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新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南方谈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社会发展动力论、唯物辩证法和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的时代化运用和发展,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设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跃进”时期主观主义在河南泛滥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大挫折,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河南"大跃进"是全国"大跃进"运动的典型,在"大跃进"中名躁一时.本文结合河南"大跃进"运动的历史,从四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大跃进"时期主观主义在河南泛滥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促使"大跃进"运动发动的主要原因是:建国以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全国人民急于求成;错误地对"反冒进"进行批评;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以苏为鉴,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积极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等等.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4,(1)
"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钢铁作为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大炼钢铁"运动理所当然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炼钢铁"运动注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报刊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对苏州地区的"大炼钢铁"运动的道路、方法、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管中窥豹,丰富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史坤坤 《世纪桥》2013,(10):61-62
"大民主"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产生于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极盛于"文革",终止于改革开放初期。历史上的"大民主"自始至终与中国政治运动相伴,其本身也加剧了政治运动的剧烈性。研究毛泽东晚年"大民主"思想,可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些值得深思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正"批林批孔"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席卷全国范围的一场批判林彪、孔丘为主题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最后以失败告终。1974年初席卷全国的"批林批孔"运动在闽北开展后,给闽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此,通过对这场错误的政治运动进行历史回顾与反思,对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批林批孔"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6月以下简称《九十年》)指出:"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关于"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则起始于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反右派斗争结束后,毛泽东强调:"要把  相似文献   

8.
正首先,金融危机使世人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世界发展的方向,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奠定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马克思热"再度在全球兴起,国际力量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方向转变,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认可。其次,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力量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给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叶光林 《学习论坛》2004,20(5):16-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旨是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搞好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新世纪社会主义将会出现如下趋势与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会在更高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不是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加,而主要表现在"点"的繁荣和"质"的提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与科技革命相结合;社会主义与世界潮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至195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凯歌行进的时期"。从1957年开始比肩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则使1956年开始的现代化建设探索道路逐渐偏离了正确轨道。极左思潮长时间主导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走向,把整个国家和人民推向了灾难的边缘,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文革"的全面发动,把整个国家带到了一种极不正常的政治氛围和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从此,国家和人民开始了"文革"这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一贯的战略思想。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想的雏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胡锦涛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江泽民"三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形成了理论上的新突破,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指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乡村改进实验中提出了"富教兼施"的原则.这一原则将"富农"与"教农"并重,"随富随教",在实践中收到了积极效果.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应该从中汲取经验,从富农入手,增进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同时重视"教农",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永春 《共产党人》2011,(Z1):81-82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会《决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学习领会全会《决定》这一精神,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是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产物。作者现对其中的一个因素即苏联因素,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一个重大的命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形成大量贫民窟,这是中国必须设法避免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含此意。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则让中国的高级智囊们形成了一种认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可以避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据权威人士透露,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的专家们回来后形成了“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考察报告”和“关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两份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进卫 《支部生活》2010,(12):54-54
“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但是在“大跃进”运动时期,云南各族人民焕发出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生产建设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的农田水利建设至今仍使我们受益。  相似文献   

17.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效地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的实践,二者是一个精神与物质、认识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运动过程.深入探讨和研究"三个代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思想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稳步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是党团结率领人民经过90多年坚持不懈地追求、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使命,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三个自信"的最新实践。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新要求下,着力把"三个自信"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定力、引力和创造力,是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这一论断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文艺和整个文化工作的基本问题,一是为人民服务问题,一是为社会主义服务问题."二为"和"双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特征和客观规律在方针政策上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二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方向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总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只是服务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方式,那种"文艺就是文艺,它根本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