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1月出版/59.00元ISBN 978-7-5097-9116-5欧元和欧洲经货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迄今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本书站在历史的角度较为详细地回顾了欧洲经货联盟的发展沿革,系统分析了欧洲经货联盟的非对称制度设计——"货币统一与经济分散"这一制度性缺陷以及在欧债危机过程中所进行的经济治理改革,有助于读者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认识欧洲经货联盟的发展及未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周茂荣  杨继梅 《欧洲研究》2012,(3):17-27,159
"欧洲学期"机制是欧盟为应对和克服主权债务危机而推出的一项深化和扩大政策协调、完善其经济治理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通过对"欧洲学期"机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与创新、其初期效果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的分析,认为该机制虽然在政策有效性和合法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在制度设计上具有明显的创新和突破,标志着欧盟财政协调制度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欧洲货币体系是欧洲共同体在国际金融领域进行联合干预的有力工具。欧洲货币体系形似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实质不同;它形似1972年4月的“蛇”,而实质不同;它形似特别提款权,而实质不同。事实证明,欧洲货币体系运转情况良好,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新体系赢得了成员国通货汇率的相对稳定性;第二,欧洲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内部稳定;第三,欧洲货币单位的私人运用育着飞速的发展。欧洲货币体系最大的缺陷乃是使那些没有参加欧洲货体系汇率机制的成员国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变得更为困难。我们认为英国参加新体系汇率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无疑是一个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单一欧洲文件》的草拟、通过、和批准将大大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展。而实现这一文件则要求加强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正处于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中,而且很合适作为末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可能的模式。我仍然坚持我以前所作的结论;“尽管道路不管平坦,欧洲货币体系将是大育发展前途的。”  相似文献   

4.
在《罗马条约》缔结60周年、英国脱欧之际,欧盟面临往何处去的选择,由来已久的"多速欧洲"概念被作为欧洲一体化未来可能发展的选项之一由欧盟正式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热烈的讨论。本文详细梳理了"多速欧洲"的理念沿革、法律制度安排和相关实践,并使用成员国层面的宏观经济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成员国在经济上趋异的事实。这与其他导致民众"欧洲认同"下降等相关因素一起构成了当前"多速欧洲"被提出的客观背景和原因。由此看来,它更多的是基于对目前现状的默认和无奈的选择。"多速欧洲"既有可能成为推进渐进式一体化的良方,也有可能导致欧洲实质上的分裂。因此,欧盟领导人应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欧美国家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二战之后盛行的"团结工资政策"普遍转向"竞争性工资政策"。后者导致工资份额下降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而引发潜在的需求不足危机。借助金融衍生品市场与欧洲货币一体化带来的投机和融资便利,欧美国家发展出了两种互为条件的依靠外生需求驱动的增长方式——"负债驱动的增长方式"和"出口驱动的增长方式",虽暂时掩盖了需求不足的危机,却使需求结构与国际收支的失衡不断累积,直至全面危机相继在美国和欧洲爆发。被称作"结构性改革"的危机治理措施延续并强化了新自由主义的制度体系与竞争性工资政策,使危机恶化。而欧洲经济的全面复苏仰赖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6.
