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里面学问很多,“勿以无过为贤”应属其一。“勿以无过为贤”,反过来说,就是要善于在“有争议”的干部中选拔人才。所谓“有争议”,就是领导、群众评价不太一致。这类干部大多有个性、有魄力,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从而引起争议;或者因在工作中打破了常规和平衡,触及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成为有争议的对象。近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被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大都干出了一番事业。但也确有少数干部,当初“上台”时“没争议”,虽在新的岗位上政绩平平,德与才上均乏善可陈,但四平八稳、八面玲珑,没有显著政绩也没有突出错  相似文献   

2.
为贤牵马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5):53-53
战国时,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他对贤人才子以礼相待,从不因自己位高权重而轻慢贤士。魏国有一位贤士名侯赢,年届七十,家境贫寒,任守城门的小吏。信陵君闻侯赢之贤后,便备厚礼去邀请,没想到侯赢婉言相拒,说:“在下修身洁行数十年,不能因为贫饥而接受公子的重金,谨请公子回府。”面对侯赢之拒,信陵君不仅未恼,反而更加敬重其人品。  相似文献   

3.
荐贤贤于贤     
从“荐贤贤于贤”这句话,足见荐贤实属难能,弥足珍贵。难怪古往今来都把荐贤奉为亮节高风,誉为懿行善举。有道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在思想多样、品格参差的人群中识贤、选贤、荐贤,比之于伯乐相马,无疑会困难得多,也高明得多。更何况人无完人,在同一个人身上,常常是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和短处同在,如此,混迹在芸芸众生中的贤才要识得出,选得对,荐得准,谈何容易。荐贤者之所以必须贤于贤,基于此。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为人说项”的典故,极雄辩地印证了这一点。项斯,晚唐诗人。此公诗品人品俱佳,但因无人荐举而长期默默无…  相似文献   

4.
广东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的主犯终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我们的党员、干部从中又一次接受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教育。读罢有关报道,笔者一方面为这些所谓“公仆”在走私受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大欲壑感到瞠目结舌,一方面不禁想起了《子军拒宝》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宋人捡到了一块宝玉。他出  相似文献   

5.
刚刚闭幕的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具体部署了2000年全党全国的反腐败工作。总的要求是继续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三项工作格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着重在加强监督检查,狠抓任务落实,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上下功夫,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因此,完成今年的反腐败工作任  相似文献   

6.
罗登贤     
罗登贤(1905-1932),原名罗光,化名光生、达平、何永生。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市)人。1905年出生于南庄区紫洞乡隔巷村一个贫苦人家,3岁丧父,只读过两年私塾。母亲去世后,他同弟弟一起,被姐姐接到香港,读了两年小学。1915年,罗登贤因生活所迫停学,到香港太古造船厂当学徒工。学徒期满后又当了6年钳工。这期间他饱尝帝国主义压迫和资本家剥削之苦。1922  相似文献   

7.
燕王敬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4):53-53
世态炎凉.自古而然。从古到今,“门庭”就因人的权位高低有冷暖之分。然而,官场风云多变,自然也给当事人家庭生活带来许多变故.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能否坦然面对是对人生思想境界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8.
<正>《韩诗外传》中记载:子贡与师孔子论历史名臣,孔子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不解:"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解释道:"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可见孔子十分推崇"鲍叔""子皮"这种具备"荐贤之能"的人才。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选贤、为国举才的重要职责。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组  相似文献   

9.
早先濮阳县粮油加工厂的西南角,有个大臭水坑,周围十几亩地尽是荒草垃圾,要多脏有多脏。就为这,厂里几次受到环境部门的批评与罚款,厂长孙谈法也为此而感到头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要求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人们越来越喜欢瘦肉了。沿海开放城市对瘦肉的需求量更大,且价格可观。良种养殖业的发展,使孙谈法厂长顿觉柳暗花明:何不利用厂里那块“死角”建个养殖场!厂内加工面粉、食油有的是麸皮、豆粕,基本饲料现成,可谓适逢天时,地利独厚。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县粮食局领导作了汇报,一拍即合,得到局领导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党员文摘》2007,(8):44-45
噪音历来让人头痛.人们对噪音污染的担忧越来越大,但也许噪音并非一无是处。最新研究显示.噪音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变得有用.成为先锋艺术甚至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相似文献   

11.
齐王重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7):54-54
战国初年,齐威王即位,但他沉湎安逸,不理朝政,一时忠贞受阻,小人得志,诸侯不断侵伐。严酷的现实,使齐威王警醒,决心重整朝纲,重贤任能,惩治奸佞。  相似文献   

