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流,撞击着每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撞击着传统体制发源地的苏联。对苏联计划理论由传统到改良、由改良到改革过程作历史的回顾和展望,无疑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一、对改良式计划计算理论的思考1928年,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法令形式颁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社会主义集权计划管理体制诞生的标志。这种体制曾起到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然而,五十年代之后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于是由南斯拉夫率先掀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其中以南斯拉夫为代表的改革是从彻底摒弃旧体制为开端的,而以苏联为代表的改革则是以力图维护集权体制为前提作部分改良为特征的,苏联计算计划学派正是这一  相似文献   

3.
去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了《关于对联合公司和企业产品实行国家验收的条例》,并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在28个部的1500家重点轻、重工业企业实行国家验收制。苏联党政对这一作法十分重视,称它是为提高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要认真、长期地实行。本文将论述苏联国家验收制作法及其初步结果。苏联的国家验收机构隶属于苏联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实行国家验收的范围是,对产品的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检查其是否符合已通过的样品的设计资料和技术资料要求,是否符合交货条件和合同条款。按规定对成品和全部配套产品进行最终验收。对产品质量高而且稳定的工厂,不实行国家验收;对实行验收制后,工厂技术检验室提高责任感,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的工厂,便可取消国家验收制。  相似文献   

4.
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控制反控制斗争,时紧时松,持续未已。最近,他们之间矛盾突出,关系紧张,成为世界舆论十分瞩目的议题。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动荡,世界经济日益趋向多边化、多样化,东欧国家从维护自身民族利益出发,希望国际局势缓和,积极同西方国家发展关系,在内外事务中表现出更多自主性。而苏联基于加紧与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目的,认为东欧国家对西方实行某种松动的缓和方针,是对其采取的对西方的强硬政策的一种对抗,也是这些国家力图摆脱苏联霸权控制的具体表现。因此,“大家庭”内部加强霸权控制与发展独立自主倾向之间的斗争,变得更加表面化、尖锐化了。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加强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配备、培养、考核、见习、交流,使之形成完整的互相衔接,互相渗透的管理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干部队伍建设中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最近几年来,苏联和东欧各国都十分重视后备干部的建设工作,各国先后制定了相应的决议和措施,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经验。如苏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苏共伏尔加格勒州委选拔、配备和教育工业领导干部工作”的决议,要求“州委、各市委、区委和工业企业内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干部后备力量的工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是为实现国家任务和行使其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国家机构。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任务的变化、职能的转变,国家管理机关的设置、职能、权限、任务和工作方式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机构,使之适应国家职能和任务变化的客观要求,使在级机关能更有效地组织国家事务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当前社会主义各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项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7.
行政管理科学作为整个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自四十年代起,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国家实施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广泛运用电子设备、决策技术、系统分析、网络规划等技术手段和系统方法来解决各种行政管理的问题。到了七十年代末,美国的行政管理科学发展到“第四代”,目标是全面实现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普遍达到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技术化和职业化。  相似文献   

8.
9.
近来,在苏联一些主要的社会科学刊物上,关于生态问题的讨论有渐热趋势,可见学术界对这个全球性问题的关注。笔者仅就阅读所及,对其中涉及生态文化方面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综合介绍,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民族生态文化的问题,苏联学者从历史上进行了考察。一些民族学家撰文指出,生态问题的出现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历史更替有直接关系。当人类从“攫取型”经济(狩猎、采  相似文献   

10.
对苏联人来说“中派主义”既是新名词,又是新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舶来品。91年8月前的戈尔巴乔夫总统在走中派路线时的感觉不比走刀刃更轻松。即使戈氏大权在握,苏联的中派主义也未形成一种运动。原因何在?是否苏联的社会和思想土壤无法适应这棵从西方移植来的苗?该问题自90年起开始激发苏国内知识界的兴趣和争论欲。本文旨在通过对叶·契尔诺夫发表在91年12期《对话》上名为《中派主义:是开向未来的窗还是缝?》一文的介绍,使人们了解这一发生在苏联政治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动向。原文从四个方面对苏联的中派主义现象和失败原因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月23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苏联中央统计局关于1982年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内容如下:1982年是苏联建立六十周年的一年,社会生产和人民福利的进一步增长得到保证。1982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执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苏联历史档案纷纷有选择地解密。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不仅为我国的苏联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我国的苏联史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科学地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准确地总结苏联历史的经验教训,提供了第一手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全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1982年相比计划增加3%以上。国民收入增长额的95%,工业产品增长额的91%以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的全部增长额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用于消费和积累的国民收入和1982年相比计划增加3.3%,即增加150亿卢布,达4,750亿卢布。工业总产值计划增加3.2%,达7,450亿卢布(按1982年1月1日价格)。其中乙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伟大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全世界首先提出並实现科学组织全国性的原则。弗·伊·列宁在他著名的《科学技术工作计划草案》(1918年4月)中曾对科学院提出研究关于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与保证国民经济原料、工业、农业、运输业、电气化发展等有关问题的任务。在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里,尽管陷入完全被破坏的境地,就已经开始建立许多新的科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1月19日中午,北约和华约22个成员国首脑在巴黎爱丽舍宫一间挂着水晶枝形吊灯的豪华会议厅庄重地签署了欧洲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历史性文件《欧洲常规裁军条约》。这项条约签署仪式为当天下午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成员国巴黎首脑会议拉开了帷幕,标志着欧洲政治秩序在冷战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9年前,当戴高乐将军提出“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平衡、和平和发展”的构想时,他被视为幻想家,而现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正在把这个构想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6.
虽然国际恐怖主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国际社会并不因此而太平.纵观当今世界,恐怖事件仍然此起彼伏,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借助互联网络的普及运用,国际恐怖势力不断整合重组,发展蔓延.他们利用网络大肆宣传极端思想,募集活动资金,吸收组织成员,教授恐怖技术,制造社会恐慌.其行踪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高明,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干敏敏 《俄罗斯研究》2007,(1):71-73,95
在差不多四分之三世纪的岁月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苏联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一种“刚性”的制度安排;以道德的而非制度的手段来调节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苏共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一种绝对优先的地位;对民众思想的控制和一体化的追求等。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掀起讨论知识分子问题迄今已有二十多年。其实,探讨知识分子问题并非始于当代苏联。“知识分子”一词源于拉丁字 intellegens,意思是指有理解能力的人,有思想的人。一百多年前,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会社阶层在俄国初具雏形的时候,达利在《活大俄罗斯语言详解辞典》中,对“知识分子”这一定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有智能的、受过教育的、脑力发达的一部分居民。”这一说法符合该词词源含义,但与马列主义把知识分子当作一个特殊阶层的概念相去甚远。脑力发达的人不一定是在职业上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特别是现在,  相似文献   

19.
苏联与朝鲜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20.
既得利益集团与苏联剧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党内“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这是社会主义政治中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关键问题,是关系到政权的性质、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问题。苏联剧变即是明证。 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还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小集团、为权势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