李靖堃 《欧洲研究》2012,(5):46-60,2
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英国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性源于多个方面,特别是由于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特定的政治观念与经济理念,再加上现实利益方面的诉求,使得英国形成了不同于法德等国家的欧洲一体化理念,也使其欧洲政策具有了其他欧洲国家不具备的"特殊性"。在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背景下,这种"特殊性"愈发突出。也正是这样的特殊性,使英国政府的欧洲政策陷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东亚货币同盟: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当代亚太》2001,(5):32-41
东亚有可能实行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在开始将是实行共同单一钉住.东亚必须通过加强货币合作来推动地区货币一体化,最终建立东亚货币同盟.东亚有可能在货币一体化的机制化方面先行一步."东盟+3"合作框架对于实现某种形式的货币同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勇 《欧洲研究》2005,23(3):119-132
欧洲公民权制度是《欧洲联盟条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但这项制度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建构过程。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联盟议程和欧洲认同建构的语境中萌发了欧洲公民权的观念。1984年枫丹白露峰会后,欧洲公民权的建构被纳入共同市场建设的框架之中。90年代初,在马斯特里赫特政府间会议期间,经过激烈的辩论和讨价还价,欧洲联盟公民权最终被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写入《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公民权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制度框架,欧洲公民权内涵的进一步完善取决于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雪村 《欧洲研究》2020,38(1):1-26
近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了民族主义的回潮。是什么力量在维系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民族主义?一体化的超国家理念经历了三代人的论证、传播、普及并实质性地弱化了边境、统一了货币之后,为什么还是没有"驯服"早就被宣布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民族主义?本研究从大卫·米特兰尼提出功能主义路径的历史背景入手,指出欧洲一体化从未获得过消灭民族国家、实现深度政治融合的理论保证。从根本上而言,功能主义路径指导下的一体化未能替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三项基本政治功能:一是确保相当范围内的政治团结;二是维持福利国家的道德前提;三是共识的再生产。欧洲一体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的成功有赖于民族国家提供的政治根基,对民族国家的超越难以在缺少功能替代的前提下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胡琨  钟佳睿 《欧洲研究》2022,(4):53-84+6
欧洲货币联盟作为“非完全货币联盟”,其调节模式与积累体系并不完全匹配,因此时刻处于不对称冲击和经济失衡的风险之中。共同货币的引入虽然促进贸易、通胀和失业等一些指标趋同,但未能推动欧元区自动走向“最优货币区”。以劳动生产率和国际收支失衡为主要表现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暴露无遗。基于欧洲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共识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现状,欧盟更多地在技术层面着眼于引发危机的具体问题与制度漏洞,完善与经济积累体系相匹配的调节模式,以维持欧元区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却在不经意间引进了共同债券与财政转移支付工具这两个财政联盟的基本要素,从而创造性地撬开了欧盟财政一体化的大门,使欧元区向“最优货币区”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欧元区的实践也在经验上为解释“内生性”最优货币区假说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融合与趋同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基本价值观,是在欧洲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欧洲人对欧洲一体化的认可,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而体现在一体化制度设计上的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它要求加入一体化的各个欧洲国家按照既定的规则从法律到市场实现共同化。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构想、困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实现东亚单一货币.目前,关于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有六种代表性构想,每一种构想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在东亚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东亚汇率制度的选择面临困境.选择东亚合意汇率制度、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首先要实现双边汇率稳定,再实现"次区域"汇率稳定,最后实现东亚整体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3.
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法国的欧洲联合思想源远流长,许多思想先贤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思想根基。一战后泛欧运动兴起,白里安在国际联盟倡议成立具有联盟性质的机构,标志着欧洲联合思想上升为法国政治家的执政理念。二战后法国开始寻求新的欧洲联合的实践,军事上与英国签署《敦刻尔克协议》,经济上与西欧国家签署金融合作协议。皮杜尔、舒曼等政治家更为积极地推动欧洲联合。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几经酝酿,最终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欧洲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英国"脱欧",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出现了重大倒退,但是,当代欧盟国家的民粹危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欧洲一体化引起的不适或是全球化失意者的反抗。