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偶见一青花笔洗,乃康熙朝古物,初看一目了然后不以为然,以为是件普通的文房用品。然而,细察之,却发现这件有340年历史的青花笔洗上谐意浓浓,趣味横生。而使我产生写作灵感的是青花笔洗上面传达了当时社会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的三件青花高足杯,两件完好一件残损.从三件青花高足杯的形制、纹饰和胎釉来看,它们应该是同时期的作品.残损的一件青花高足杯虽然碎成六片,却便于我们仔细地观察瓷片的断面.完整的器型和碎片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为这三件高足杯的断代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此碗高12.6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4.7厘米、由碗与高足两部分组成。敞口、弧形、深腹、干底、造型规整细致,碗壁胎体匀簿。尤以口沿为甚。仅为0.2厘米。胎质细腻洁白.通体釉色带泛浅青色,器内素面无纹,器内素壁与高尺均以青花绘逗件水蔽汉,以釉黑红绘鲭、鲌、鲤,鱖四尾游鱼,取其谐音。喻意清白康洁。青花呈色淡雅,釉里红色泽浓重,局部可见因氧化而呈现的暗绿色调。图案清新活泼,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瓷器新品。除青花外,同一件器上还要烧出釉里红,釉里红是氧化铜呈色剂,在成型的胎体上绘画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后于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在一器上青花釉里红两种颜色都达到色泽鲜丽的程度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假设有几个人在看以上四只青花瓷盘,其中有一位指着说:"噢,这两只是德化青花",边上的人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5.
“吆!这只康熙青花瓷罐真不错!”笔者一见眼前那只制作精细,如亭亭玉立般少女那样令人心仪的青花瓷罐,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6.
高阿申 《检察风云》2011,(12):86-89
明中期五十多年的青花瓷,有其总体特征,细细探讨,各朝还是有各自的特点。明中期是指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成化朝早期青花仍沿用"苏麻离青"料,因而青花纹饰的笔道上,带有黑斑,青花呈色浓艳。成化中期,因"苏青"料断绝,遂改用江西乐平县所产的青花钴料——俗称平等青,又称"陂塘青"。这种国产料,经过精加工后,  相似文献   

7.
康熙青花一直备受世人推崇,很多喜欢瓷器的人都以老康罐、炉为追求.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笔者也倾心于此,见了好罐也不少,无奈总是囊中羞涩,只能忍忍作罢,饱个眼福,也一直再寻觅审美达标、价格合适的青花罐.淘宝总免不了一见钟情,终有一天如愿以偿.初见此罐,入眼较为舒服,时代特征明显,虽品相上有所欠缺,但仍不失其内在.谁叫人喜欢呢,于是果断收入囊中.把玩、陪伴数日,百看不厌,百玩不疲,愈是喜欢就愈会执著.  相似文献   

8.
康熙青花一直备受世人推崇,很多喜欢瓷器的人都以老康罐、炉为追求.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笔者也倾心于此,见了好罐也不少,无奈总是囊中羞涩,只能忍忍作罢,饱个眼福,也一直再寻觅审美达标、价格合适的青花罐.淘宝总免不了一见钟情,终有一天如愿以偿.初见此罐,入眼较为舒服,时代特征明显,虽品相上有所欠缺,但仍不失其内在.谁叫人喜欢呢,于是果断收入囊中.把玩、陪伴数日,百看不厌,百玩不疲,愈是喜欢就愈会执著.……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走到嘉庆和道光时期,在政治和经济上已经显现一种由兴盛逐渐走向衰落的迹象。因此,嘉道年间瓷器的品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及乾隆盛世,明显地呈现出一种颓败之势。但是,嘉庆时期青花瓷器的部分仍可与乾隆时期的青花相媲美。日前,笔者有幸在一位藏友家里看到一只  相似文献   

10.
陈莺 《检察风云》2008,(15):76-77
青花由于其釉料和烧制情况的特殊性,会留下不少特殊的现象,这些特征有助于帮助我们鉴别元青花和明早期青花的真伪.苏米麻尼料所产生的釉而特征是町以把握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这些特征,读者不能形而上学地掌握,也就是说,我们不仪要综合考虑苏来麻尼料在釉面的这些微观特征,也应该和青花的发色、胎釉和装饰的画意结合起来加以领会.……  相似文献   

11.
昝鸿祥 《检察风云》2007,(10):78-79
日前,藏友间聚会,有人拿来一把清晚期青花粉彩执壶,欣赏之余,大家开始评头论足.一来是我们这些喜欢收藏的朋友间的一种互相学习的方式.二来对初入门道者也是一种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早年爷爷枣红木柜子上的一对狮子滚绣球的青花瓷瓶,是我对民窑青花瓷最初的认识,虽然这对青花瓷瓶没有成为爷爷留给父亲的家传,但那活灵活现的一对狮子,疏朗有致的青色线条,则给我留下美好瑰丽的想象卒间,光滑圆润的胎体散发着伸手可触古旧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蔡国声 《检察风云》2007,(22):78-79
笔者的藏品中,有一件值得书写的青花笔筒.那是"文革"时期的1971年冬,一天我路过四川省简阳县(现为简阳市)红塔供销社废品收购站门前,正遇该社蒋主任来收购站,因我们是老同事,便进去寒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的藏品中,有一件值得书写的青花笔筒.那是"文革"时期的1971年冬,一天我路过四川省简阳县(现为简阳市)红塔供销社废品收购站门前,正遇该社蒋主任来收购站,因我们是老同事,便进去寒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帕两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Chinese Art.School of oriental and Anic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以珍藏两件产自中国、题有"至正十-年"铭文的青花瓷瓶--元代云龙纹象耳青花瓷瓶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四年夏,我在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逛摊觅宝。忽觉地摊上有只青花大瓷碗吸眼诱目,我蹲下定神一看是康熙碗型,画着八仙朝圣图。再翻起碗底,青花双线圈内书“慎德堂博古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我顿时兴奋无比,再询问摊主价格,昂贵的价格却让我起身离去。当再次逛回此摊时,正遇两  相似文献   

17.
吴秋发 《检察风云》2014,(22):92-93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观赏之用。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鬟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剖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而等多种形制。  相似文献   

18.
犯罪嫌疑人谢玲玲,朱法才做梦也没有想到,费尽心机盗得的发财之宝并没有如其所愿,却把自己送进了牢笼。2012年2月8日上午,景德镇市公安局珠山分局刑警大队珠山中队民警一举抓获四名犯罪嫌疑人,当场追回两件失窃的青花吉瓷。2月12日,办案民警远赴江苏省无锡市和浙江省嘉兴市顺利追回另外两件赃物,其中一件为传世极少的民窖壳青花梅瓶。至此,经过四个月的侦查,遂起案值数百万的古瓷被盗案终于告破。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三五个朋友相约到藏友柳先生家里去欣赏他刚从外地觅来的一只漂亮的青花香炉.双休日的上午,大家从藏宝楼转了一圈,也没买到什么,于是,便直奔主题,去看那只据说很不错的民窑精品香炉.……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见长,即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10、元代瓷胎,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见图)。“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11、除执壶、玉壶春瓶外,器物的底部一般露胎。涩底上往往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