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国的国情注定了我们这一代和下几代必须艰苦创业,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自强进取,奋起直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勤俭建国,生活俭朴。要求学生要克服依赖思想,自立自信;用“不知足”的精神去学习和工作;不畏艰难,磨炼坚强的意志;养成勤俭办事、艰苦朴素的作风。教材分析本课讲了自强进取、坚韧不拔、艰苦朴素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长靠人民的精心哺育;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人民伟大。人民可敬可爱。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忱地为人民办事,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两个标题,内容是互相联系的。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中心讲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为讲第二框打下理论基础。第二框“为人民服务”,讲怎样为人民服务,是本课的归宿。第一框人民可敬可爱在这框题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话,以加深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懂得我国法律,特别是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受到法制教育,加强守法观念。通过法律常识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增强国家主人公的责任感;要求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能够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和自觉地履行义务;在懂得什么是合法权利和利益,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上,能明确区分是与非、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各类各级国家机关的性质、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我国各国家机关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国家的各项工作有效地进行。教学重点及建议: 1.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懂得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是为了有效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为了保证人民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所谓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确保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及其他民主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又是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又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十分深远。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即无产阶级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就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一方面,人民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人民的这种权利,不是什么人恩赐的,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因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要求经济和政治管理权力的民主化。所以,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完成了“争得民主”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亿万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就是国家《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这对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的私有制的民主,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映在人民民主方面。劳动人民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劳动和劳动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懂得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要求学生明确培养劳动习惯和爱护劳动成果(特别是公共财物)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培养劳动习惯,立志做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教材分析本课三个框题的内容是围绕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这个中心展开的,而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一框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要靠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9.
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谁?当然要领导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要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与社会。所以,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就是党要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辩证关系之一。不处理好这个关系而想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即无异于想造好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参与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具体表现。人民参与是指人民作为国家主人但同时又作为国家管理的对象即公民在平等地位基础上,享有宪法所赋予的民主权利,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人民参与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我国目前政治体制的根本弊端之一,就是人民参与机制不健全。如何健全人民参与机制,提高人民参与水平,扩大人民参与的范围,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积极与决策、管理、监督,充分发挥作为社会主人的作用,便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任务。因此,人民参与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标准;初步学习和运用辩证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崇高理想,认清历史责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正确对待就业与升学,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它充分反映了12亿中国人民的意愿,也代表了时代的呼声。因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国策,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要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一个根本的保证就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因为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才能下情上达,充分反映人民的要求,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能保障人民通过法定渠道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遴选、监督人民的"公仆",使政治昌旺,行政廉洁高效。而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从法律上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有效、正常地运作;才能使人民自觉地把社会主义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同心同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人民,为什么要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样培养为人民服务思想,怎样才是为人民服务。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并以那些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尚品德的先进分子为榜样,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对人民的热爱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做一个忠于人民的人。教材分析 (一)本课地位本课是全书的重点课之一。人民群众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教育学生认识人民是我们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或基层组织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直接体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与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把扩大基层民主置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位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五大报告关于扩大基层民主的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本课地位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基础教育的三大目标之一。第九课和第十课是在初一年级进行比较集中的法制教育的部分。第九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学习一些与青少年有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为第十课进行守法和护法教育奠定基础,这一课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动员课和基础课。二、本课教育目标基础知识方面:懂得法律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知道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表现、特点和所应受到的处罚;初步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保护内容,以及未成年人如何增强保护意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资产阶级民主代替封建专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资产阶级国家仍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有很大的局限性;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要自觉学习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资产阶级国家远比封建制国家民主和进步; 2.资产阶级民主有很大局限性,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也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人民民主专政同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其他三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发扬人民民主,发挥人民政权专政职能,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学习本课能使学生对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内容、职能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等基本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自发的、无政府的,应当通过国家有计划的调节、干预;国家调节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协调、迅速发展的条件;使学生对国家调节经济的形式和手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必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要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教育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方法,既要认识改革的巨大成就,又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确对待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当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教材分析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也是国家、政党等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本课所阐述的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本书各课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两种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