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国内外对该病的病理学研究报道不少,但对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日本久保等人(1983)对副结核病奶牛肠的变化进行了电镜观察。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描述延边黄牛副结核病的肠管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病变。(一)材料和方法 对副结核病临床症状及粪便检菌阳性的2头延边黄牛用2%静松灵以0.6  相似文献   

2.
副结核病是对牛危害较 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感染极为隐蔽,经过又漫长,因此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在无结核病而有副结核病的牛群,对新生犊牛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是防制该病的有效方法,但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能引起牛对结核菌素敏感,出现禽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转,而禽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又是诊断无症状的副结核病牛的一种方法。因此,揭示牛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后对禽型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规律,对该病的兔疫监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朝阳地区热水种畜场郎营子羊场由1973年开始发生一种以进行性体瘦和顽固性、间歇性腹泻为主症的羊病,确诊为羊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肠炎)。为净化本病,我们对该场的334只羊进行了一次副结核病的检疫,并对有关判定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养羊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四川等省(区)都有报道。病羊常无腹泻,有核桃样软便,只是消瘦,背毛粗糙容易拔掉,通常被误认为是寄生虫病所致,而忽视副结核病,使羊群潜在感染,蒙受较大经济损失。本病的诊断方法有: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反应等。现将皮内变态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结果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副结核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以肠道慢性增生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的生前诊断除了根据临床症状和粪便检菌外,主要检疫手段是靠免疫学诊断。目前使用较多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是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反应(以下简称变态、补结、血凝)和琼脂扩散反应等。为提高本病的检出率和控制本病流行,我们进行了免疫学诊断方法与免疫病理形态学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牛分枝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存在着类属变态反应原,所以给由这两种病原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副结核注苗牛和结核病牛的鉴别诊断问题,我们采用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做了以下对比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1)结核病牛:选自沈阳市某结核病牛隔离场的109头结核病牛。 (2)副结核菌苗接种牛:选自鞍山市某牧场曾用吉林省兽研所研制的牛副结核热灭活菌  相似文献   

7.
国外对牛副结核病胎盘感染途径的研究有过报道,一般认为病牛的胎儿于子宫内也可以经胎盘感染牛副结核病。其依据是在副结核病牛胎盘、胎犊里分离到副结核杆菌。而在国内尚未见有此类报道。我们从1980年起在本病常在地区进行了副结核病胎盘感染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站于1987~1989年,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和提纯副结核菌素,对本地区的1541头供港育肥牛进行了结核病和副结核病的检查。结果,阉牛组结核病阳性率为8.67%;副结核病阳性率为0.68%。公牛组结核病阳性率为0.46%;副结核病阳性率为0。经过对...  相似文献   

9.
80只来自副结核病清净区的羔绵羊,随机地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试验组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菌苗,3个月后试验羊用4株初代分离培养的副结核菌口服攻毒,每周攻毒1次,连续攻毒10次,每次每只羊攻毒活菌6亿。攻毒结束后3、6、9、12个月分期剖杀试验羊,采取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判断副结核病弱毒菌苗的免疫效力。攻毒后3~6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后9~12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副结核病弱毒菌苗具有提高机体对副结核病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嘉山县县城自1985年以 来,在家养狼犬中流行一种以 呕吐、出血性肠炎和急性心肌 炎、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笔者于1989年开始对病犬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进行了观察,并对322只病犬作了微量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待检抗原:待检犬的粪便,加5倍量的稀释液(0.015mol pH6.4的PBS),3000r/min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待用。 2.阳性对照血清:在病犬痊愈后1~2星期,从前肢内侧或后肢外侧(分别为正中静脉、副  相似文献   

11.
蓝冠病 (Bluecomb)又称冠状病毒性肠炎(Coronaviralenteritis)、泥淖热 (Mudfever)、传播性肠炎 (Transmissibleenteritis)或传染性肠炎(Infectiousenteritis) ,是一种对各种年龄火鸡均可感染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断鸣叫、体重减轻、精神沉郁和腹泻。1 发病历史195 1年美国的Peterson等[1] 首次报道了火鸡的一种新病 ,并称之为“泥淖热” ,此病和 7年前发生于华盛顿州的一种雏火鸡病具有共同的特征 ,后因其具有特征性的蓝冠变化 ,改称蓝冠病。 195 1年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雏火鸡暴发了蓝冠病 ,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羊副结核病诊断尚未见报道。1978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的禽型提纯结核菌素(以下简称禽结素,PPD),用于羊副结核病诊断。该变态反应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效价相似,特异性高,非特异性反应小,而效价稳定,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液。我们于1982年对英国进口羊427只(其中林肯羊55只,边来羊244只,沙能奶山羊64只,土根堡奶山羊64只);河北围场屠宰场的健羊93只,共520只羊用禽结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CF)、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学检查,以及与副结素PPD(英、日)对比试验,得到满意结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诊断液  相似文献   

