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对于它们的选择问题上,我们曾经遭遇过生存上的尴尬,今天又遭遇到道德上的尴尬.当我们回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历史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中的"非",也要看到其中的"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效率或公平的狭隘视野,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袖和个人之间的内在互动及相关原因,以便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构"文革"时代,去感估"文革"一代.  相似文献   

3.
吴世祥  甘哲华 《求实》2001,(10):4-5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我党在理论上的伟大创新,是党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宣言.  相似文献   

4.
深入把握和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创新"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联系,对于搞好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抵御西方多党制错误思潮的干扰,就必须在政党制度理论上关注两点:一个是破,破除"多党竞争"才是民主政治标准的霸权话语系统和对于竞争性政党制度的迷信;一个是立,确立对坚持和发展中国多党合作政党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同时展现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中的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老同志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竭尽所能地为党和人民作出最后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邵金凯 《理论学刊》2007,(12):108-111
中国古代王朝从秦汉开始确实存在着兴亡的"历史周期率"。支配"历史周期率"的根本因素是"马上"体制。"马上"体制是适应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之"治天下",必然使制度体系与社会发展相对分离。汉儒对"马上"体制的弊端进行了弥补,增强了整合功能,但"马上"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却难以克服。这样,中国历史从汉代以后,在同一空间里,重演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又一幕。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软贫困"问题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和素质入手,打破原本不断加强的贫困循环,提高贫困生获取资源的能力,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所谓"六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解决党员干部"六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党员干部"六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经常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加强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要求党组织必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0.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党8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和今后努力方向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丁晋清 《探索》2001,(5):26-29
是否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哀成败.要真正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继承发扬这种学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客观现实的迫切需要.当前,在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实践"三个代表"时,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2.
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有着现实的内涵的,即自然无为;庄子则注重无,而否定有。老子的知识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知识,是真善美智的统一体,而不是制度化的、经验性的有限的知识。老子的"无为""无知"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行"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入行"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谷海慧 《理论学刊》2007,13(12):117-121
当代史剧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历史剧创作的取材角度与艺术方法。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及理论论争中,"失事求似"的史剧观念得到确立并被付诸实践,这一观念的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老风流镇》的出现,预示了史剧观念由客观化向主观化转换的突变,而90年代以来重构与戏仿历史的剧作全面登场,则宣告了历史剧思想与美学传统的嬗变。由此,主观化叙事遂成为历史剧创作的普遍倾向。  相似文献   

15.
侯小波 《学习论坛》2004,20(12):62-63
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六观"问题,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解决好"六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领导干部牢固确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以及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从而始终做到坚持立党为公、勤政廉政、执政为民,掌好权、用好权,甘当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方式方面的有益成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将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合力团"     
陈立旭 《求实》2001,4(1):15-16
本文认为"合力团"概念系由恩格斯的"合力"论延伸而来;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它的变化有自己的特点;它的运动也有特殊性;它的生命建立在运动与联系两个基点上;对它可以在特定角度、特定意义上认定;它具有特殊作用,考察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薛俊强 《探索》2006,4(3):170-176
当前学界兴起一股用"差异"、"对立"、"还原"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无疑是有意割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本文对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同一中的"差异".澄清这一点,对于当前正确认识、评价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婕 《党史博采》2007,(11):24-25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是党史界争论的焦点,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的正式代表,而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的代表人数应为十二人.但本人认为包惠僧应该是作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一大"的正式代表,而不是陈独秀个人的"指派代表","一大"代表人数应该是十三人.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7·5"事件的发生,有着十分深刻的政治背景."7·5"事件集中反映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