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学四季》1989年第二期(夏之卷)刊登的李宽定的长篇小说《浪漫女神——和一个不安分男人的不安分灵魂》引起了一些大学生的兴趣和争论.北京某大学87级20多位学生就这篇小说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有人认为人物写得挺真实;有人认为人物没有现实基础;有人认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感人;有人认为书中主要人物不可取;有人认为该书的社会导向不好;有人认为文学作品不必强调社会导向.▲刘建华:我读了《浪漫女神》,开始没觉得它好.这部小说只是一种描述,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虽然生活在大学校园,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要纯洁得多.从小说中看,主要人物安琪缺乏存在的基础,我认为是作者凭空臆造的.象《女大学生宿舍》中  相似文献   

2.
同人女群体:"耽美"现象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人女群体是一个刚刚出现的群体.笔者运用深入访谈及半介入性观察的方法,描述了同人女个体和群体的一些特点,并对同人女选择"耽美"作品的原因进行深究,认为阅读"耽美"是满足同人女性需求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的首届(也称"七七级")大学生,1982年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工作。从那时起,由于工作和兴趣使然,我便成了《人民日报》的老读者和老作者了,先后写过评论、理论和副刊稿件近40篇,为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撰稿30余篇。人们常说,评论是报纸的灵魂。1986年,  相似文献   

4.
王健椿 《北京观察》2007,(10):46-47
在文化出版部门工作的同志,常爱说一句话——文责自负。"文责",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作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在读者中发生的作用所应负的责任。"可见文责是很重要的责任。一些有特定阅读对象的作品,如青少年读物,作者的文责尤为重要。又如教材,是千百万学  相似文献   

5.
·"理解日本"是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居? ·作为一名有历史感和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又应当如何应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鸿沟和现实冲突呢?  相似文献   

6.
书讯     
《台声》2016,(1)
正《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次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 应当说女性影视片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遏阻的改革浪潮冲击着一切传统观念,其中自然涉及到妇女问题。女性的平等地位在更广的范围中得以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也在更高的程度上得以肯定,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造成的社会均衡已被打破。这一切构成影视艺术创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影视艺术成就之所在,尤其以这两年为最,产生了一些可以称之为女性影视片的作品。如电影《独身女人》、《女人·TAXI·女人》、《留守女士》……电视剧《女人们》、《看不懂啦,女人们》、《女人不是月亮》、《离婚前后》……因为只是一种漫谈,这些作品足够展开思索引起议论,我便不作更广泛的罗列和更系统的概述了。 A.若表象地功利地评判的话,女性影视片总是比较好看的,它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也便适应了影视艺术商品化的需要。若深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妇学》篇素有争议,文章针对袁枚的激烈抨击尤其引人关注。但从清代中期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章氏《妇学》篇关注的是女性写作是否有利于阐释儒学经典的问题,并在"三礼"中寻找于己有利的证据。其论证方法与所得结论与章氏本人的历史哲学密切相关,亦符合清中期"道问学"的潮流。《妇学》的价值,主要在于抛开社会性别角色而论女性写作,为女性"言公"开辟了空间;然而又将女性写作固定在生理性别之上。其内在矛盾的实质是清中期儒学发展的新动向与传统思想的纠缠和冲突。  相似文献   

9.
<正> 短短几年,新潮小说已是历经宠辱了。评论界时而视新潮小说为尽压“六宫粉黛”的皇后,奉给它先锋派的桂冠;时而又贬之为“伪现代派”,给以冷遇,似乎它已寂寞成“独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真是说不尽的新潮小说。究竟如何评说这一文学现象?《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约请华中师大文学评论研究生班于三月十五日在桂子山就此问题进行了座谈,研究生们无甚顾虑,抵掌而谈,时有交锋,侃出不少饶有兴味的话题。小说的迷宫新潮小说在艺术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都有别于现实主义小说。这次座谈的首要话题便是:新潮小说是什么。与会者绕过概念的“黑箱”,对新潮小说(或曰现代主义小说、先锋派小说、实验小说、探索小说)并未作过多的界定。新潮小说的出现最初是对西方现代派作品技巧的剥离和移置。这主要指以王蒙为代表的“东方意识流”作品和“寻根派”作品,及至八四、八五年开始出现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  相似文献   