13.
对某小尾寒羊羊场通过副结核病检疫选取典型副结核病和健康羊各10只分别采血,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测定;同时测定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试验组病羊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血清钙均低于健康羊对照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及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健康羊组.  相似文献   

14.
鹿感染副结核病在国内未见报道。近几年来,我们在长春市某鹿场患病鹿中,经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细菌学和病理学的观察,认为该场有本病的发生。现将诊断结果报告于后。 (一)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 该场饲养成年梅花鹿200多只。本群一些鹿只曾感染结核病。每年在春冬季节,气候骤变时,常有瘦弱患鹿死亡。病畜消瘦、精神倦怠、拉软便,但未发现带气泡的稀粪。在距该场不到50米处是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中有副结核病的发生。 (二)病理剖检 剖检6例(其中2例并发结核病)自然死亡鹿,共同变化如下:患畜尸体消瘦,被毛粗乱,可视粘膜苍白,皮下脂肪含量减少,干燥,血液稀薄。主要在肠管和肠系膜淋巴结里特征性变化。肠管:部分病例,透视肠壁见到轻度脑回样外观。剪开肠管,肠腔多半空虚,含少量灰黄色粘稠的粘液。肠粘膜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其病原有 3种 ,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禽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对乳牛的致病力最强 ,黄牛次之 )。各型分枝杆菌会交叉感染不同的宿主 ,其中牛分枝杆菌的易感染宿主尤为广泛 ,人常因饮用未经消毒的结核病牛所产的乳汁 ,或接触病牛及其污染物而被感染。有资料显示 ,目前全球约有2 0 0 0万结核病人 ,其中我国就有 6 0 0多万患者。据1 999年卫生部门调查 ,城市儿童患结核病的病例明显高于农村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与饮用不安全的牛奶有关。由此可见 ,控制和净化乳牛结核病是关系人民群…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是评价菌苗效果的最佳方法,它的优点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试验动物进行攻击感染试验,更切合实际。我们用副结核灭活菌苗在副结核病感染率较高(7%左右)的3个牧场进行免疫接种试验,并进行了6年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牛结核病对牧区、城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有直接危害 ,摸清其发病情况是对该病进行防制的前提。青海省海南州自解放以来 ,从未进行过牲畜结核病调查。笔者从 1996年 6月开始 ,对贵南县茫拉乡和共和县次汗苏村的母黄牛、共和县恰卜恰镇的黑白花乳牛、同德县谷芒乡自然放牧的母牦牛进行了结核病检疫。结核菌素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 (黑龙江省兽药厂生产 )批号960 2 ,每瓶按 10mL稀释 ,每 1mL含结核蛋白 0 .3mg。检测方法 皮内注射方法及点眼方法均按常规进行。判定标准 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华东地区貂场饲养的貂常发生肠炎,幼貂发病率高达85%,成貂发病率为13%,死亡率为20%~40%。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及病毒分离,确诊为貂传染性肠炎(Mink infectious enteritis),并分离到MEV-S_1毒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新疆某养鹿场常有以顽固性下痢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病鹿出现。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结论,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病鹿的脏器中分离出副结核分枝杆菌,证实了该鹿场有鹿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自制的生物素亲合素系统试剂改良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结合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AT),对443头牛进行了副结核病检查。在66头副结核细菌学阳性牛中,BA-ELISA、ELISA和CFT的检出率分别为89.4%(59/66)、65.2%(43/66)和45.5%(30/66),其中20头做过变态反应检查的牛中有13头为阳性(65%)。36份菌苗皂疫牛血清中阳性率分别为97.2%(35/36)、94.4%(34/36)和25%(9/36),而免疫早期皮肤变态反应诊断均为阳性。病牛场50头牛的检出率分别为48%(24/50)、36%(18/50)和18%(9/50),而变态反应结果为26%(13/50)。此外,还对BA-ELISA的标准化、特异性和重复性等进行了测定,并和常规ELISA和CFT比较了检测限量,初步结果表明,BA-ELISA比常规ELISA和CFT分别敏感4倍和160倍左右。因此,BA-ELISA作为牛副结核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