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将在中国的推动下波动前行,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经济成长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方面,国际与地区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趋势,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热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会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实现持续稳定的高增长,而产业结构则会出现根本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剧锦文 《人民论坛》2010,(11):22-23
我国这种长期快速增长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一直存在"悲观论"和"乐观论"两类观点。尽管从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下降通道将是必然的,但是可以认定,未来中国经济维持一个高成长期有着更深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已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相比,TPP的特点在于:成员国情况复杂且彼此差异性较大;协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空前;协定的内容和标准主要体现了美国的自由贸易理念和战略利益诉求;协定发展次序灵活、多轨多速、开放包容;重视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利益,限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特别扶持。就其影响而言,TPP将对中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将"倒逼"中国推动内外统筹发展,促进中国不断推进东亚贸易自由化;短期看,将使中国推进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加大,长期看则可能会形成对发达国家有利的国际治理新规则;此外,TPP会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市场运行和管理体制产生影响。要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必须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国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同时不断深化国内改革。  相似文献   

4.
傅治平 《新东方》2013,(5):I0001-I0001
<正>曾有专家断言:21世纪世界将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之后,世界上众多海洋国家试图重温大国崛起的海洋梦,相继打起"海洋经济牌",海洋开发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中国也开始真正觉醒了,清醒的海洋意识促使中国把开放的目光凝聚到了大海,在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提出了影响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海洋强国。这也意味着中国真正面朝大海,开始了根本性的经济转型。于是,中国的广袤海域承载起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复兴强国之梦。以往的地理教科书总爱炫耀"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地虽大,而物并不博,按照人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冲击着中国经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大,特别是疫情向全球蔓延有可能"倒灌"影响中国经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应对疫情带来的数字化变革将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经济恢复和振兴,短期应以救助中小微企业、困难群体和畅通经济循环为主。中期则要立足于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施疫情后经济恢复和振兴一揽子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哲学经济"始终对经济的功能性作出提问,始终把人的发展共享放在首位,始终站在历史的角度考虑今天的经济行为,这或许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中国现在已成为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但是,尚未形成"大国经济"。"大国经济"要从质量、模式、影响力、可持续等方面处在世界前列,而不是总量。要从经济大国走向"大国经济",必须开创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常态之下,中国仍然有能力也有信心领航世界经济继续向前稳步发展。2014年,"新常态"一词成为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它不仅概括了中国经济当前阶段的特征,更预示着在全球经济复苏疲软背景下,中国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开启与逐步深化。习惯了中国经济以两位数的增长率维持高速发展,面对当前增速"七上八下"的局面,国内外许多人士内心也开始"七上八下"。对中国经济表现及改革前景的种种担  相似文献   

8.
潘毅刚 《今日浙江》2010,(10):40-40
近年来,全球发展面临两大危机,即国际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危机。而这两大危机又催生了一个新型的经济型态——低碳经济。它既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不谋一世不足以谋一时。对于低碳时代来临这个既远且近,既模糊又清晰的现实趋势,是选择在新的模式下加速发展,还是选择在目前模式下节能减排,将决定着我们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是主动还是被动。国内外发展趋势表明,低碳经济正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将引领中国未来的发展。谁领先一步,谁就会是大赢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一片欣欣向荣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特别是急剧、显著的扩大,恰如一枚枚生锈的顽固的钢钉,无疑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牵绊。我们不禁追问:区域经济差异在新的时空格局下正在呈现怎样的变化?区域经济差异的内生与核心机理如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下的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成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活跃最快的地区.近年来,亚洲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整个世界1/3的份额,特别是亚洲新兴国家在21世纪正发挥着世界新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在改变世界格局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着各自在世界的定位,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亚洲各国难得的机遇.在亚洲崛起的过程中,各经济体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必然带来国家间的矛盾,制约着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发展形态,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也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亚洲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影响的扩大,"9·11"后一度无暇顾及亚太的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加强战略部署,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这对保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余波犹在,历经改革开放30年发展后,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召开的2009年全国"两会"无疑更加引人关注。哪些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最关切的内容?哪些问题是公众瞩目  相似文献   

12.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7,(17):61-61
词解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在流动性过剩状况下,会刺激国内投资、信贷等经济指标持续上升,现阶段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双顺差,  相似文献   

13.
从"大萧条"以来的百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从目前的趋势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及至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依然呈现出较大的惯性。在全球新的平衡格局短期内难以形成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国内层面的"再平衡"和全球层面的"再平衡"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14.
刘彦华 《小康》2013,(3):33-34
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才能在增长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进一步的城镇化被人们寄予厚望。然而,如何在房价上涨透支未来的背景下推动新型城镇化仍是个值得探讨的新命题。2012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大幅增加,规模接近百万亿元,政府通过鼓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初见成效。下行、企稳、微升,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画出了一条"V"形曲线。然而,"硬着陆"、"黑天鹅"、"灰天鹅"……一直以来,看空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和日本将成为世界并行的5条巨龙。"讲这番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曾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他还不止一次地预测过,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时至今日,已经有不止一位经济学家做出过与林毅夫相同的预测,但是也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崩溃论"亦甚嚣尘上。有西方媒体甚至一度把中国经济"硬着陆"与欧债恶化、美债瘫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的成绩令世人震惊。但是,在国人为之欢呼雀跃之时,有必要对中国的现实国情特征进行整体把握,中国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而是经济大国。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国经济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使中国由"大国经济"向"经济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7.
微言博语     
@望:【中国能源何以安全?】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中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是否会因"缺油"而"熄火"?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能源安全不存在问题,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以动态、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能源问题,加强世界领域的能源投资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已经驶入新的年度。2009年,中国的经济将有哪些看点呢? “保增长”是头等大事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经济保增长成为当前头等大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对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经济增速过慢,就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缓解就业等各种社会问题,就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9.
张汉东 《今日浙江》2014,(12):30-31
正"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将对中国以及国际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义乌市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商贸城,义乌的小商品贸易广布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面对国家提出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义乌要抓住机遇,加大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联合国指出,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出现反弹,实现2,4%的增长,其中,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会达N8.8%。而世界银行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测结果则是,中国经济将继续是世界主要的增长引擎,今明两年中国经济都将会增长9%。消息一出,人们又在开始议论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许多人说,今年世界经济能否实现真正复苏,主要是看中国,中国将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