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快报     
《公民与法治》2013,(22):2-3
国家工作人员性侵幼女加重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对性侵幼女、校园性侵等行为“从严惩治,从严执法”:与12周岁以下幼女发生性关系、明知幼女被强迫卖淫仍发生性关系者,均以强奸罪论处;公务人员、教师等性侵幼女加重处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嫖宿幼女事件的高发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现象的广泛关注。面对公众的期待和质疑,司法部门办理这类案件常常面临取证难、保护难、救济难、赔偿难、定性难问题,其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司法困境倒逼司法机关必须有所作为,四部委以司法解释形式出台的《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意见》传递了加强保护未成年人的态度。但是,作为法律适用机关,司法机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的冲突及空白问题,解决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困境的源头还在立法机关。只有立法机关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取向,完善相关刑事、民事立法,才能使司法机关有法可依,并真正遏制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3.
舒锐 《法庭内外》2014,(1):38-39
正近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对未成年人实施奸淫、猥亵,诱骗、组织、强迫未成年少女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屡屡激起社会公愤。虽然该类犯罪在所有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不高,但这些犯罪给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人们纷纷呼吁加重对此类犯罪的刑罚力度,从严从重打击。为此,四机关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意见》强调对违法者严惩与对未成年保护相结合,法理、民意并重。虽然该意见既不是法律,也不是司法解释,但也能对相关执法、司  相似文献   

4.
孙硕  刘迪 《人民司法》2023,(16):61-66
近年来,预防和惩治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成为社会焦点和法律适用难点。本文通过分析利用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特点,梳理出该类行为在刑法罪名、体系化定罪及处罚方面出现的性侵害未成年人罪名难认定、刑法保护范围拘谨、利用网络性侵犯罪法律规制薄弱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刑法保护范围、探索新设利用网络性侵未成年人的刑罚规则及推进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员的信息公开及行业禁止制度、提升安全教育监护措施等具体建议,以期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纪萍 《法律与生活》2013,(12):54-55
案例近年来,从一些基层检察院受理案件的数量看,奸淫、猥亵幼女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幼女性侵害案件的发生,不仅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留守女孩儿惨遭暴行幼女性侵害案件中的幼女是指未满14周岁的女孩儿。此类案件中,有1/2被害幼女是外来打工者的女儿。父母为生计疲于奔  相似文献   

6.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嫖宿幼女罪的法律环境,但是从长远看,意见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在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多方意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嫖宿幼女罪存废引起广泛关注,而大多数的讨论均停留在嫖宿幼女罪本身或其与强奸罪的关系之上。然而以入罪变迁、外国法比较为切入来整体探讨目前我国几个性侵害幼女罪名客体不明、法益位阶不恰当等现实问题,更能从体系上考察几个性侵害幼女犯罪的法理冲突,对性侵害幼女犯罪进行更为系统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影响被害性的因素主要是年龄而非户籍,而犯罪性则与户籍、职业、年龄、婚姻状况等相关.此类案件多以陌生人侵害为主,不过,在熟人相犯场合,同辈侵害与长辈侵害比例相当.侵害行为以强奸和猥亵为主,方式上多为欺骗引诱.不过,未成年人主动报告的比例却不高,父母往往是第一发现人.性侵未成年人的原因是多维度的,未成年人、犯罪人、监督保护人与社会组织均负有一定责任."一体联动"的刑事政策要求从三方面加以防控:强化自我保护与监督保护、及时甄别危险以及进行系统化的立法.  相似文献   

9.
刘春  任瑞红 《法制与社会》2013,(35):245-247
近年来,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不断见诸于媒体,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尚不成熟,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性侵害行为不仅仅给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保护未成年人不受性侵害刻不容缓。作为惩罚犯罪最有力的法律武器——刑法,本应该在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我国目前的刑法在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定中存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范围过窄以及犯罪行为方式规定过少的问题,完善刑法的罪名规定对于打击此类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春波 《中国审判》2013,(11):105-105
<正>2013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了王佳佳强迫卖淫案等三起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人,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有2亿多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健康安全成长,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未来发展。虽然我国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体系日益健全,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但是对未成年  相似文献   