10.
吴桐 《前沿》2014,(21):202-204
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曾获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风格奇特,内涵丰富。获奖之后,褒奖和非议都纷至沓来。一时间,其代表作炙手可热,以《钢琴教师》尤为热门。该小说用另类的笔触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是耶利内克有意识地进行叙事试验的成功尝试,饱有鲜明的女性色彩,是新女性文本的代表之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家、作品及其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总结出耶利内克在《钢琴教师》中试图传达的女性主义审美观念和价值,同时指出了阅读《钢琴教师》对女性读者的疗伤功能。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二月河,因为写过500万字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而被海内外读者熟知.最近,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一本新书,名为《二月河说反腐》. 为此,《新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在谈到与官员的交往时,二月河说:"我跟他们讲过当官的四个层次:文天祥和焦裕禄是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为光宗耀祖的官员;第三个层次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收敛自己的爪牙,清清白白的官员;第四个层次就是以公器谋私利的官员."  相似文献   

12.
<正>平心而论,社会所建立的“强奸文化”对女性所造成的伤害,要远远大于犯罪人的强奸行为对女性所造成的伤害。一篇题为《面对强奸犯,冒死反抗是人类的耻辱!》的帖子引爆各大知名网站社区论坛,而且ID为“深海水妖”的发帖者——女作家陈岚更是遭到网友们狂轰乱炸。(7月21日《信息时报》)面对强奸,生命和贞操谁更重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强奸犯,冒死反抗是人类的耻辱!》引起了网友的炮轰?炮轰的背后隐藏了什么?笔者以为,种种问题,离开我们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传统基因是难以回答的。  相似文献   

13.
《六个"为什么"》一书与广大读者见面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热议。这本大众化的理论读本,为什么对读者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适合哪些人阅读?应该怎样来读?  相似文献   

14.
本刊去年第11期“千古绝唱”栏目发表了《一个女共产党员就义前的绝唱》,内容是赵云霄烈士就义前两天写给她在狱中刚生下一个多月的女儿的遗信。刊登后,不少读者说,他们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既感人肺腑又催人奋起的绝唱的,认为这是一篇进行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有些读者反映:由于赵云霄烈士牺牲较早,其革命经历鲜为人知,希望本刊对赵云霄夫妇作些介绍;有的读者很关心烈士女儿小启明的状况,急切地问:她现在是否还活着?……为此,我们将所了解的情况作些  相似文献   

15.
舒展 《北京观察》2002,(5):52-55
1948年,钱锺书先生的诗艺鉴赏论著《谈艺录》在上海问世,立即引起文艺、学术界的瞩目,次年(1949年)又再版印行.60年代中期,几家出版社相继怂恿钱先生重印此书,终因"藏拙为幸"遭到逊谢.粉碎"四人帮"后,钱先生的宏篇巨著《管锥编》问世,海内外学人无不为之折服.读者又想到了被海外盗版印行、而在大陆绝版三十多年的《谈艺录》,要求重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作为一部来源广泛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能反映周代女性观、尤其是女性审美观的文学作品。这种崇尚自然健康、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合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周代文化和周代女性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余 《前沿》2010,(23):197-200
文章通过郭沫若早期的《女神》等作品的分析,认为是郭沫若浪漫理想、叛逆勇敢、开拓进取等个性特征与五四时代的完美结合;"青春型"诗人的特质以及中外文化对郭沫若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诗人特有的创作心理和人格特征,从而成就了诗人的一世英名。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0,(12)
正孩子到底应当看什么样的书?《红楼梦》虽然距离我们遥远,但仍然给了我们一些正反两方面的参考答案。家长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口味来为孩子"指点"读书方向。那么,孩子到底应当看什么样的书?《红楼梦》虽然距离我们遥远,但仍然给了我们一些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19.
正五十年前,《人民日报》一篇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震动全国,神州大地为之动容。半个世纪后,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兰考,并把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植根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生不息?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历经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在人们的心中长盛不衰?初夏,北京市政协  相似文献   

20.
曾真 《求索》2011,(2):213-214
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和日本的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那就是具有感官蛊惑力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被抬高到受崇拜的女神的地位,但女性通过身体感受自身存在的努力又在男性欲望的操纵下被消解,女神滑落为玩具。然而充满肉感魅力的身体是达到精神与灵魂满足的基础和唯一途径,玩具具有了象征的意义。不同的创作原则促使两位作家的女性审美意识最终指向现实与唯美两种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