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全国来看,中部地区是我国“三农”问题最难化解的地区。解决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单凭中央政府的积极性还不够。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还需其他地区的大力扶持和帮助,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作为。东部地区在解决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上有所作为,既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发展,又可以为东部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东部地区应在城市化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加大产业升级力度,以促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则应通力合作,加强协调,以整体利益为重,尽可能与东部地区建立共同市场,通过软、硬环境建设,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共同促进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是"三农"问题的重心所在,要害所在.中国"三农"这盘棋局,走势要看中部,矛盾集中在中部.可以说,中部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中部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丰富、质量低,结构不合理;其中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重要因素,今后要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投入,调整教育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湖北中部崛起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决定地方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湖北要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部发展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中部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工制造业、重化工的比较优势和良好基础。中部地区完全可以成为国家基础产业的重点建设区域,全国产业梯度推移的承接基地和转移基地。中部问题最明显地表现在“三农”、“四矿”(矿产、矿业、矿山、矿工)和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上。全国三分之一的农民和矿工集中在中部,中部有3.6亿的人口,城市化率仅为25%,比全国水平低了十个百分点。中部作为国家的农副产品和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多年来为国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中部是否崛起,一要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二要看能否将市场化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关键所在。“三农”问题是中国突出的“西部”问题。小农生产方式是中国“三农”落后的根源。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小农生产方式。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创立现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汉南模式”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7.
当前“三农”主要问题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积步 《前进》2004,(2):25-27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近年来,这一广为社会流传的名言,使“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全国上下严重关注的一大焦点。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都比过去大大进步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又会突然变得尖锐起来?当前“三农”问题现状到底如何、症结何在?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综合近期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就当前“三农”问题现状、成因及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作一扼要介绍,供大家学习参考。一、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黎志逘 《当代广西》2005,(15):49-4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绝不能忽略“三农”问题。惟有“三农”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而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只有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扎实推进“三农”工作,也才能为全面小康真正破局。  相似文献   

9.
仇喜雪 《桂海论丛》2006,22(3):48-51
由教育投资和培训等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制约着“三农”问题的缓解,人力资本理论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许复新 《中国发展》2013,13(4):65-68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该文在分析“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湖北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然而,湖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十一五”时期,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对加快湖北“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现阶段“三农”问题的突出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解决湖北省“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尝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5,(22):45-46
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人口结构看,关键和难点不在城市和城市居民,而在农村和农村居民;从空间结构看,不在东部和中部,而在西部。“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的本质都是缩小城乡差距。要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寻找新的思路,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农民增收、农业  相似文献   

13.
发展伦理要求用人道主义的原则去审视发展是否符合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它无形中规制和矫正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不符合发展伦理的基本要求。为了一切人和完善人是发展的目的,解决“三农”问题,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政府化解“三农”问题所作的政策抉择,是以人为本发展伦理理念的体现。本文从发展伦理的视野审视“三农”问题,试图为解决“三农”问题作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的核心 ,就是农民问题 ,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 ,保护农民的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鉴于“三农”问题重要,更鉴于“三农”问题众说纷纭,作者认为仅靠“优农扶贫”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在小生产农业体制下“让农民富裕起来”,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集体化”是比小生产农业更落后的生产方式,不能再重复小农经济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封建主义,正是中国“三农”问题症结所在和长期没法解决的根源因此“三农”问题的出路是:进行农业生产体制改革,从传统小生产农业转变为以深度分工协作为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农业;消化农民阶级,即随着城市化,农民进城以及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农民阶级逐渐消亡,代之以占人口5%左右的农业工人,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必须以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为基本前提。根本上说,如何在农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农民如何以一种合适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进程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城镇化进程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成志  宋华锋 《前沿》2004,(12):95-10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 ,“三农”问题日益凸显 ,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柏槐 《政策》2005,(8):19-21
根据中央提出的“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确立了建设“和谐湖北”的战略。我认为,在实施这一战略中,正确认识和积极推动“三农”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湖北”的最大难点“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已成为我国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其问题的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和农民维权行为的兴起,打破了“三农”问题不能进入政策议程的屏蔽机制,使它得以进入政策议程并催生了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公共政策。“三农”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对政策体系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