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群众观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散见于该时期他的著作、讲话、信札中。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以及毛泽东群众观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当时,官僚主义是群众观形成和践行的大敌。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的著作,体现了人民群众至上的群众观思想。通过对这一时期毛泽东著作的研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毛泽东群众观的形成与践行,与其对当时存在的官僚主义的批判、清算密切相关。反对官僚主义,成为毛泽东群众观的重要主题。反对官僚主义,必须把群众观作为思想利器,必须到群众中去作调查研究,必须树立践行群众观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3.
正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套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的群众观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法制建设产生过独特的影响。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很早就看到了国民政府法律对国民党政权的重要作用,深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为废除一切旧法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5,(4)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是构成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和灵魂。它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和丰富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以及毛泽东群众观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群众观萌芽于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主张实现民众的大团结,推翻反动统治;初步萌生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相信群众的观念;同时也初步阐述了党与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的群众观坚持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群众思想、习近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施政实践活动成为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习近平的群众观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群众观是关于什么是群众、党与群众关系以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群众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完全站在人民和阶级的立场上,彻底脱离了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狭隘倾向,使自己和所属政党与群众融为一体。毛泽东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对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群众观并未过时,其中贯穿着的作风、体现着的理念、蕴含着的精神和科学化建设的思路,都对当下党的作风建设以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同时凝结着党的集体智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我们党后来在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上的丰富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党的群众路线是在红军时期孕育产生的。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提出这个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的群众观坚持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群众思想、习近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施政实践活动成为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习近平的群众观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陆武成 《党的建设》2013,(10):19-20
(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群众、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追根溯源,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其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汲取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近代孙中山群众观的精华,由毛泽东创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发扬光大的富有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不仅学习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而且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积累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宝贵经验,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重要思想,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主要群众观。认真总结、深刻认识和努力把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观,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等。新形势下,我们学习和弘扬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芳  王爱玲 《理论学刊》2007,2(10):4-1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等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也是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黄美 《党史文苑》2014,(4):24-26,3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在带领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形成了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对群众负责,一切向群众学习,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一切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内涵的毛泽东群众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观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邓小平群众观的时代特色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立党理论起点和建党的根本路线,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均对之有过精辟论述。邓小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一生尊重群众,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完善了党的群众理论,表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生动的时代特色。邓小平的群众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点:首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建国初期,党既重视经济工作,也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毛泽东多次指出要维护群众利益,搞好人民群众的生活。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党在领导经济建…  相似文献   

17.
韩振峰  纪淑云 《实践》2013,(10):30-3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对毛泽东“群众观”形象深刻的揭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向党员干部强调群众蕴涵的巨大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无限忠诚,他们为革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要钱给钱,  相似文献   

18.
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密切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践行的支撑点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深根植于思想之中,是自觉践行的基础。一是要从渊源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脉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新型国家机器及其公职人员是人民公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态度以及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九十多年来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制定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新形势下全党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群众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是党员的最高准绳的根本观点,是邓小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贯穿邓小平群众观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