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看了一篇文章,其大意为在沈阳举办的“慕马腐败大案”赃物展览时,有个别人竟是前来“取经”的。这些人不仅不痛恨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反而有几分羡慕,并且得出“看来还是当官好”的结论。按常理,具有正义感的人在看了腐败分子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罪行之后,肯定是义愤填膺,拍案而起,痛斥其行径,并且警示自己,以免重蹈覆辙。可是,总有一些党性修养差、人生观、世界观扭曲的人,对腐败不是深恶痛绝,而是羡慕不已。他们眼中只看到腐败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搞到了豪宅,搞到了大把的票子,花天酒地,穷奢极欲。在他们看来,房子、票子等一切自…  相似文献   

2.
腐败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蛀虫,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健康肌体上的脓疮,人民群众憎恨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具体到某个腐败分子,一些人也许和他有瓜葛牵连,当他的腐败行为败露之时,往往为了同情,为其说话,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认为腐败分子还是有“本事”的。 可以肯定地说,凡腐败分子的“本事”,都不是真本  相似文献   

3.
“廉者,政之本也。”廉洁自古便是我国行政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官德的底线。从来廉洁与腐败势不两立,可如今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一些腐败分子集廉洁形象与腐败行为于一身,表面上看一副廉洁奉公的样子,背地里却不择手段地搞腐败,待到东窗事发,人们才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原来那叫“廉洁秀”。  相似文献   

4.
文摘大观     
中纪委研究室李雪勤和《检察日报》记者合作,对当前一些腐败现象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后提出,当前反腐败必须重视“两搞现象”。 所谓“两搞现象”就是有的腐败分子一边搞经济,一边搞腐败的现象。 事实正是如此。有的人可能是能干的书记,或者是有  相似文献   

5.
影片《生死抉择》以关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维系广大人民利益为己任和使命,聚焦腐败这一社会热点,陈指现实,大胆尖锐地揭露发生在中高层领导干部身上及周围的腐败丑行,用腐败分子最终一个个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现实再次告诫全党: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刻不容缓。身为一名纪检监察战线的干部,笔者感到影 片突出地揭示了三个问题。   影片充分揭露了腐败分子的狡诈性。从中纺厂领导班子郭中跃一伙人到高干子弟曹万山、省委副书记严阵等,无一不是通过耍弄两张面孔来为他们的腐败行为打遮掩、搞伪装。这些人灵魂之微贱、行为之卑劣、手段…  相似文献   

6.
所谓腐败新生代,并不是以年龄界限划分的,而是新生腐败较之老式腐败在手段和表现形式上又有了一些新特点。我们不妨做一下比较:  1.老式腐败分子资格老,学历低,架子大,官僚作风严重,不善于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总想一人说了算,以权压人;腐败新生代大多学历高,智商高,懂政策,精通法律,信息快,善于研究对策,还时常披上“民主决策”“平易近人”的外衣,搞腐败更高一筹。  2.老式腐败分子贪污受贿择人择物,求保险,怯巨额;腐败新生代除捞钱外,还收受各种价值不菲的物品,小到营养补品,大至家电、国宝级古董,且胆大包…  相似文献   

7.
<正> 一、权力的腐败是最危险的腐败。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的大党,我们有千千万万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党和政府的各级权力。正是在这些掌有各种权力的岗位上,有一些人亵读了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他们拉帮结派、搞权钱交易,建立关系网或营造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些人贪污受贿、走私贩私,大量侵吞国家和集体的资财。这几年揭露出来的大批腐败分子的腐败事实足以说明这一点。在腐败分子的名单中,官位越来越大,金额越来越多,部长、省长、市长为数已不少见,百万千万已不足为奇,更有甚者竟高达上亿元的犯罪。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戚火贵、曹秀康等腐败分子,他们在被揭露出来之前,都是权霸一方,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以党的化身、政权的代表出现在群众面前,试想如果这伙人没被揪出来,让他们继续掌握各级党政大权,后果是多么的不堪设想。更危险的是还有这  相似文献   

8.
茆永茂 《党风建设》2002,(12):18-19
腐败“托儿”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的“中间人”,他们穿梭于腐败交易的双方之间,为其牵线搭桥,帮其完成肮脏交易。虽然腐败的根子在贪官污吏自身,少数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是其自身贪婪所致,但是,腐败“托儿”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中确实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0.
如果翻开近年查处的腐败分子档案,就会发现这些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的。他们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其下属并不是全然不知。即使是“会上反腐倡廉,会下受贿捞钱”、“白天艰苦奋斗,晚上吃喝嫖赌”的隐蔽型,也并不是没有一个下属对其违法违纪行为全然不晓。如果在腐败分子刚学会用权力捞取好处之初,在腐败之欲刚刚滋生蔓延之时,其下属能及时给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背后     
翻看报纸杂志,经常能够看到腐败分子一个个翻船落马,有被处以极刑的,有被收监改造的,还有的在预感末日快到之时,自绝于世的,一句话:腐败分子没有好下场。但是,只要冷静思考一下,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腐败,其背后大有文章。那么,腐败的背后都是些什么呢?是贪欲。凡是腐败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贪婪。他们的欲望永无满足之时,他们对金钱的崇拜已经走火入魔。在贪欲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或利用职权把罪恶之手伸向国家财物,或利用职权为他人谋私益,然后再伸手索贿,或利用职权坑害百姓,中饱私囊。他们索贿到手10万元,还想弄100万;有了100万,还…  相似文献   

