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法不是实例的总和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见解认为,唯物辩证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局部领域里的规律。例如有人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规律,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同的,只是普遍性不同罢了。”还有人断言特殊科学规律隶属于辩证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章新若 《人民论坛》2014,(2):196-197
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与当代“辩证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奥尔曼都强调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性,但落脚点不尽相同.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首要特征,奥尔曼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内在关系”哲学.文章在考察各自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在理解辩证法内涵上的异同,并提出辩证法“系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是高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认为,辩证法就是变戏法,因为辩证法善于诡辩。这无疑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把诡辩论误认为是辩证法了。辩证法不等于诡辩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诡辩论则是依据毫无根据的假设而发表的议论。它之所以不同于辩证法,主要因为它是用主观臆想代替客观事实,用似是而非的“论据”进行强词夺理的辩理,通过伪证的谬论冒充真理,是一些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为荒谬的言行作辩护的一种手段。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表现…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辩证法作为人类认识之网,它不仅必须有“纲”,而且需要有“目”。如果说,阴阳对立统一是王夫之辩证法体系之“纲”,那么,“一多”、“同异”、“有无”、“体用”、“动静”、“常变”等范畴,就是王夫之辩证法网上的纽结。作者就“一多”、“同异”、“有无”、“体用”四对范畴,进行了着重的论述和分析,说明王夫之在这些方面是怎样批判和继承前人的思想,又是怎样对之加以改造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辩证法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辩证法大师毛泽东生前曾赞誉邓小平善于“照辩证法办事”。的确如此,邓小平始终“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善于“照辩证法办事”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特色。没有精湛的辩证法,邓小平不可能形成“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创立恢宏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阴阳对立统一是王夫之辩证法思想的“细胞”。它包含三方面内容:(1)乾坤并建。所谓乾坤并是指“太极乃阴阳固有之蕴”,而非“太极”独立于阴阳之外;是“乾坤并建以为首”,而非以纯阴或纯阳为始。作者认为,王夫之这些观点,从根本上堵塞了通往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道路。(2)阴阳相倚相函。王夫之强调阴与阳“两相倚而不离”、“两端”共“一源”,既否定了只知其二,不知其一的形而上学矛盾观,又反对了否认矛盾和差别的相对主义,而王夫之提出“非皆极其至而后反”的思想,更是揭示了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3)阴阳“合二而一者,即分一为二之所固有”。作者认为,王夫之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较接近于科学辩证法的分合统一观。  相似文献   

7.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提出一个设想,就是用“事物”作为一般辩证法范畴逻辑运动的主体,来建构一般辩证法理论体系。所谓逻辑运动的主体,即指逻辑范畴由以引出的对象,逻辑体系由以展开的轴心。我认为,一般辩证法的范畴都是事物的规定及其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事物”把它们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较全面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把握市场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开拓市场,有人视为危途。其实,只要我们学会运用辩证法,正确地分析把握市场中的各种关系,就能够在这看似饱和的买方市场中获得市场机会或创造卖方市场。一是“无”与“有”的关系。市场“有”与“无”的关系,实质是现实和潜在的关系。潜在的购买力一旦被激活起  相似文献   

9.
论辩证法的生命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来 《长白学刊》2000,42(1):22-27
众所周知,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辩征法的理解先后经历了“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和“实践论的辩证法”三种“范式”,三者立足于各自理……  相似文献   

10.
矛盾辩证法质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张尚仁 《岭南学刊》2006,8(4):50-53
“矛盾”一词的本义是“不可同世而立”。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矛盾被有些人看成了辩证法的同义语。一个本来和辩证法无关的概念,主观地将其设定为反映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核心范畴,必然陷入无法摆脱的理论困境。由于矛盾概念所表明的是相互排斥和斗争的关系,后来在现实中发展成“斗争哲学”。这是“左”的错误路线的哲学思想理论基础。我们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清除矛盾辩证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小谨 《前沿》2012,(22):56-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毛泽东自幼攻读《周易》,终生学易用易,运用《周易》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阴阳思想进行改造.毛泽东经常引用《周易》中的句典、将相反相成的道理运用于军事辩证法,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处处体现了《周易》变通思想.对“穷则变”思想的运用、以“穷则变”思想为指导,成为毛泽东斗争哲学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的本质是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持否定、批判和超越的态度。既成对象的类型不同 ,否定和批判的方式也就有别。从这一维度考察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我们似乎能发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三种具体形态 :一是对既成知识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未知世界的发现辩证法 ,二是对既成现象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本质世界的再现辩证法 ,三是对既成现实的否定与超越 ,这是面向未来世界的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阿格尔认为当代生态学实践必须与马克思辩证法建立内在关联,由于马克思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结构矛盾和危机理论做出了显著区分,这为辩证法导向当代生态学实践从而克服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可能.然而,阿格尔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灵活运用未能解决根深蒂固的生态危机,反而使得辩证法的否定性只能降格为脱离内容的外在形式,其生态学实践最终难免退化为一种“唯心主义的方案”.因此,如何避免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外在化、形式化解读,这对于重新建立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与当代生态学实践之间的关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语词形式,还是在哲学意义上柏拉图都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对话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思辨辩证法被黑格尔辩证法所继承,奠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理论的基础;而对话辩证法则由苏格拉底所开创,有可能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评本·阿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阿格尔,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他把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结合起来,认为历史辩证法是北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历史辩证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间坚持“中间路线”,始终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性动力”与“目的性动力”之间寻求统一性,将资本主义危机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结合起来;用历史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蔽,将资本主义被“合理化”的“不合理性”揭示出来,强化无产阶级改变不合理社会的阶级意识、意志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也应有统一性“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考察事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内部矛盾性。与此相反,形而上学则用孤立  相似文献   

17.
教师总希望学生能多学一点,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事情却往往背离初衷。原因何在? 众所周知,“多”与“少”是矛盾统一体。“多”是由“少”积累起来的,没有“少”就没有“多”。把握好“多”与“少”的辩证法,对于讲好课至关重要。要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教师须先从“少”入手。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知识讲得深一点,透一点,扎实一点。这样学生就会不断扩大知  相似文献   

18.
庄子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但它的相对主义与辩证法有无联系?我看是有的。如:“彼”与“此”,庄子看到了“彼”“此”的相互依赖,认为:“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二者不可分割。他又看到了“彼”“此”相互渗透,认为:“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彼”中有“此”,“此”中有“彼”,这个思想是比较深刻的。它不同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庄子认为生命过程中的“彼”“此”  相似文献   

19.
略论邓小平“经济发展辩证法”的本质刘家俊从经济发展和辩证法的双重角度研讨邓小平文选,会发现邓小平在阐述其经济发展思想时,字里行间浸透着唯物辩证法精神。将这一阐述方式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理论成果总称为邓小平“经济发展辩证法”,不应该被视为主观拼贴和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一位辩证法大师,辩证法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模糊了对马克思辩证法本性的认识,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诸多误解.马克思辩证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逻辑,它主要采取批判的目光,批判性就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本性.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建立在人的生存实践本性之上的,人具有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存性.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的关系”的双重束缚,因此马克思辩证法在我们时代的课题就是对这种“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进行双重批判,为我们的自由和尊严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