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道主义干涉从产生之日起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至今国际法还未对此作出规定。冷战结束后,以"人道主义"为理由的干涉便屡有发生。特别是1999年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轰炸南联盟之后,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一直是国际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现有的国际法并且结合冷战后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实践中探讨人道主义干涉是否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迈入一个新的时代,权利滥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在国际社会,"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社会权利滥用的典型现象。首先对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予以界定,历史上有大量的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实践。人道主义干涉违背了国际法上的三个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和禁止威胁或使用威力原则。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公然侵犯被干涉国的主权,武装干涉被干涉国的内政,其侵略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破坏国际人权法的行为,它们貌似尊重人权,其本质就是要借人权否定国家主权,否定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干涉他国的内政,以达到它们的目的。我们认为"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社会权利滥用的典型现象。  相似文献   

3.
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上是最高的权威,国家主权原则,早已上升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是当代国际法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但是,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制约和限制的。国家主权是相互的,国家在行使主权时,不得侵犯别国主权。人权,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是,人权又不是纯属国内管辖的事项,人权受国际法的保护,人权原则也是国际法的重要原则,人权具有国际性;然而,人权原则尚未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坚持国家主权,才能保护国际人权。国家主权高于国际人权。“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现点,违背当代国际法,其实质是否定国家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与国际干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01,(4):144-153
国际干涉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法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世界新形势下 ,传统的国家主权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但日益增多的国际干涉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国际干涉与国家主权既有矛盾的一面 ,又有一致的一面。我们既要维护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 ,又不能一味地排斥所有的国际干涉 ,重要的是国际干涉行动必须遵循一些重要的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5.
论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3,84(6):95-104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是现代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而是互相统一、互相促进的。一方面 ,人权国际保护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 ,国家主权又对人权国际保护产生制约。在承认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情况下 ,国际社会在特定情势下为保护人权可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是主权与人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国际法上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 ,但是 ,《联合国宪章》制定以后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被国际法所否定和摒弃。西方学者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存在着二种对立的观点。主张“人道主义干涉”为合法的观点 ,成了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武装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和工具。我国学者普遍否定“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 ,但也存在着模糊的观点 ,混淆了与联合国体制下人道主义救援的本质区别。“人道主义干涉” ,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而且是违背国际法的 ,其实质是否定国家主权、干涉别国内政。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执行行动 ,是对于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为的应付办法 ,安理会对于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采取的军事行动 ,其真正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而不是单纯的为了一国的人权问题进行干预 ,更不是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  相似文献   

7.
孟璐 《法制与社会》2013,(13):15-16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上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直以来,国际社会上不仅对于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和原则上有各种不同的争论,而且对于运用人道主义干涉理论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后果,也产生过种种混乱和麻烦。本文试通过对人道主义干涉理论的分析,更好地揭示人道主义干涉的本质及其与国际法原则的冲突,并探究如何运用国际法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人道主义干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鉴 《河北法学》2006,24(11):147-150
冷战后,西方大国以人道主义为借口,盗用和滥用国际人权保护的名义,频繁地对外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其实质是强制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严重违背了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以及禁止使用武力等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后冷战时代西方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人权的国际保护是国际法的一个新领域,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在实践中应该科学正确地对待两者关系,既要反对借口主权侵犯人权,又要反对借口人权干涉主权。  相似文献   

10.
赵婧如 《法制与社会》2012,(25):143-144
"人道主义干涉"从产生之日起便颇具争议。人道主义干涉对现代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律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本文从传统意义上"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溯源及其实践、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上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的建议,人道主义干涉制度的重构——建立惩治违反人道主义行为的国际法规制。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主权原则向来是国际法的根本原则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问题当然和这个原则密切相关。由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形成和制定都离不开国家的主权 ,因而很自然地国家主权成为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基本因素 ,尽管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一、国家主权的辩证法近代的主权概念是由 16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在其《论共和国》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自此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国家主权的理论与学说 ,如中央集权制国家主权说 ,人民主权说 ,极端国家主权说以及主权分割论 ,否定主权论等等。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或是视角的偏颇 ,以上的理论均未能…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实在国际法而言,目前只有国际条约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国际习惯还没有形成.但从类似“保护的责任”这样的新视角中,可以发现一些“最低限度的一致”已经存在,那就是: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对人道主义的维护关系到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些最低限度的一致正是实行人道主义干涉的前提所在。在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激烈辩论与交锋中,一个重要的隐含成果,就是对上述前提的分享。遗憾的是,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交锋的喧嚣,却忽视了这一隐含成果的存在。而尽管“保护的责任”注意到并运用了这些“最低限度的一致”,但其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只有在联合国的批准或授权下,或经被干涉国的邀请,国际社会才能对发生于一国的人道主义灾难实施人道主义干涉。而西方大国越来越倾向于擅自以人道主义的名义武力介入他国。这种单边的人道主义干涉多是某些国家实现一己私利的工具,从未成为国际习惯,也违反《联合国宪章》,因此是违反国际法的。而联合国现行的体制无法有效发挥在制止人道主义灾难方面应有的作用,使大国有了擅行干涉的口实。为此,应完善联合国的人道主义干涉体制。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00,(4):127-139
北约对南联盟的武力威胁和军事打击使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传统的人道主义干涉 ,认为其并未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习惯国际法 ;在研究了联合国成立以来的集体人道主义干涉、特别是 90年代的实践之后 ,进一步指出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任何单方面人道主义干涉都是非法的。最后 ,作者论述了对人道主义干涉限制的必要性 ,并从规范化的角度提出了人道主义干涉合法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人道主义干涉合法与否的问题,中外国际法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难有统一的观点,笔者从国际法的视角认为:人道主义干涉可以分为经过联合国授权的集体人道主义干涉和未经授权的单方的人道主义干涉。前者是合法正当的;后者由于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没有国际法上的依据,而且存在严重的弊端,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6.
石慧 《现代法学》2005,27(2):175-180
人道主义干涉现象是客观存在于国际社会中的社会事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表征形式、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各不相同,所以,在评判人道主义干涉这一社会现象时,一定要结合它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来具体考察。对当代人道主义干涉现象的评判标准是现有的实在法体系;具体评判规则包括前提条件、主体要件、手段要求和效果原则。据此,可以判断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的非正常性。为进一步协调人道主义干涉和现行法律规范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必要强化其执行和制约功能,以使该制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人道主义干涉是一个关于道德、政治与法律问题的复杂过程。其中,政治是主因,道德是次因,法律是约束性力量。从该一主一次之原因——政治与道德——的复杂关系中,可以区分出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各种情形。在这些情形中,法律虽然不是主变量,但作为一个干预变量,可以发挥限制、禁止、阻却人道主义干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国际社会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人类发展到今天,不但认识到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而且正在加快合作的步伐,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在主权林立的国际社会中,如何协调国家主权和国际合作的关系,乃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国际法课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家主权和国际合作的分析,论证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钱晓萍 《时代法学》2014,(4):111-116
在国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关"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理论争论旷日持久,但终因各方观点不一而予以回避。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主权与国家的对世义务、国家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合法性、集体犯罪和集体惩罚的合法性、实现国家犯罪刑事责任的可行性、国家作为抽象实体有无犯罪意图、国家责任的性质六个方面,分为支持与反对两种观点,彼此针锋相对。基于国际政治现实与国际法治追求的考虑,为了有效遏制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在国际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出现以"政府犯罪"代替"国家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4,22(6):80-86
国际秩序与国家主权是一种逻辑互动关系。一方面,当今国际秩序对国家的政治主权、司法主权以及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尊重国家主权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多边主义的强化,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