12.
遏制腐败必须提高"腐败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领域,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搞腐败也有一个成本收益问题,如果腐败者仅以微小的成本投入就能够获得大量的非法收入,并且被查处的几率很低,甚至可以“边腐边升”,“越腐越升”,就会诱使更多的人走向腐败深渊。只有不断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当“腐败成本”高于其收益时,才能真正使那些想涉足腐败的人望而却步,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一、必须提高腐败行为的直接成本所谓腐败的直接成本,即实施腐败行为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有的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紧靠一个电话、一张纸条就能任意开支国家的巨…  相似文献   

13.
在反腐败重拳势大力沉的打击下,许多腐败分子已纷纷落马。透过许多腐败分子和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和他们的背景资料,我们看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许多腐败分子正是由于其腐败手段“卓群”,才一步步爬到了高位,然后,再利用获取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有人把这种现象描述为“腐而优则胜”。  “腐而优则胜”现象的出现表明,腐败不仅存在着滋生蔓延的小环境,而且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有着相当的市场。这在给我们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加大惩治的力度,而且还应切实有效地逐步地铲除腐败…  相似文献   

14.
腐败,古已有之,“亚腐败”属新名词。“亚腐败”,有关专家这样解释: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虽还不到腐败那个火候,但已接近腐败的边缘,再发展下去,就和腐败接轨了。也就是思想已经腐化,行为上开始不检点,群众已有看法,但还未触及党纪国法。由此定义看,“亚腐败”就会表现有种种表现形式。从思想上看,一是不坚持原则,党性不强,立场不定;二是对腐败分子与腐败行为听之任之。从工作上看,一是有自由主义与官僚主义表现,形式主义严重;二是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对事业极不负责;三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行政无作为;四是搞小团伙,任人惟亲,浪费人力…  相似文献   

15.
知耻而后廉     
知耻是进步的开端,不知耻则是堕落的开始。古人云:“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此论精辟无比。看时下那些被人们称作“腐败分子”的人,他们之所以腐败,除了因法律法规有可乘之“空子”外,更重要的,乃是因为他们自身缺乏羞耻之心,用老百姓的话说,“人要不要脸,神仙也难管”。这一点在当今的腐败分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从新闻媒体上常看到一些案犯、大盗或巨贪被捉后仍不知自省,竟垂头丧气地连声说自己“不知法”,“是法盲”,真是“无耻之尤”。其实,他们哪里是“不知法”,分明是“不知耻”。例如,原汕尾市副市长马红妹竟腐败到连水果、鸡蛋、面包、  相似文献   

16.
我是湖北省老河口市老干部局干部。我认为,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违法违纪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根源是“权力寻租”、“权力资本”所产生的效应。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权力腐败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首先是隐蔽性。搞腐败的事情一般都是背着人干的。尤其是为官者,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躲避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其权力交易基本上不在八小时之内进行。相反,他们平时在单位往往表现得非常廉洁,在群众面前一副正人君子之样。然而一到“八小时之外”就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7.
杨青 《学习论坛》2003,(10):69-69,96
从腐败案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绝大多数的腐败主体都是受错误世界观的驱使 ,个人非法欲望膨胀 ,在从众、攀比、冒险等心态的刺激下 ,铤而走险 ,不择手段地受贿聚财。非法的个人欲望通过违纪行为而得到满足 ,使其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一、腐败主体不良心理的表现1.“刑不上大夫”的无惧心理。一些腐败分子十分信奉古代“刑不上大夫”的律条 ,自认为身居高位 ,属于“大夫”阶层 ,“刑”决不会上到自己头上。他们中有些人也确实看到社会上的腐败很少涉及到中高级领导干部 ,即使被揭露也是批评教育或以挽救为名 ,给予宽释。因此 ,在这些…  相似文献   

18.
王春 《廉政瞭望》2006,(1):39-41
说起人民群众憎恨的腐败分子,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多是一些位高权重之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在不知不觉充当着“巨贪”的角色,他们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腐败行为,就像上文所述,一名普普通通的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有不少人充当着“腐败中介”的角色。贾政放江西粮道时,本想做一个廉官,怎奈被手下一班人如李十儿等劝说得心无主见,任由他们胡作非为,致使日后落得个被朝廷抄家的下场。而凤姐,这个以泼辣著称的大总管,背着贾府上下,把府中的钱物拿去放高利贷赚取利息,中饱私囊,也是通过贴身丫头平儿和几个管家作中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贪官在搞腐败交易时,竟然也都有一个中介在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胡长清背后有个周雪华,成克杰背后有李平和周坤。这些腐败中介不仅是腐败分子的马前卒,也是拉腐败分子下水的直接力量。如果…  相似文献   

20.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赌也赌了,嫖也嫖了,玩也玩了,乐也乐了。人生不过如此———值了。”面对“厦门远华走私大案”等腐败案件中众多腐败分子如出一辙的腐化模式,有人私下里发出这样的感慨。古人云:“食、色,性也。”喜欢享乐似乎是人的天性。“口之欲食,耳之欲声,鼻之欲味,目之欲色。”肉体的每一个感官都有寻求快乐的欲望。腐败分子骄奢淫逸、吃喝玩乐的行为既满足了其肉体的欲望,似乎又顺应了其天性,在崇尚感官享乐的人眼里,自然很值得。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以来,这类看重感官享乐的人日渐增多。他们只相信“现时的快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