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信息     
《政策》2011,(5):78-80
我国GDP占世界比重已达9.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中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报告还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大幅提高。据世界银行计算,2009年中国人均GNI达到3650美元,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前进了3位。人均GNI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2005年的24.8%,提高到2009年的41.8%。  相似文献   

2.
数字     
9.5%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升至9.5%。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头5年转瞬即逝。在“十五”的结尾处,我们回首这一时期,会津津乐道于一些意义重大的数字,也会被一些为我们忽略的数字所鼓舞。这些数字,构成了我们对这5年的数字印象。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2003年,我国GDP达117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4年,我国GDP达13687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GDP达1269美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GDP和人均GDP两大重要指标。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各级政府总结了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截止2005年5月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06亿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总投资114亿元。200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7553.0亿元,占GDP的5.52%,人均卫生费用581.1元。2001年以来,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递增,占GDP比重上升。2004年政府、社会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16.4%、29.7%和53.9%。2002—2004年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发生变化:政府卫生支出与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增加,扭转了长期以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已经由2002年的1100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010美元,在世界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13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29位。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对此,社会反响不一,有人甚至怀疑国家统计局数据的可信度。那么,确定我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根据是什么?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
《天津政协公报》2012,(7):10-12
<正>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从2008年开始,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30%,2009、2010年两年上了两个百亿台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2.17%上升到2010年的3.33%。我市在全面推进各种文化产业类型的基础上,发挥天津优势,突出自身特色,重点扶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  相似文献   

7.
曾福生  郭珍 《求索》2013,(4):5-8
本文选择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农业R﹠D经费、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农业GDP等变量,构造基于投入的BCC模型测算中国省际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并利用各省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人均GDP、教育水平、财政支农支出占GDP比重、政策虚拟变量等变量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89-2010年西部地区的平均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明显低于东中部,且从规模报酬来看,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教育水平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显著正相关,人均GDP、财政支农支出占GDP比重、市场经济改革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近日出版。书中指出,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而同期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可以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的。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市文化企业3万家,从业人员2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5年2.17%上升到2012年3.57%,离占GDP比重5%还相差1.43个百分点。由于我市文化产业处于政策哺育期和成长初级阶段,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集聚度不高、供给能力还不够强,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资源和项目不少,产业  相似文献   

10.
数字天下     
中国成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世界银行近日公布了2005年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GDP排名情况,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美国依然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12.455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德国位居第三。不过,在更能体现百姓贫富情况的人均GDP方面,中国人均GDP仅1740美元,排名全球128位,这一排名与去年没有大的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53.44%农业人口卫生部近日公布,截至2006年3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达到136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数的47.83%;覆盖农业人口47354.02万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GDP)已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40506.9亿元,人均GDP相应地从381元增长到25575元。[1]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GDP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并没有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根据2006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到 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相当于1949年总人口(54167万人)的2.4倍;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63.45亿人)比重的20.4%。  相似文献   

13.
数字天下     
人均负担行政费用20年增长23倍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表示,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  相似文献   

14.
新知博览     
《今日浙江》2006,(17):58-59
阅读参考中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六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对1993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相应修正,我国2004年GDP总量从世界第7位上升到世界第6位。按照2004年当年汇率计算,我国GDP总量从普查前的16537亿美元,调整为19317亿美元;我国占全球当年GDP总量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而意大利2004年的GDP为16801亿美元,由此,我国经济总量的排名跃升至第6位。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调研数据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17-119
2011年度慈善捐助人均捐款62.7元《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核心数据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845亿元,占我国GDP比例为0.18%,人均捐款62.7元。捐赠总量与2010年相比下降18.1%。此外,2011年我国筹集彩票公益金688.7亿元,志愿服务价值约10亿元。三项相加,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时事报告》2014,(3):7-7
“人均万元税负”到底重不重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元,有学者用它除以我国的13亿人口,得出了我国“人均税负接近万元”的结论。实际上,“人均宏观税负”跟“人均财政收入”不过是同一个指标两种叫法,但听到“人均税负接近万元”,大多数人的反应肯定是负担太重,而听到“人均财政收入万元”时,则会感到人均财力太少了。一个国家税负高低,一般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观税负来衡量。我国2012年公共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为22.59%,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33%。而宏观税负的世界平均水平约为40%,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达9.8%,2006年仍可保持在9%左右。2005年,中国农业增长速度达5%,2006年仍将实现5%左右的增长。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04元,同比增长11.8%,均超过GDP增速。截至2005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4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上学难、看病难成为目前人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消费者负担加重。2005年,就业形势恶化趋势得到控制,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约97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2006年,就业形势总体上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紧张局面。人口净增数逐年减少,人均GDP和人均生活水平得到更快提高。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问题日益突出。到2005年底,全部取消农业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近6%。  相似文献   

18.
唐昊 《同舟共进》2011,(5):24-25
八、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是威胁。现在,国际上甚至有人把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看作一个威胁,那就更荒谬了。中国的CDP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但GDP并没行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中国人均GDP仅占世界第105位.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3,(8)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目标值2002年现值一、经济发展(4项)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工)P比重3、城市化水平4、城镇登记失业率二、生活水平(6项)5、居民收人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农民人均纯收人6、居民住房 (l)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7、居民出行 (1)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 (2)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 (l)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 (2)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0、恩格尔系数三、社会发展(6项)11、R&D经费支出占GDP…  相似文献   

20.
案由:目前,我省虽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大省,但距离"文化强省"仍有差距。2010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95.9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4.4%,但相比其他文化大省,北京、广东、江苏、山东4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已突破千亿元,北京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而邻省湖南2010年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