11.
于艳丽 《法制与社会》2013,(33):277-278
对于“嫖宿幼女罪”设置的合理性在其从强奸罪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罪之初就在刑法学界饱受争议,随着大量嫖宿幼女案件的披露,废除嫖宿幼女罪、切实保护幼女权利,使幼女免受性侵害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旨在从相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公约的角度去分析我国刑法所设立的嫖宿幼女罪与国际社会关于儿童权利保护主张的相背离,呼吁改革立法,顺应儿童权利优先保护的普世价值观,探寻适合我国应对儿童性侵犯罪的有效路径,以解决当前儿童性侵案件频发的现实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权利,为祖国的未来营造更加良好、文明、稳定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针对未成年的暴力、性侵案件成为社会关注与法律惩治重点。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双向保护。①针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专门发布《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以指导司法实践加强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综合而言,暴力与性不仅是成人社会中刑案构成的常见样态,也是未成年刑案中的常见样态。基于未成年身心发育、社会认知、成长教育的不完全特性,无论在实体法律规定还是程序法设置,亦或相关工作机制构建方面,都有基于对象特质的强保护必要。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为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大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现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4.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机关联合颁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其中第20条涉及到了嫖宿幼女罪和强奸罪中"奸淫幼女"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论析嫖宿幼女罪的构成要件及其与强奸罪的关系认为,第20条规定的行为本身就不符合嫖宿幼女罪构成,但因司法实务中易被误判为嫖宿幼女罪,才以司法指导性意见的形式强调该行为只能认定为强奸罪,但该规定并没有要悬空嫖宿幼女罪罪名的意思。由此,笔者进一步阐述了对嫖宿幼女罪存废的观点,并以"量刑反制定罪"思维分析了嫖宿幼女罪和强奸罪在司法适用中的罪名认定问题,以此论证嫖宿幼女罪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校园性侵害现象日趋严重,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致使未成年受害者身心重创。探讨校园性侵害现状与特点,研究校园性侵害的干预模式、预防机制、教育机制、维权机制。目的在于从立法与司法层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防范、杜绝校园性侵害。  相似文献   

16.
刘艳红  李川 《法学论坛》2015,(2):145-152
出于为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提供实证依据的研究需要,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A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进行了基础性数据调查、典型案例采样和重点访谈调研,通过归纳总结相关经验可以发现:制定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立法是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朝向职权整合化、职责明晰化和经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紧迫性和必然性需求。调研表明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具备独特的家庭原因、媒介原因和社会原因,在特殊预防层面也存在着学校教育保护不足、社会力量难以配合、社区矫正局限和社区综合预防羸弱等突出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吸收地方预防经验,可以更为清晰地从江苏省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系统性预防立法,以最大程度促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科学有效的针对性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不只是个体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本文在理性思考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理论基础之后,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和缺陷,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角度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嫖宿幼女罪”遭社会诟病的一个原因是,“嫖宿幼女罪”是把原来法律认定的“强奸犯”变成嫖客,而受性侵害的幼女却变成了卖淫女。那些奸淫幼女的罪犯完全可以用“不知对方年龄”或“自愿有偿”开脱罪责。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张荣丽指出,1997年“嫖宿幼女罪”设立后,导致侵害幼女性权利的案件大大增加,而且此类案件中受害女童的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李章颖  陈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4,(7):189+199-189,199
针对近两年北京市丰台区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高发的情况,本文从近两年丰台区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主要特点作为切入点,对性侵害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法律救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由于左右犯罪数量与性质的犯罪人主要是惯犯和累犯,而这部分人大多有早年犯罪史,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成为预防犯罪的关键。这种预防不能仅针对未成年人和局限于犯罪范围内,而应通过立法治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同时,应以法律方式对未成年人的早期危害倾向进行干预;还应通过法律处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教育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