12.
破格任贤     
胡昌方 《求贤》2012,(1):53-53
晋朝初年.武帝司马炎准备攻伐吴国.同时西部凉州戎羌猖撅犯疆.一时国家急需贤才猛将.虽然早有荐举人才的法律。但程序繁琐,难以应付紧张的局面。于是下诏求贤.要求各州县大力推荐优秀人才,不限人数。不限资历.朝廷自会破格任用。不久兖州推荐了一位名马隆的年轻人.荐举书中说马隆“智勇双全、颇具名节。”武帝立即召见.在问对中,马隆对时局的看法极得武帝的赞赏。  相似文献   

13.
老臣救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4):45-45
春秋晋国平公时。老臣祁奚是一位以正直无私闻名的人。当时范宣子在晋国权势显赫。大夫栾盈与范宣子争权,结果事败.奔逃楚国。范宣子认为大臣叔向也是栾盈的同党,就把叔向投入监牢。叔向是晋国的贤臣,为人称颂,这次蒙冤,很多人想救他。朋友们在探监时说:“现在只有大夫乐王鲋可以救你。他在国君面前的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叔向说:“《诗经》上有句话‘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坐监也是一种清闲的生活啊!可是真能救我的.只有祁奚大夫,乐王鲋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解码新乡贤     
正建设"人的新农村",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现代治理经验与传统文化沉淀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新乡贤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20年前,罗强离开农村进城打拼,成为一名"城里人"。20年后,他决定携妻女回到农村创业,准备当个"新型农民"。不料,罗强的行动激怒了父亲,坚持要分家断绝关系:"离开农村,做一个城市人,才是成功。"今年"两会"期间,发生在四川小伙罗强身上  相似文献   

15.
明主容贤     
车耳 《求贤》2011,(6):55-55
那次去海口市转了几天.访海瑞墓园.我在那里独自坐了半天,仔细阅读墙上的文字介绍.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6.
许文 《前线》2008,(9):62-62
本文标题借用的是邓拓1959年写的《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诗中的一句。我认为,以此来形容多年前一起办《前线》的战友们是十分贴切的。  相似文献   

17.
德育贤文     
德育贤文草地序中华贤文,博大精深。歌颂美德,传播文明。文史典籍,浩如烟海;诗词歌赋,灿若繁星。民族风采美如玉,时代精神贵似金。篇篇贤文传家宝,种种美德稀世珍!名言至理垂嘉训,英烈楷模铸国魂。雄才辈出拓新宇,独创特色再攀登!立志爱国人贵立大志,有志事竟...  相似文献   

18.
荐贤者贤     
举荐人才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察看被举荐的人才、德才情况,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举荐者的察人、识人水平,古人简谓之:荐贤者贤。细细品味,颇有道理。 荐贤者贤,贤在知人。古人云:知人,圣人所难。特别是一些很有才能的人才,在未被举荐之前,身上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的毛病、缺点,举荐者若没有超人的识才水平,就很有可能埋没人才。管仲少有大志,精通治国之术,苦于英雄不得志,迭遭磨难,在言谈举止中曾给人以“贪、愚、不肖、怯、无耻”的印象,鲍叔牙没有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管仲和他合伙做生意,管仲每次都多拿一些红利,鲍叔牙不认为他贪婪,知道他太贫困了;管仲曾帮助鲍叔牙出谋划策,搞得二人越来越贫困,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点子也有有利不利的时候;管仲曾三次入仕,次次都被国君赶走,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才能,只是没遇到明君;管仲参战三次,开小差三次,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怯战,知道他家中有老母亲需要照料;管仲事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公于纠败,大臣召忽自杀,而管仲却甘愿做了一名囚徒,倍受屈辱,鲍叔牙知道他不以小节为羞唇,而耻于功名不被天下人所知。正因为鲍叔牙对管仲深为了解,所以他竭力向齐恒公举荐管仲,管仲由衷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人亦称赞  相似文献   

19.
高士论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8):47-47
在我国古代,一些当政者由于受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在选贤任能方面认识偏颇,存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盲目崇拜引进的人才,却对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不给下属提供施展人才的机会,造成人才的思想压抑,有的便跳槽另谋高就,给本地的事业造成损失。鲁哀公在这方面就有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20.
失贤亡国     
田野 《求贤》2011,(7):55-55
廉颇和李牧都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他们忠于赵国,英勇善战,英雄美名至今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