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执行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一个长期困扰法院严肃执法的难题,许多法院都在努力探索克服的途径。但执行方式改革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法院的执行机制显得陈;日落后,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执行与审判不同,其价值取向是高效率。而要实现执行高效率,必须改革现行的执行机制。笔者认为,改革现行执行机制的关键措施就是执行权分立。执行权分立,是将传统的执行权分成三权,即细化为执行命令权、执行实施权、异议审查权,使三权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执行命令权。是指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由主执法官依…  相似文献   

2.
执行权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权能 ,它是国家强制力的最终体现。充分有效地行使执行权 ,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树立人民法院权威 ,防止执行工作混乱 ,及时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现实执行工作中 ,由于缺乏清晰的职权划分 ,合理的责任机制 ,致使有些执行案件久执不结。同时 ,由于执行权力大而过于集中 ,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执行员怠于行使执行权 ,滥用执行权力 ,案件被人为控制暗箱操作的问题比较突出 ,容易使债权人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因此 ,有必要对执行权分立作一些思考 ,从机制上保证执行的效率与公正…  相似文献   

3.
法院执行权的良性运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饶赟 《法制与社会》2010,(29):151-151
执行权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也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权能。本文指出执行权得到有效的行使,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人民法院的权威得到维护,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绍忠 《法治研究》2010,(10):88-94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执行权监督机制在架构上与大陆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制度种类、程序启动、适用程序、审查对象等方面,其缘由是制度设计之理念不同。台湾地区注重执行法官对执达员的横向监督,并设计严密的程序控制执行权在各个环节的运行,同时其监督制度直接体现对当事人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障。这些制度和理念对我们完善执行权监督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熊雨辰 《法制与社会》2014,(11):124-125
当今法学界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比洛克分权理论的更加成熟。本文通过对洛克执行权的分析以及其在孟德斯鸠理论中的变迁,从而引导出"三权分立"思想和洛克分权理论中的核心差别: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中,法院既拥有对案件的裁判权,又享有部分刑罚的执行权,众所周知,裁量权与执行权二者性质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以中立、超然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法院能否兼具这两种权力呢?本文从法院的职权性质、职责入手结合司法实践,对法院能否享有财产刑执行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在审执关系的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我国司法权的本质,加强审判权和执行权的制度创新.在审判权与执行权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在立法上对执行权进行明确规定,加强审执兼顾,深化审执分立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关系出发,分析我国审执分立的现象,进而探讨审判权与执行权关系构建的方法,推动我国司法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调审分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针对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争论,提出了调审分立的观点。作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现行调审合一制度的弊端,接着阐述了调审分立是适应社会条件变化的需要;是深化审判方式改革的需要;调解结案的比例下降和判决结案比例的上升,为调审分立提供了现实可行性;调解中心的建立和实践为调审分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建立调审分立制度的构想,即确立正当的诉讼目标,明确规定调解程序规则,完善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自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各地法院深入推进执行分权改革,分权成为优化执行权配置的主要内容。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执行分权改革涉及执行权力的分解、让渡、重构,权力分离基础上的相关权限、权能、权力的科学整合,也是执行权优化配置应有之义。分权不是简单割裂,应当保障权力的内在完整性;放权不是放任不管,应当利用放权后的超脱地位更有力地履行监督职责;重构不是机械叠加,应当通过有机整合实现化零为整、高效联动。  相似文献   

11.
杨新瑞 《法制与社会》2012,(30):138-139
目前,在司法实务界,作为"能动司法"概念的延伸,进而提出"能动执行"。这一理念的提出,试图解决长期存在的"执行难"问题,进一步调动基层法院执行法官的积极性,提高执行效能。能动执行理念的提出,促动当前执行现状的改革,对当前的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法院能够坚持能动执行,不仅改变原有的被动执行,甚至对破解执行难题是一次重要的"试水",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前的司法改革同步,促进司法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谭慧 《法制与社会》2013,(35):122-123
为进一步提高立案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证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中将立案公开作为司法公开的一项内容作了规定,立案公开无疑将对人民法院的廉政建设和提升司法公信力起到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如何解决立案难,如何让立案公开真正落到实处。本文试图从立案公开的理论依据、内容、途径及意义进行分析,提出立案工作公开化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更新立案工作理念,而且要对法院的立案工作公开进行。  相似文献   

13.
对民事执行权性质的认定,关系到民事执行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和执行的内容等,它是执行制度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本文试对民事执行权属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为建立科学的民事执行体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梁晓艳 《法制与社会》2010,(24):120-121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其原则是该制度适当、有效运行的基础。本文具体分析了调解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自愿原则是法院调解的核心和基础,法院调解要在自愿的基础上贯彻合法原则及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只有全面掌握调解的指导性原则才能保证调解立法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所谓法院庭外调查仅是指根据刑诉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人民法院调查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对这一规定,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颇有争议,有的主张应当赋予人民法院这一权力,以便人民法院更好的查明案情,作出正确的裁判;有的主张应当废除这一规定,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现将掘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刑事执行权对最终实现刑罚目的具有终极意义 ,但刑罚执行主体的多元化直接削弱了刑罚执行的效果。因此 ,在司法部下设刑事执行总局 ,待条件成熟后成立国家刑事执行部 ,并辅之以《刑事执行法》 ,建立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 ,逐步实现刑罚执行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权定位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强制实现债权人权利的能力与可能性 ,民事执行权在属性上既不是纯粹的司法权 ,也不是完全的行政权 ,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权力 ,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介于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 ,具有明显的边缘性。分析民事执行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定位 ,不仅利于正确认识民事执行权的性质 ,而且对于完善民事执行理论、合理设置民事执行机关、科学规范民事执行程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关于法院调解问题,刑事诉讼理论上研究得比较少,许多著述在论及刑事自诉案件的法院调解时,基本上是将民事诉讼中有关法院调解的理论照搬过来,认为人民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可以用调解方式结案,法院调解是一种独立的结案方式。因而,调解达成的协议就发生法律效力,附带有民事执行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