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辨耻”是“立荣”的前提正如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一样,“八荣”与“八耻”也是相对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对什么是耻没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无以立荣。因此,辨“八耻”是立“八荣”的前提。确切地说,“辨耻”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和内涵:首先对社会和国家来说,“辨耻”要求社会科学地确立用以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和尺度,即国家认定哪些行为是荣,哪些行为是耻。并对耻的行为加以旗帜鲜明的谴责,而不是含含糊糊,暧昧不清,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社会许多领域的羞耻心就会大面积的消解,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道德秩序难以…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期以来缺乏载体和可操作的内容,“八荣八耻的提出找到了一条深化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途径。领导干部的荣辱观是受人生观和道德观影响的关于荣誉和耻辱的总的看法。荣誉是指社会给予领导行为的肯定和赞扬,也是领导干部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和社会评价的关心。耻辱是荣誉的反面,争取荣誉避免耻辱是领导干部的共同愿望。但由于领导干部荣辱观的不同,对荣誉与耻辱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以荣为耻、以耻为荣的现象并不少见。领导干部的动机和行为受荣辱观的影响很大,正确的荣辱观引导领导干部做高尚的人,错误的荣…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任务是让他们明辨荣辱、存荣弃辱、行荣拒耻、以义求荣;途径和方法是必须同时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荣明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荣辱观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是人们对荣誉、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褒贬评价的道德标准。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5.
陈洪锦 《民主》2006,(6):13-13
苏州大学最近出了件新鲜事:大学生自排校“园荣耻榜”。300多“份大学生荣辱行为排行榜”调查问卷显示:逃课、作弊、沉溺网络等“为耻”;一诺千金、适度消费、按时还贷等为“荣”。在荣辱观教育中自“排荣耻榜”,是一个好的创意,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与不少单位通常开展的教育形式相比,自“排荣耻榜”首先有利于加强针对性。“八荣八耻”每一条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根据职业、单位、岗位、年龄等不同,荣辱行为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由自己来排,就更具针对性;其次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自排荣辱行为,跟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言行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重构荣辱观中国地质大学刘义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重构中华民族的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指明了方向。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耻感意识的民族。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  相似文献   

7.
何鲁丽 《团结》2006,(2):4-6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这就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孔子"知耻观"内涵丰富,包括"以何为耻,不以何为耻",以及表面为"荣"实质为耻的社会现象辨析。孔子的"知耻观"奠定了耻感文化的基础,深化了知耻观教育的内涵,提高了知耻的自律性。当代社会需要深入挖掘孔子知耻观的内涵,借鉴其教育的方式,增强知耻观教育效果,以应对社会变化之际耻感观念淡化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崇荣贬耻,做当荣之事,避为辱之行,当好弘扬时代正气、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一是带头树立正确的地位观,靠高尚人格建立威信。为人要有尊严,为官当然也要有威信。这种威信,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不是靠权力来建立和维系的,不是靠摆架子、打官腔来建立和维系的,要靠高尚的品格来树立。特别是身居要职的人,如果过分看重权力和地位,就会成为权力和地位的奴隶,犯下严重错误,甚至走向犯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醒自己,把职位晋升看得淡一些,把品德修养看得重一些,把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历史视阈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定意义上,宽容为政治妥协提供了价值支撑,政治妥协则是宽容的具体体现和展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指称一种"和而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贯彻宽容的理念,采取政治妥协行为.通达宽容与政治妥协必须积极促成独立的行为主体、多元的社会结构、健全的制度框架等要件.  相似文献   

11.
