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全面调整和“革新”苏联与美国、西欧关系作为其外交“新思维”的基石,殚思竭虑,全力以赴,故对亚太方向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相比之下显得用力不足,进展也未及所愿。至去年下半年,在苏美、苏欧新关系框架已定,形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苏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对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努力开展新的外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与南朝鲜关系取得突破,双方已在正式建交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一)政治关系发展迅速。1990年6月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南朝鲜总统卢泰愚在美国旧金山会晤,商谈两国建交问题。同年9月30日,苏联南朝鲜宣布两国从即日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2月13日至16日,应戈尔巴乔夫邀请,卢泰愚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相似文献   

2.
1993年4月3日—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了克林顿执政后的首次两国首脑会晤,并发表了《温哥华宣言》。双方宣布,通过这次会晤加强了两国“有力、有效的伙伴关系”。这次首脑会晤非同寻常,它是在俄罗斯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动荡、叶利钦总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而美国方面克林顿总统刚上任不久、想使美俄关系“重新定位”的情况下举行的。此次会晤与过去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背景和特点: (一)叶利钦总统在国内陷于严重困境,特别需要通过会谈维护其政治威信和地位。今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伦敦举行首次会晤,就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宣言,表示要尽快重启有关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进程。5月19日,俄美双方在莫斯科正式就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进行实质性磋商。  相似文献   

4.
7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美国缅因州滨海小镇肯纳邦克波特,与美国总统布什在其老家庄园会晤,全面讨论俄美之间近来出现的复杂关系。小布什为了显示“诚意”,甚至还拉上与普京交往甚好的其父老布什参与其中。双方“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但从会谈结果看,真正应验了俄罗斯人讲究的办事原则:“友谊归友谊,事情归事情。”  相似文献   

5.
1996年4月2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赴莫斯科参加八大国首脑核安全问题会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俄美最高级会晤,这是克林顿就任总统以来两国总统的第10次会晤。 一、会晤背景  相似文献   

6.
5月10—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赴俄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会晤,这是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6次俄美首脑最高级会晤,也是克林顿对莫斯科的第2次访问。 一、会晤背景 今年1月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再主动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于5月参加俄罗斯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并举行首脑会晤。克林顿在几经犹豫和权衡利弊后于3月20日宣布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3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国家元首和俄罗斯总统特使在阿拉木图会晤,发表了联合声明。这次会晤是1996年上海会晤和1997年莫斯科会晤的延续与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友谊,增强了共识,扩大了合作。从上海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阿拉木...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20—2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会晤。此次会晤是两位领导人在1996年双双竞选连任后的首次会晤。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俄美首脑“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一次会晤”。  相似文献   

9.
1997年11月1—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日本首相桥本在俄远东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这是自今年6月两国首脑在美国丹佛会晤后的第二次接触。此次会晤使领导人建立了“个人信赖关系”,也把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俄日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  相似文献   

10.
戈尔巴乔夫上任后即积极改善对日美系,说明日本在戈尔巴乔夫的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三年来苏日关系发展并不顾利,出现波折。苏对日政策处在调整过程中。今后苏对日仍将继续来取改善关系的方针,但北方领土和苏在西太平洋加强军事实力等问题,会影响两国的接近。苏日双方都将做出努力,避免使两国关系的发展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与土耳其关系的紧张态势进一步加剧,双方外交冲突接连不断,经贸摩擦持续升级,安全关系严重恶化。从短期来看,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中东战略,用现实主义处理与中东国家的关系,重视以色列和海湾国家的作用,使土耳其在美国的中东联盟体系中被边缘化,是美土关系急剧恶化的直接原因;就长期而言,在埃尔多安总统和正发党领导下,土耳其国家身份的"去西方化"、外交独立性凸显及加速向俄罗斯靠拢,是美土关系疏远的深层因素。美国和土耳其内外政策的调整,使双方在库尔德人问题、巴以冲突、伊核问题等中东地缘政治议题上的矛盾不断激化,加速了双方关系的恶化进程。受制于双方国内政治,美土关系短期内难以改善,但双方仍有广泛的合作基础,美土彻底决裂的可能性不大,土耳其将继续在美、俄之间寻求外交平衡。  相似文献   

