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需要有中国的社会保障理论。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事业作了艰难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  相似文献   

3.
在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并使这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不断取得新的发展,社会保障历来是困扰该国领导人的重要问题。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习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05,(10):I0001-I0001
8月2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镇东在参加“十一五”劳动社会保障和民政事业规划座谈会时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要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民政事业,努力推动重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政策》2015,(3):26-29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省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深化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下一步将推出哪些重大改革?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翟天山。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9,(4):20-20
5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刊摘录相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6,(19):4-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9月23日出席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要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黄菊提出,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抓紧研究解决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问题,以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二要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既要确保当期支付,解决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殊问题,又要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从历史发展的高度,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视角,对一些事关全局的社会保障问题做出了具体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思想和观点,从广义上定义了社会保障的范畴,非常精辟地把握了社会保障的原则和内容,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保障事业的发展规律,并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付诸了实践。毛泽东战争时期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实践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不断深入的,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既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社会保障事业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9.
近日,吉林省政府省长王儒林在吉林省人社厅金业大厦主持召开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王儒林在认真听取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民政厅厅长张晶、卫生厅厅长隋殿军、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蒋延辉发言后强调,各级政府要把社会保障作为履职尽责的要事、改善民生的大事,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努力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水平,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推动全省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部门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的参与和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尽管已经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但仍不完善。健全和加强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管理中的地位,研究和探讨财政部门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当前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巩固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2008,(12):55-55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宝树在讲话中要求。建设统一规范的信息系统,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组建的初始之年,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了《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工资分配、劳动保障法制与监察和基础建设六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人事》2009,(12):44-46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运用专业报刊杂志,加强政策宣传、经验交流、科学调研和典型宣传,宣传质量不断提高,宣传声势进一步扩大,促进了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弘扬成绩,鼓励先进,根据各地宣传工作的实际成效,经研究,评选表彰一批2009年度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附后),特此通报。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同志再接再厉,在宣传工作中争取更大成绩,为做好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和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要求、价值取向更加明确。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公平观和分配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体布局出发设计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观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保障就其本质来讲,是解决人的问题,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即人们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浅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吉林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吉林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近日,吉林省召开了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情况,部署落实2009年工作任务。吉林省政府副省长金振吉同志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并接受了市、州政府及长白山管委会递交的《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绩效目标责任状》。新组建的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同志作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11,(1):12-16
近段时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以及接受《求是》杂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采访中,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本刊摘其部分的重要表述,以此了解和把握未来五年及“十二五"开局之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宣传工作会议.这是新厅组建以来第一次全省性宣传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省人事劳动宣传工作情况,表彰2009年度全省人事、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研究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全省系统宣传大格局的形成,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宣传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为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