人的社会行为按其动机与表象是否同一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自行为主体内心自愿而采取的行动,意愿与角色要求同一,动机与行为表象同一,反映的是一种真实性行为。另一类出自某种压力或要求而产生的内在动机与行为表象的暂时同一,或暂时的分离,反映的是一种虚假性行为。根据不同条件和情境,真实性与虚假性是可以彼此互相转化的。不同类型的行为主体,不同类型的行为中,两性转化的手段、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说从个体而言,转化的过程一般需经历无意识——意识——自觉意识三个阶段,才能最后定型;如果从整体而言,则需经历个体的转化——局部的转化——全体的转化三个阶段。虚假性行为的产生既有个体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意识方面的原因。纵观行为科学研究方面的论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为“三个结合”。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讲道德、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最早提出荣辱概念的是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在这里,荣辱既是区分行为道德与否的社会标准,也是判断人与非人的社会标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治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异化现象,目前腐败问题从行为主体上,从时间、空间、数量上正在向外发散弥漫,其特点是:1腐败行为主体由个体腐败发展为集体腐败。依腐败行为的实施主体,腐败可以划分为“个人腐败”、“集体腐败”,即“政府腐败”、“企事业单位腐败”。所谓集体腐败,是指多人乃至团体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径。综观时下风行的这种集体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和数量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集体行贿,公礼之风盛行;集团截留,私设账外“小金库”;集体走私,明目…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暴发后,青年群体与老年群体"戴口罩"的行为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家庭内部争论直至社会争论引起广泛讨论。青年群体的"丧"呈现出一种强烈而真正的个体行动力,进而整合成一股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老年群体的"养生"一方面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关怀;另一方面则是表达"认命",让年轻一代难以认同的偏执甚至麻木和行为上的不作为。二者都是个体基于自身生活处境所形成的一种生活经验,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耻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要素.耻感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和文化途径的统合体,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维度.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割裂和耻感教育的缺失、转型期社会道德评价和规范标准的混乱、高校治理过程中某些不端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代大学生耻感淡化,道德现状令人堪忧,耻赙教育的回归势在必行.在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中,高校应采取开放、互动、柔性、内化的模式,将耻意识的培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耻感的心理和文化机制转化为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建构工具,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优秀的大学生公民.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理性经济人”,其行为逻辑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社区论坛得以形成和运行就是各行为主体(社区居民、社区组织、政府组织、辖区单位等)寻求自利而进行博弈的结果,但同时这种博弈又是一种互惠博弈――一荣俱荣。社区论坛的实质是一种通过协商对话达到利益整合的机制,它为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渠道,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育,进而推动社区自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薛金祥 《学理论》2013,(18):274-275
翻译伦理一是指译者自身的素质;二是指译者对于译入语文化的伦理责任;三是指译者对原作者及读者的伦理责任;四是指译者的翻译态度以及行规。译者树立正确的翻译伦理荣辱观对于翻译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译者应具体做到:以热爱、弘扬祖国的语言文化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为耻;以重视再现原文、原作为荣,以胡译、乱译为耻;以对读者负责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精益求精为荣,以粗制滥造为耻。这种才能保证翻译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之四维     
<正>"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战国)《管子·牧民》【释义】国家有维作为支撑点。一维不存,国家就会倾斜;两维不存,国家就陷入危险;三维不存,国家就处于颠覆状态;四维不存,国家就灭亡了。这四维就是礼、义、廉、耻。礼是社会规范,义是行为标准,廉是不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耻是不歪曲事实,不以错为荣。维,指房屋四个正方向之外的四个墙角,即房子的四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19.
组织认同以理性为主导,是一种选择性结果,不是自然形成的。组织认同中的理性,是一种由个体出发的主观行动理性。西蒙关于"管理人"的假设,肯定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和合乎逻辑的,同时又强调了人的选择能力是有限的,更符合对组织中人的理解。行动理性人具有的主观理性表现出独特性,自我性和情境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西方政治哲学史上,马克思实践的新政治哲学观念,秉持有关哲学与政治关系问题的反思批判性智慧,以现实的历史总体性辩证思维的立场,直指启蒙以来抽象理性主义的现代性政治文化与价值观念之狭隘性、私利性和虚伪性(对以资本的逐利性为目的的资产阶级利益的赤裸裸的辩护)本质,对其做出了深刻的揭示和剖析。马克思新政治哲学针对无产阶级和劳动者严重"缺席"的现实,对近代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做了全面的矫正,体现出一种社会公共价值优位和美好生活本位的制度共同体之实践的政治合理性诉求。在凸显现实个体生存正当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意义上,致力于一种真实的"公共世界"(共产主义理想)的合理建构,引领人类逐步趋达社会解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