反一体化的民粹思潮揭示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严重的不平衡以及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在全球化与新媒体时代面临的严重合法性危机;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劳资平衡的解体;其二,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终结"带来了话语的贫困;其三,"欧洲一体化"造成的代议制民主下精英统治的合法性危机,而新媒体时代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精英统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持续可能带来对代议制民主的深刻反动,既有可能使欧洲出现某种强人政治,也有可能让大众与精英在未来的政治过程中形成某种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人民币开启国际化进程,拉开了人民币崛起为一种国际主要货币的序幕,这被认为是21世纪继欧元诞生之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但是,国际货币地位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扩张的自然产物,还需要坚实的国际政治基础,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也是一个政治和外交事件。国际货币的政治基础主要包括支持该种货币国际地位的货币伙伴网络和国际(区域/全球)货币制度两方面的内容。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在通过国内制度改革以释放人民币走向海外的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在通过积极有为的货币外交为人民币崛起夯实政治基础。具体到与货币相关的国际制度领域,中国的货币外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努力推动既有的全球性制度改革(简称"改制"),二是积极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性制度建设(简称"建制")。由于来自在位货币霸权国美国的强力阻扰,既有全球性制度改革进展十分困难。中国在区域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分别是金砖机制下的货币合作、"10+3"框架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和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货币合作,它们将共同为人民币崛起提供有效的区域制度保障。不仅如此,中国的"改制"和"建制"努力还为未来的国际体系预示了一个国际制度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阐述欧洲面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危机管理的特征,包括其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显现出来的问题和冲突。为此,本文首先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新欧洲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其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其后简述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在欧洲经济区有哪些具体表现,并论述欧洲危机管理的过程和要素。最后本文指出,欧洲共同危机管理具有,临时性特征,且特别强调规制性手段,这同时也彰显了欧洲经济一体化依旧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各国一直在探索专利一体化的道路。通过制定《欧洲专利条约》、《欧洲共同体专利条约》,并设置欧洲专利组织等方式(EPO)实现了欧洲专利申请制度的一体化。然而,欧洲专利诉讼仍由各国法院根据本国法审理,由此引发出"同案不同判"、"同案不同罚"以及诉讼费用高昂等各种问题,为欧洲专利制度的统一及其功效的发挥设置了诸多障碍。欧洲统一专利法院的设立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欧洲专利审判的一体化,对欧洲经济发展、企业竞争力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国企业从事欧洲贸易和政府探索建立专门化的知识产权审判法院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元区债务危机不但意味着金融和经济危机,更衍生了欧盟的社会和政治合法性危机。欧洲央行和欧洲理事会推出的反危机措施虽然收到抵抗危机与稳定欧元区之效,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欧盟经济治理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却在欧盟和成员国两个层面损害了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合法性,更刺激了欧洲一体化三种模式之间博弈的激烈化。在对欧元区债务危机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欧洲央行推出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和"公共部门购买计划"先后接受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和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在初步裁决机制中,欧洲法院的司法审查主要关注欧洲央行上述计划的货币政策属性及其与"禁止货币融资"条款的一致性,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宪法审查则立足于德国《基本法》的民主原则。两个法院两种不同的司法判决逻辑背后事实上是两种一体化模式的竞争:欧洲央行和欧洲理事会构成的"欧盟经济政府"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以及德国联邦议会和联邦政府所代表的"民主的、主权的成员国"的有限一体化模式。面对反危机措施的行政联邦主义模式造成的欧盟民主与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提出了有关财政经济政策一体化与推动民主合法性重心向欧盟层面转移的民主联邦主义模式主张。201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与欧委会主席选举将成为三种模式的博弈之战,其结果也将成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路标。  相似文献   

19.
张彬  胡晓珊 《法国研究》2005,64(1):225-237
欧洲一体化发展并孕育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制度模式,它既超出了一般政府间组织而又远未形成一个超国家实体,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虽然波折不断,但是总能创造出奇迹般的合作成果,不断地推进一体化的深化.②财政政策的协调伴随着欧盟一体化的整个过程,并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区域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区域合作的研究再度升温.不管是在亚洲出现的"东盟模式"还是"东亚模式",人们一向是以"欧洲经验"为出发点的.欧洲的经验表明,欧洲一体化是以德法和解为前提的.欧洲一体化从它的酝酿、初创到后来的发展,始终是建立在德法和解和合作的基础之上.而德法轴心的基础就在于两国共同的目标,即建立一体化的强大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