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黎育 《瞭望》2008,(12)
时下,有的干部对待群众上访是满腔热情接待。然而也有的干部却认为群众上访不光彩、不体面,甚至说成是"闹事"。两种思想、两种态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先说积极接访。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连续10年主动邀请群众上访,十年来从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24):38-39
1957年刘少奇南下五省搞调研。在五省调研中,刘少奇重点了解河北正定地质干校学生游行示威、河南新乡一一六厂工人闹事、广东化县群众闹事等几个典型事件,提出了解决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柳湾 《民主》2002,(11)
近日,在某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讨论妥善解决群体上访问题时,有人建议把带头闹事的抓起来。党委书记掷地有声的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这种群众第一的观念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回归。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理念,所迈出的脚踏实地的一步。这是开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7,(5):73-81
文章运用政治社会化理论,解释影响民众政治秩序观的主要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社会地位"模型中,个人经济地位与受教育程度有助于形塑民众自由、开放的政治秩序观,而生活满意度则使民众对政治秩序的价值取向趋于保守。在"政治境遇与实践"模型中,政治身份和地位使民众的政治秩序观趋于封闭、保守;维权抗争经历对民众的价值支持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更值得重视的是,民众的政治秩序观在很大程度上受"闹事逻辑"的影响,认同"闹事逻辑"的民众在价值认知上较保守,但其价值支持却更自由、开放。进一步的心理机制分析显示,民众秩序观的价值支持不仅受价值认知的驱动,还受家长权威意识尤其是"闹事逻辑"等心理动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幸  熊丽英 《学理论》2013,(4):34-35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入与发展的结果。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解入手,阐明"以人为本"思想与群众史观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阐释"以人为本"思想对群众史观的深入与发展。这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国有企业,着眼于把思想政治工作抓上手、抓出成效,就必须紧密融入、全程跟进、贴紧靠实,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一体化运作。按照铁路总公司党组的部署要  相似文献   

7.
<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掌握科学的群众方法,矢志不渝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以"三贴近"增强针对性"三贴近",既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新时期新阶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贴近实际。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一是贴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二是贴近本地区、本单位、本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唐河县张清寨村5名群众因上访被判刑一事,凸显了某些基层政府对待群众上访的“傲慢与偏见”,而诱发这种“傲慢与偏见”的或许就是在官场颇为盛行的一种“潜规则”;“上访”就等于“闹事”,上访者就是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于是,少数基层政府干出了诸如散布“越级上访就是违法”之类标语口号,乃至以所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抓捕和制裁上访群众等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9.
当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联系实际,面向现实,贴近群众,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切实搞好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帮助群众认清形势;三是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11,(23):1-1
张云泉的“以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维护稳定”一文指出,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多,有些地方出现的上访闹事和群体性事件还影响一方稳定,个别恶性事件甚至还在国际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居安思危,把责任意识体现在为民办事的全过程。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有真本事,要向群众倾注一腔真感情,自身一定要有高境界,要刻苦学习,掌握适应时代需要的真本领。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进入后续扶持为主的新阶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推动搬迁群众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有利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抓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好"四个突出"。  相似文献   

12.
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使我国不少省市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在全面组织生产自救的同时,密切联系灾后群众的思想实际,积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 大灾之后,灾区广大群众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经过"大灾"洗礼,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思想得到提高,认识出现了升华,精神状态比较好.原来一些对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深、不透的群众,从身边无数个党员、干部在抗洪救灾中"舍小家、保大  相似文献   

13.
谭惠娟 《学理论》2011,(33):52-53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党群关系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为民"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群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杜新华 《理论探讨》2003,3(5):110-111
毛泽东的群众观,深受中国源远流长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以向人民负责的原则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有效途径,今天,重温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时代要求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为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任务繁重,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艰巨。近年来,东四街道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工作要求,结合街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实践上回答了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谁来做""怎么做"这一基本问题,值得深入研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要着力化解"四大危险",这包括: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困惑;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和管理水平,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健全干部选用的民主竞争机制增强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构建对权力的制衡机制,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咨询信息、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皆凝聚于方寸手机之间,喜怒哀乐皆发酵在互联互通之内,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面对这一新常态,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直面好三大课题:在众声喧哗的语境里,如何让群众听得到党的声音?在众说纷纭的思潮中,如何让群众听得懂党的主张?在众人圆梦的道路上,如何让群众紧跟在党的周围?面对新课题,需要辩证把握"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变"和"不变",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始终以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己任,从而成为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信赖的领导核心.为了使这一纲领真正得到落实,必须从认识渊源、正确方向、实践载体、制度保障四个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孙辛保 《求知》2014,(12):45-46
<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紧扣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依靠群众的主题,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各级宣传部门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一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纵观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发展并不断走向完善的"群众路线史"。建党之初,我们党确立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共识;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使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可以从三重维度来认识和把握,即:主体维度,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凝聚的主体;理论维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传统中"扎根",在借鉴中发展,在总结中丰富;实践维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实践。着力践行这一思想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更高层次认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进一步改善民生;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美好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