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林 《廉政瞭望》2014,(4):45-45
央视暗访东莞引发的“三级地震”.不仅推动着东莞和广东掀起了一场扫黄风景,还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东莞不哭”、“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之类的恶搞之语,表现着中国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央视义正辞严的扫黄镜头,被当成了强大体制的象征;而蹲地、抱头、掩面的失足少女,则被想像成了被压迫被欺凌的底层。这种强弱的对比隐喻,迅速使有着受害者心态的大众习惯性地站到了“弱者”那一边。  相似文献   

2.
重用老实人,不用"老好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全党同志要"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并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老好人"现象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抨击,指出这种现象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腐蚀剂","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防止误用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老好人"。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  相似文献   

3.
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过而能省,省而能改",这是个人提高修养、取得成绩的必经之路。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起着表率作用,更要常怀"省过"之心,把群众批评当作干事创业的"镜子",经常照一照,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成"晴雨表",多去看一看,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错与过。陈云曾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反对意见是问题的"听诊器",是改进工作的"良方"。只有善于听群众"说",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破格提拔年轻干部不时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也频频出现以质疑声浪为主要特征的"围观现象",甚至形成以挑剔之心和泄愤性情绪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偏激共振"。(据2012年第3期《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编辑点题:私力揭腐出奇制胜违法与否据理相争话题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重拳反腐、铁腕治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专题进行研究,掀开了法治国家建设的新篇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上频发的曝光涉私视频揭腐事件,往往因是否涉嫌违法而一再引发争议。所谓曝光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领导干部既要回答理论性、政治性、方向性的重大课题,又要组织完成实践性、创新性、操作性的重大任务,肩负的责任是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因此,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敬畏法律作为"必修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法治思维,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发生,发挥好领导作用、关键作用、"领头羊"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10)
<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十八大以来,谋划民族复兴这盘"大棋局",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坚定落子"公平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循公平正义之"谱",布依法治国之"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西法治在概念与内涵上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传统的中国法治是在"法治"概念下的"人治",以义务为本位,强调官僚特权;而西方的"法治"则注重"规则"的作用,以权利为本位,保障公民平等。"实质法治"这一概念既继承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法制,也吸纳了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是适合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法治"概念。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4,(10)
岂容浊水污清泉──广西合浦县扫黄打丑净化文化市场扫描任永发位于北部湾畔的广西合浦县,针对有些人把色情服务看成是繁荣经济的一种手段的错误认识,县委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摆现象,谈危害,运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明确了发展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4,(5)
<正>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一些基层干部抱怨如今的群众"不听话"、不好管,常与干部唱"对台戏",甚至抵触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群众则抱怨一些干部"不像话",对群众冷暖不放心上,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甚至还对群众颐指气使,训斥辱骂,态度粗暴,没有丝毫公仆样子。  相似文献   

11.
记得,三十五年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转载过一篇文章:《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说的是辽宁农村广大农民由衷地欢迎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热烈拥护中央的惠民政策,而部分干部却另有一种怀疑、抵触的声音,认为农村改革“过头了”。当时的那篇文章切中时弊,有力地回应了此种“怀疑”“抵触”。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新华视点"4月14日刊发记者专稿说,近两年来,吉林省白山市发生了系列腐败案件.一时间,在吉林出现"逆淘汰"现象,即一批坚持原则的干部不适应环境被淘汰出局,一批习惯太平的干部对环境无能为力而随波逐流,一批作风不正的干部投机取巧却得到提升重用.谁不进腐败"圈子"谁就是"另类",就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3.
袁浩 《实践》2010,(10):56-56
<正>勇于和善于开展党内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经常开展党内批评,虚心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存在着光"批"不"评"、或光"评"不"批"的现象。笔者以为,开展批评贵在"批"重在"评",要把"批"和"评"结合起来。光"批"不"评"是领导方法问题,光"评"不"批"是  相似文献   

14.
德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收入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区域多品",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园区,促进农民致富。"一村一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村一品"布局趋于合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宜畜则畜,发展了复兴、煎茶、合兴5万亩茶叶产业园示范  相似文献   

15.
正新年伊始,千头万绪,各种会议多了起来。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以会议传达会议,以会议落实会议。这不仅是典型的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也是工作上"重场面轻效果,重形式轻内容"的典型表征,是彻头彻尾的"不作为""假作为""花架子"。摆脱"会议依赖",必须强化法治思维。精简会议,更根本的办法是要由会议主导向法令主导转变。要树立靠制度与规则运行、靠监督问责促落实的工作体系。一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某市一位主要领导在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对干部的要求,不是看他们如何会来事,而是看他们会不会做事,当干部就要会做事。"闻听此言,笔者不禁由衷地为他这样清醒的认识鼓掌叫好。"会来事"与"会做事",虽都是说"事",但实质意义则大相径庭。前者是投其所好、取悦上级之事,后者是谋发展、破难题和解民忧之事。"会来事"者,为了谋求个人利益,平时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揣  相似文献   

17.
中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组长祁培文,最近在给东莞领导干部作廉政教育报告时,谆谆提醒领导干部要搞好"三防",即防"老板"、防"女色"、防"黄赌毒"。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当领导干部的应该如何做好"三防"呢?  相似文献   

18.
"第一书记"如何把"想法"变成"办法",把"后进村"变成"后劲村",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至关重要。"第一书记"要做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为农村发展提供不竭能量。以往扶贫工作普遍采取派出单位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的模式,村民容易把帮扶干部当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论断提出有其特定的背景及意义。从法治、经济、制度和文化视角分析这一论断,它彰显了法治尊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正在朝向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方向前进,有利于铲除腐败产生的根源。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举措包括:"大小兼顾",坚持有腐必反;"制度约束",加强事前预防;"把好闸门",筑牢思想防线;"文化引领",铲除腐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