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法律哲学的嬗变发展史中,对于政府起源及其一系列子命题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亚当·斯密对于政府起源及相关问题也曾经进行过深入且精辟的分析。亚当·斯密认为从起源上看,政府是建立在权威原则和实利原则两个原始原则之上的。通过对不同社会阶段政府形态及其嬗变的具体考量,亚当·斯密从历史的维度论证了政府建立的两个原始原则。而且亚当·斯密证成政府建立的两个原始原则的论证进路和方法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对于亚当·斯密对政府起源问题的论证进行深入的剖析并进行法理学解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于政府起源问题这一法律哲学中基本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1776年到1870年期间,这是一个经济分析的高产时代,现在人们称之为古典经济学时期。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是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的核心特征。尽管在此之前就有其他学者研究了这一问题,但他们仍应看作是现代增长理论的杰出前驱。所以,本文就详细介绍一下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基于相关研究文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对1999~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按"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4个研究领域归纳和梳理后发现:许多文献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也有部分文献存在实证分析简单、理论分析空洞以及说教意味浓重等不足之处,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深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最低消费"条款是否具有合理性,在理论界一直存有争议。分析"最低消费"形成行业习惯规范的社会经济原因以及假设该条款违法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可以得出"最低消费"条款具有合理性的结论。因此,应在消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认识误区、确立"容忍合理损害义务"的基础上,让市场对"最低消费"现象进行自主调节。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存在严重的"三公消费"畸高问题,"三公消费"与铺张浪费和腐败联系在一起,一直为我国社会各界所诟病。如何从根本上抑制巨额的"三公消费",学界对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本文以预算监督为着眼点,分析了导致"三公消费"畸高的诸因素,主张强化人大的预算监督职能,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管理控制,实现预算节俭、公开、透明,从根本上解决"三公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通过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泰勒和法约尔的分工管理思想进行梳理后得出,促进管理效率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分工要以适度合理性为重要前提。解决目前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合理过度分工造成的劳动成本增加、工人和企业应变能力降低、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应转变管理形式,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进行工作再设计,重新界定员工的任务及方法,以及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络信贷产品应运而生。"花呗"、"白条"等新型信用支付产品,因其审核方式简易、支付方式便捷、迎合"先消费,后还款"的消费理念,成为当下民众购物消费的"新宠"。消费方式简易化的背后危机四伏,将以更隐蔽的方式侵犯个人财产。当下,冒用他人花呗账户进行消费的行为愈加多发,对该行为准确定性,有利于摆脱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偏差的问题,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消费升级研究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研究发现,从供给侧来看,南京传统消费载体数量、规模稳居第一梯队,消费体验满意度高,但存在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从需求侧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扩大,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更加具备享受性、成长性、升级性的特征,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但存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下降等情况。南京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不敢消费""没处消费"和"不放心消费"等制约因素,建议实施消费能力倍增工程、消费环境提升工程、消费供给优化工程和消费意愿增强工程。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是物品生产从"匮乏"转为"丰盈"时代的产物,在"物"的包围与消费快感的裹挟之下,表现出符号性、享乐性、夸示性与全球化等特征。在消费社会中,满足消费欲望的快乐原则成为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消费行为与观念在非理性的自我膨胀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生态环境与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破坏性的侵蚀。面对此困境,从消费文化视域提出利益与资源均衡分配、消费文化价值观重塑、平衡社会心理、和谐消费等新策略,不但是学术上的一种有益探索,而且对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也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寻求个人追求利润与社会福利、"利我"与"利他"、"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和谐。他提出"利我"与"个人幸福"客观上可以促进"利他"与"整体幸福"。在"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的优先性问题上认为,在保证市场自由发展的前提下"整体幸福"优先于"个人幸福"。他反对普遍的社会救济,但支持必不可少的政府干预,在具体的福利措施上提出政府要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发展社会教育。他的社会福利思想充分体现了工业化初期英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与要求,为当时英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来的社会福利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由消费主导与控制的社会,消费从获得物质需求满足的方法蜕变成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手段,成为一种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统治者正是通过消费这种新型隐蔽机制重建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为资本主义的统治进行合法性辩护。鲍德里亚通过对以"符号消费"为载体的消费社会运演逻辑的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消费的意识形态本质,为反思当今消费的内在本质、唤醒人们的消费自觉、构建健康的消费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会矛盾已由生产领域转到消费领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异化形式——消费异化。在消费异化中尤其以身体消费的异化最为突出和明显。消费异化主要包括:真实消费异化为虚假的品牌消费,遮蔽的性欲消费异化为公开的"性欲经济"消费,以及身体休闲的异化。而身体消费的本质是:身体消费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了人与物品间的关系,而且也体现了人和集体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种主动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模式,形成了对物体系的全面性地回应。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消费科技"的主要目标群体,也是写作学习的一大实践主体."消费科技"通过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各种活动和结果.写作活动是一种认识世界、塑造自身的有效方式,在"通过写作来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主体的表达方式和人格形成难免不受"消费科技"的负面影响.在"消费科技"的背景下,从写作活动的角度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应该是青少年教育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批判、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时,也关注到了经济学领域存在的异化现象,受到赫斯和亚当·斯密等人的影响,他将"异化"这一概念从抽象的哲学领域引向实际的经济生活领域,提出了全新的异化劳动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我们要对其进行积极扬弃。新时代我国实施劳动教育要注意避免劳动异化的风险,要坚持主体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原则,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消费是整个文化产业流程的关键环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与文化消费密不可分。文化消费是未来消费增加的热点。以"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为契机,充分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对于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将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苹果公司的崛起,"果粉"现象也广受瞩目。"果粉"及其迷狂消费的形成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的假设是,迷狂消费是一种社会建构。迷狂消费行动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有目的的互动中被建构的,甚至表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基于各自利益或需求的一种"合谋"。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以“看不见的手”作为一种调节经济活动运行的方式,虽出于自利的动机,但结果却导致私利与公利的自然和谐,这对后继经济学者经济和谐理论的建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获得意义、认同与快感,消费异化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符号的消费;同时,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关于"身体"的消费,主要是身体的日益审美化。"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近年来在文化和商业上势头强劲。该品牌精心建构眩目的身体奇观,进一步丰富了其品牌或商品的符号指涉。其实,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并不能弥补文化上的乏善可陈,这样的商业文化模式是不可取且不可持续的,最后笔者尝试提出实现视觉和精神共同繁荣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革命之前,以亚当·斯密的"风险承担理论"为背景,工伤事故成本完全由工伤劳动者个人承担。在工业革命之后,在自由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工伤依据自由劳动合同进行补偿,只有雇主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时,才承担过错责任。到了19世纪末,依据"职业风险"理论,即使雇主没有过失,基于社会法上的无过失责任原则,也必须承担责任。由于无过失责任原则无法分散雇主遇到的一次性风险,工伤保险应运而生。然而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伤保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未来的路径应选择在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的前提下,将所有面临工伤风险的劳动者与疾病和意外伤害等一并纳入社会风险,不再单独强调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20.
消费绝不仅仅是对消费对象的"消耗"而使其"渐渐减少".消费作为一种行为,其方式、作用于消费对象的方式和结果,随人的需要和消费对象的日益广泛和丰富而不断发展.消费是使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对消费资料的消耗、享用、享受、观赏以及支配权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