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工业建筑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工业建筑作为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建筑类型,曾为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自工业建筑产生之初,其建筑形象就一直与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成果,如新型建筑材料、空间结构体系、工业化施工方法等密切相连,成为反映时代发展、体现科技精神的先声。同时,由于工业生产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工业建筑也随之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在我国,工业建筑用地一般占城市总用地的25-30%,而在一些工业型城市,因拥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工业建筑用地比例甚至可达到50%以上。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中,工业建筑的区位布局、风向位置、环保处理措施等,对城市交通、环境质量、城市总体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工业建筑群落的景观质量也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因此,工业建设设计是城市建筑类型中极为重要的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2.
城市管理者如果把城市建设视作政绩,在拆拆建建中寻找GDP,怎能会多考虑适宜人居、富有文化、坚固耐用的城市建筑。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众多的短命建筑  相似文献   

3.
由建筑物界定的客观空间对城市居住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受到建筑设计界极大关注。城市空间的发展既要重视对经济利益与功能设计的考量,更应注重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纪念性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空间处理方式要更多考虑经济、文化、生活、交通、旅游等城市各要素,全力创造一批具有现代都市气息、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的新城市。  相似文献   

4.
傅阳 《江苏政协》2013,(2):32-32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量增大,建筑垃圾急剧增加。尽快采取措施,缓解垃圾围城现状,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为:一是堆场面积缺乏。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堆场,而目前一些城市开展资源化利用的墙材企业用地规模都较小,无法满足建筑  相似文献   

5.
张伟民 《中国减灾》2011,(12):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建筑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重视建筑伦理,就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使一个城市的建筑规划更加趋于合理和讲究,相近建筑更加协调自然,人与建筑的关系更加完美、和谐。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对一栋建筑的认同、接纳和熟悉,但很少有人去关心一座建筑建在那个地方是否合理,是否讲理,是否符合礼仪,是否能满足公众的伦理需要。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多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房子住,至于房子是否合乎礼仪,则很少受到关注。乃至在近期的一次建筑伦理会议上,一位从事建筑管理五十年的老者发出了诸多惊叹之声。其实建筑伦理并不是一个超然的事物。它研究的是建筑与人,建筑里的人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规划,建筑与自然,乃至建筑与政治,建筑与未来的关系。它关心建筑的宜人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它倾向于把建筑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看,让建筑与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优秀历史建筑是城市“凝固交响乐”中的“华彩乐章”,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是城市的历史文脉,更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动力之一:以巴黎为代表的欧洲城市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就是依靠以历史建筑保护为核心的大手笔城市设计推动了城市的复兴,缔造了沿用至今的“美丽城市”保护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8.
王桢桢 《传承》2012,(1):66-67
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建筑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再造,同时也是城市空间、城市制度、城市人口、城市文化、政治权力等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因而涉及政府与利益集团各种组织、社区公众的多重博弈。政府应掌握好能力赋予和权力失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明大观》2001,(11):4-6
厦门的魅力,绝对有相当比重源自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对于城市来说,建筑几乎包含了全部,可供人读出它的古往今来,它的政治、经济、自然、文化、艺术……城市建筑,毫无疑义地提供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0.
应付未付的“成本”——“城中村”问题的由来及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黎 《创造》2007,(4):120-123
我们的城市在变大、变美,可是我们也看到在繁华的都市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边,不时地兀立着一个个布局凌乱、拥挤不堪的建筑群落,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外观,也影响了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11.
海滨之族     
《今日广西》2010,(5):108-112
岘港是越南南方第二大海港城市,风光明媚,建筑多呈白色,从远处望去,任阳光照耀下的岘港就像千万只海鸥在展翅飞翔。这里无处不是红色的尖房顶、白色的窗、满阳台的花花草草,而这些街边随手拈来的、美轮美奂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至2000年,钱学森先生与我的通信,现在保存完整的共有56封。信的内容包括山水城市、建筑科学、建筑哲学与建筑文化等。1992年我将《奔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城市科学纵横谈》一书寄给钱学森先生,同年10月,钱老复信中提出“山水城市”这一“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结合”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据资料记载,钱学森山水城市构想的提出与深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说“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见诸文字是出现在1990年7月给吴良镛教授的信,可是孕育钱老这一构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时期的香港文学中,许多作家基于自身的城市认知,建构出不同的城市想象。其中,"我城"这一想象模式因承载着强烈的本土意识与城市认同感、归属感而具有代表意义。结合20世纪香港城市规划理念和建筑景观的变迁,"我城"想象中一方面充斥着大量的新兴建筑意象,营造出一派繁荣的未来图景;另一方面又频现颇具地域特色的老香港建筑,以寻觅本土化的香港记忆。两种书写角度都寄寓了香港作家对这座城市的深切情感与人文关怀,共同支撑起多彩的"我城"香港想象。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政报》2014,(23):15-16
为认真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精神,切实落实对于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减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激励政策,推动全区绿色建筑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绿色建筑减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有关事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5.
江枫 《创造》2013,(9):30-31
【昆明反思】目前的昆明正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特色危机、个性危机,"千城一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城市建设中,古老的有传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被毁灭,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被单调的新建筑群所淹没,同时新规划建筑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缺乏文化意识,缺乏民族特色,缺乏人文特色,缺乏美学观念。建筑物千篇一律,满目水泥森林,几乎看不到有特色风貌的建筑和街区,也看不到让人记忆深刻的城市地标建筑。城中村多而乱,许多"老昆明"感到自己的城市越来越陌生,别的城市却越来越熟悉。——秦光荣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6.
"孤本"原指某书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或指原物已亡,仅存的一份手稿或拓本。如今,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中,青岛借助这个城市特有的孤本--所剩不多、可以代表城市历史风韵的建筑或街区,修旧如旧,成功地使它们成为这个海滨城市的文化招牌。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而违法建筑则如同一个“毒瘤”,影响着城市的规划、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建筑和其它产品有很大的不同。建筑的自然寿命很长,一般都在50年以上,超过100年的情况并不罕见。建筑的建造成本也比一般产品要高得多。建筑的这两种特性使得它从建成时起就对城市的发展和生活在城市的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伟民 《中国减灾》2011,(23):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建筑建设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唐晓峰 《乡音》2012,(2):44+47
《读城》的写作者都是当代作家,写作的对象都是城市,有40多组。这样的群体规模的结合,应该说是读者未曾想过的,可又是期盼已久的。城市当然是作家们关怀的对象,城市在人文上具有复杂性、华丽性、创造性、引导性。以往就城市进行写作的,多是建筑学者、历史学者、社会学者、民俗学者、经济学者,他们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