,爸爸伤心地对她说:“我和你妈妈都多病,且早已下岗。原来想你要是考上了家里说什么也得把钱张罗够,可偏偏上个月我又做了手术。欠下了2万元的外债!你弟弟重点高中的通知书也来了。也是几千块钱,家里哪能张罗上这么多的钱啊……”王艳知道,姐弟俩一万多元的学费.简直如不可逾越的雪山一样横跨在眼前。“那就保证弟弟读高中吧。我去打工。也好保证他把书读下去。”这时。弟弟王钢刚好从棉田里给别人做工回来,听到姐姐的话一下子愣住了。“姐,你不能这样!今天我就是卖血。也得让你读上大学啊!”  相似文献   

7.
赴深圳开会前夕,上海市工读教育研究会会长周长根在电话里嘱咐我说:“你利用去开会这一难得机会,务必抽空去看看深圳工读学校。上海还从未有人去过,我们很想了解这所学校教育改革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读者     
《南风窗》2005,(3)
最近一期《南风窗》载文《中国网络“迪斯尼”之梦》,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鼓与呼。我想起身边的两件事情,不禁忧喜参半。前不久,同窗陈君放寒假回到海南临高县城的家。那天深夜11点,念初中的弟弟还没回家,而弟弟第二天  相似文献   

9.
在深圳市场,人民币、外汇券、港币,已进行了为时六年的“三国演义”。对此,国内有些人士颇有微言,为此,记者特去采访了三种货币,现将采访记录公之于众。记者:人民币记者:“人民币”同志,过去深圳地区一直是您的传统领地,可是现在竟演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原因何在?人民币:不错,这个地区过去确实是我独家的传统领地,因为我是法币,变化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的,特区建立后,本地市场与国际市场交往日益密切,商品流通领域里出现了一些我过去没有碰到的现象,使我十分为难,后虽有外汇券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为着准备一组重头稿件,我到深圳采访,其间抽暇与几位大学同学畅叙别情。 朋友问我现况如何,未来向何。听我介绍完毕,均叹曰:“你怎么这么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一直自认属于“进取一族”。 朋友开始给我“洗脑”:“你看看你。住两室一厅足矣,老婆有工作足矣,生了女儿足矣,办办杂志足矣,月入不到两千足矣。说来说去都是自满自足,似乎一辈子如此也足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中型企业的普通工人。1981年我结婚时,家里的住房条件非常差,一家6口人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几家合用的。我们将这间斗室一分为二,前边6平方米用来吃饭和会客,后边6平方米是父母的卧房,“空中楼阁,则“三分天下”:妹妹与弟弟各占东西,北面便是我和爱人的“新房”。生活很不方便,阁楼只有1.2米高,稍不留意,脑壳就会平添“一座小楼”。一到夏天更是闷热难熬,辗转难眠。  相似文献   

12.
“我经历了好几个朝代,就算目前这个‘朝代’人过得最快活、最自由了!”——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农对我笑语频频; “我们这里的农民现在有了三大自由:讲话自由,工作自由,交通自由。”——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颇为自豪地对我说:……不久前,我从上海到浙江省温州地区“开开眼界”。“温州模式”早已名闻遐迩了,最近中央又决定在温州搞对内搞活经济的试点,与深圳搞外向型经济试点并驾齐驱。我到了那里之后,经过多方了解,特意选  相似文献   

13.
《全力以赴地去劳动》是初中预备年级S版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作者:[美]林肯。这是他给弟弟詹斯顿的一封信,信中拒绝了弟弟向他借89元钱的要求,语重心长地规劝詹斯顿改掉游手好闲的坏习气。这样的课文无疑对工读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经过精心的备课,我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却没料到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林肯,生于1809年,曾任美国总统,他的伟大……”正当我介绍作者生平时,学生W却突然叫出声来:“啊!林肯,林肯是化么?林肯不是轿车么!怎么是总统……”顿时,教室里闹腾开来,同学们七嘴八舌,这个说,对的,林肯轿车,豪华型的;那个  相似文献   

14.
最近老家在翻盖房子,哥哥弟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西院的老屋拆了,父亲当年殚精竭虑、量地绘图、鸠工庀材建起的房子,就这样不复存在了.母亲电话里说:“现在盖房子都不用那种老瓦了,所以拆房时直接就粉碎了.”新建的房子当然轩敞气派,但我心里仍有说不出的怅惘.  相似文献   

15.
企业资讯     
《南风窗》2007,(2):87-87
香港、深圳同时获选举办“2006-2007诺基亚跨年演唱会”,全球六大城市中国独占两席“12月31日Nokia跨年演唱会”已经成功演出。诺基亚大中国区客户及市场运营高级副总裁赵科林说:“香港和深圳同时获选举办“2006-2007诺基亚跨年演唱会”,这在全球所有市场中独一无二,充分证明了诺基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承诺。跨年演唱会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独特创意,这一创意充分传达了诺基亚的音乐理念‘音乐让我说快乐’。与热爱的歌手和喜欢音乐的朋友一起,用音乐庆祝新年的到来,我相信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诺基亚希望通过音乐让大家更好地沟通,为大家带来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我终于与一家报社签了一张一年的聘用合同时,口袋里,刚好还剩下400元。 在中原的小城里当了近10年的记者,一向安安稳稳的我竟被一句话刺激成了“流浪汉”。你说是不是造化弄人! 那天,我们报社的头儿撤下一篇我采写的稿子,理由是“阴暗面不宜暴露太多”。 我不服,小声嘀咕:这有什么,人家广州深圳,比这厉害得  相似文献   

17.
杨剑昌是深圳的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深圳的光点,也能映出深圳的阴影。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他的专题节目以后,西北一位观众给老杨写了一封信,说没想到深圳也这么黑。老杨给我看了这封信,我说:“老杨,他讲得不准确。你的现象出现,不是说明了深圳法制环境的恶劣,恰恰相反,这倒说明了深圳的法制环境比内地要好。深圳的市场经济比内地发展快,人的素质相对较高,又毗邻香  相似文献   

18.
《工会博览》2010,(18):11-11
潘石屹:据说.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香港.一次我和当地两位老板在一起吃饭.一位说:“我在北京亚运村的汽车市场见过你.你和你弟弟拿着皮尺在量汽车.准备哪辆长就买那辆.”另一位憨厚地笑笑说:“后来才看到说明书上有尺寸。”  相似文献   

19.
过埠新娘     
我陪同B女士登上了开往深圳的快车,列车徐徐开动,她终于抑制不住,抽泣起来。“姑娘,是出国去吗?”坐在对面的一位白发苍苍的华侨老太太开了腔。 B女士只顾哭,没有理会她,是我代为点头作答。“如果我没有猜错,她一定是个过埠新娘。”过埠新娘是广东人对远嫁外国的姑娘的特殊称谓,我惊讶地望了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一眼,情不自禁地又点了点头。心想:这老太太的眼力真不差! “她那位先生呢?”老太太大概从我身上  相似文献   

20.
到深圳看望一位7年前从内地调去的朋友。席间,朋友为没给我写信深表歉意:“不瞒你说,来此第一年给父母妻子写了几封信,此后6年没给家里写信。” 我相信朋友绝非诳言。 记得一家报纸曾载一则趣事:有位科学家应邀赴美访问讲学,下榻后,便打听邮局在何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