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政府在深入分析当今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并为构建和谐世界进行了不懈努力。构建和谐世界思想已成为当前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理念和新的战略目标,这一思想无论是在理论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外交战略思想,还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和合文化所提供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辩证思维视角,对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外交战略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传统对中国当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区域和谐外交方针有深远的影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生”思想催生了维护世界多样性的和谐外交;“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伦理与处事哲学是中国国际秩序战略的哲学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观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念之源。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调整了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冷战结束后,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战略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理论与周恩来的外交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在拓展外交空间、维护国家利益与探索“共建和谐世界”契合点的外交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极具和谐意蕴的外交思想。和谐理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建国后周恩来外交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意蕴对新形势下我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战略思想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5.
多边外交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重新认识多边外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外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双边外交为主。自1971年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席位之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此后,我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局部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二、多边外交政策大调整,全面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三、积极进取,开展多边外交,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在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多边外交作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将为中国外交开创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互信外交,自春秋时期肇端伊始,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互信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念和范式。这些既具时代特色、又一脉相承的互信外交理念和范式,确保了中国互信外交实践的历史连续性,并对当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代中国互信外交,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追求"和平"与"和谐"的互信外交实践理念与相应的实践范式,有效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论调,对我国顺利推进互信外交和坚定世界各国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建飞 《外交评论》2009,26(1):152-155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先后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但是从国外媒体和学界的反映来看,他们并没有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两项主张。有人认为和谐世界的理念太空洞、太理想化,没有实际意义;有人认为,所谓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只不过是中国政府为了减轻因国际社会担忧中国崛起而产生的外交压力的权宜之计,是一种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8.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思想对我国外交理念和原则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孔子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外交的表现;其次提出当代中国外交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为“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提出;最后分析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缘由及为此所作的努力,它的提出符合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胡艳华 《理论前沿》2008,(24):20-21
中国外交的新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苣;“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又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由认为世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发展到认为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由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发展到大国责任意识,由坚持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发展到追求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理念的这种发展,既顺应了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潮流,又反映了中国对自我身份认识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核心的中国外交战略,是中国在新世纪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产生的."和谐世界"理念对中国外交战略的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上确立了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则;在经济上确立了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原则;在文化上确立了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原则."和谐世界"理念使中国的外交战略布局得到充分优化,突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世界是中国人关于全球治理与世界秩序的伟大构想。其深深地蕴藏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之中,扎根于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实践。研究发现和平的盈利大于战争盈利、中国独特的国家地理与小农社会形态及持续的政治大一统是华夏追求和谐的社会根源。当前所构建的和谐世界是一个不断和谐的动态进程,其追求的是世界秩序的总体和谐、德威一体的对外关系及多元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正确看待和谐世界理念的全球适应、中国的国际责任及积极开展和谐世界理念下的文化外交等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引下,2006年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只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和谐外交就会不断开创新格局,中国一定会对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建设和谐世界"新理念的基础,全面准确地判断国际格局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地发展对内对外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等三个方面论述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新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该新理念是我国今后外交实践的指导方针,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外交决策和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5.
安秀伟 《工会论坛》2011,17(1):153-154
“以人为本”外交理念的提出是外交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在实践中表现在保护我国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上,也表现在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共赢是各国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现实追求。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密度加大,交流不断加强,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增高,为实现共赢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共赢"理念以维持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核心内涵,体现了中国为增进与其它国家间关系,实现人类共同进步的战略意志和道义,对中国外交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外交的"共赢"理念与和平、发展及合作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补充和丰富了中国的和平外交理论,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道路自信,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国家间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渠道,对中国外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最新发展和全球战略的核心内涵。“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谐世界”理念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两大理念互相促进,有利于推进国家内部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祥华 《外交评论》2010,27(2):101-111
中国外交领导力是新中国外交不断开拓新局面的重要推动因素。在中国外交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当中,外交理念的变革创新能力是核心推动因素,领导机制是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对人才智力、物质资源和公众力量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外交的领导力。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变化和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还需要在理念创新、机制优化和组织动员等方面不断加强,从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领导力。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交三十年:对进步与不足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逸舟 《外交评论》2007,48(5):10-22
本文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进步与转型的一种评估。作者认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外交正在形成静悄悄的革命,其演进方向与全球进步的潮流是一致的,即:更加慎重的军事力量的使用;更加看重市场和贸易的因素;更多介入国际组织和法律的制订与实施过程;更加注意外交学习和制度创新;也更加强调外交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宗旨。同时,作者指出了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一些地方,如:"和谐世界"理念的落实问题;对外部批评的某些态度问题;应对复杂的主权纠纷时的不足问题;外交服务对象多重性的平衡问题;相对美国而言外交应对机制的单薄问题;资源的有限性与涉外安全需求之间日益扩大的矛盾现象;以及外交公信力研讨上的不足;等等。作者在看好中国外交转型的前景的同时,指出了这种转型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