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定》提出深化改革需在哪些深层次问题上做文章?晓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深化改革,要敢于在深层次的问题上做文章,要标本兼治,全面推进。(1)这次《决定》明确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这抓住了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过去在中央文件中没有讲过的话。当然,过去在改革的实践中虽已接触到、触动到产权问题,并已进行所有制改革了,但是在理论上,长期以来一直回避说所有制改革,一些人甚至借产权改革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阻碍改革,似乎“坐着不动”才不流失,这次《决定》不再…  相似文献   

2.
11.如何继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出发,提出继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是:(1)职能转变仍不到位。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应当由企业、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事情;另一方面,有不少应当由政府负责的问题,政府又没有真正解决好。(2)机构臃肿、人浮  相似文献   

3.
4.问: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答:搞市场经济不可能回避产权。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单一的公有产权制度也已被包括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私有产权、外资产权、混合所有制产权等在内的多元化的产权制度取代。面对这种形势,进一步形成对各类财产包括界定权属、依法保护等在内的制度安排十分迫切。因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  相似文献   

4.
7.问:如何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要通过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要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5.
《实践》2003,(11):13-35
编者按: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湖北省理论信息中心主办刊物<信息与辅导>约请部分专家学者撰写了系列学习体会文章,本刊现予转载,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决定》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是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2008,(Z1):4-33
1.为什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议题?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党中央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出发,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考虑。  相似文献   

9.
《江淮》2008,(11)
1、为什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议题?党中央决定竞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06,(11):10-25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要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2001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次全会《决定》提出一系列新论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提出的一项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也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重要议题,专门进行研究并作出部署,看准了要害、抓住了关键、把握了根本,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时代要求。这次全会之所以专门研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由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现状所决定的。具体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执政5…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乡镇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4,(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深入学习理解《决定》精神,我们约请了参加《决定》起草的部分专家、学者,就《决定》的主要内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特别是《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编写了这组学习问答,供大家学习《决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4,(3):22-24
1.促进就业创业要建立哪些新的体制机制?就业始终是民生领域的重大问题,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4,(1):39-41
1.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为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了前提和平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最初步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0条,全面、正式地开始了“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03,(12):8-20
编者按: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本刊上期转载了系列专题文章,限于篇幅,现将余下专题刊出,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4,(1):52-52,52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为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了前提和平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最初步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0条,全面、正式地开始了“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理论,意义深远。其创新和突破值得关注。 一、新的改革观和发展观进一步升华 《决定》从总体上审视了我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问题,明确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4,(1):52-52,57-64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