12.
1997年4月22—26日,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莫斯科举行高级会晤,这是自1996年4月叶利钦访问中国中俄两国首脑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的又一次重要会晤,也是中俄建交以来两国高级首脑的第5次峰会。这次会晤不仅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两国沿着已确立的框架发展国家关系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大事综览     
一、胡锦涛访问美国,“胡布会”全球关注。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4月18—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双方就中美关系、朝核问题、伊朗问题等共同关注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美国《纽约时报》21日刊登题为《总统的老难题:结果证明中国是难以影响的》的文章指出,这是两位领导人一年来的第五次会晤,会谈气氛是友好的,但其中的紧张也显而易见。眼下布什需要在美中关系上取得突破,希望中国能对朝鲜和伊朗施压,并妥善处理两国庞大的贸易逆差问题。但结果无疑令布什很失望,除了在开放人民币业务上有些许让步外,胡锦涛…  相似文献   

14.
一年来,日苏关系有了显著变化,日苏双方都在努力寻求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途径。日本的目的是: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扩大市场及原材料来源;苏联的目的是,利用日美矛盾和取得日本的经济援助。日苏关系中存在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问题,中心是北方领土问题。预计戈尔巴乔夫访日时,日苏双方会在此问题上寻求妥协。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是大国首脑外交十分活跃的一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西欧大国首脑频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会晤,实为世界外交史上所罕见。这一动向,反映了大国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深刻的调整,大国间合作与依存的一面在相对扩大,跨世纪的大国关系架构已显维型。你来我往,大国之间良性互动从1997年初开始,大国首脑就频频出访,令世人眼花缭乱。先看欧洲。围绕北约东扩问题,美、法、德、俄首脑之间的双边和多边会晤一波接着一波。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科尔与俄罗斯总统叶利软分别互访;俄美首脑在赫尔辛基举行会晤;9-0月间,德…  相似文献   

16.
9月26~30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美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4次俄美首脑最高级会晤,也是今年内叶利钦与克林顿的第3次会晤(第1次是1月莫斯科正式会晤,第2次是7月那不勒斯非正式会晤)。  相似文献   

17.
自普京再度出任总统以来,俄美关系仍处在是否和如何实现“再启”的矛盾之中。6月17日,俄美总统在北爱尔兰举行的“八国峰会”前会晤,双方重申将“再启”双边政府问经济与其它合作,使两国关系进入“实质性新阶段”。但从会晤的气氛和成果看,要说已经“再启”太过勉强,双边关系基本如故,或有少许进步,但远未达到明显改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1月9—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江泽民主席举行会晤。这是两国元首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会晤,也是中俄两国元首1992年以来的第5次最高级会晤。会晤期间,两国元首对6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讨论了深化中俄关系的合作领域,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这次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推向21世纪奠定了坚实基础,勾划了中俄全方位合作的未来图景,并将对世纪之交大国关系的调整和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7—9日,印度外长访问巴基斯坦,印巴外长会晤,双方回顾总结了孟买袭击案后第二轮全面对话新成果。较前两次外长会晤,本次会晤取得新的进展。除新签协定等成果性进展外,双方也在程序性安排上达成众多共识,值得欢迎。印巴关系新态势是在大国际战略调整、印巴国内出现新情况的背景下进行的。印巴关系近期走向取决于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5月17—18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与叶利钦总统举行了最高级会晤,签署了关于全面加强两国合作的一揽子文件和协议。这标志土俄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会晤背景 独联体成立后,土俄关系一度疏远。尼亚佐夫总统在经济上,拒绝俄式“休克疗法”,坚持推行渐进式改革。在政治上,强调中央集权和总统治理的重要性,不赞成搞没边际的“民主化、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