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健 《法制与社会》2011,(9):111-112
贸易调整援助制度(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System,TAA)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该制度历经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尝试和完善之后现已基本成熟。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并以其在美国的实施为例,重点对该制度进行了价值分析,最后探讨了我国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贸易调整援助立法是建立在贸易自由化理论基础上并由国内贸易政治驱动的。学界将贸易调整援助项目视为美国贸易救济制度实际上是对其性质的认识不足。与美国传统进口救济措施有所不同的是,贸易调整援助制度从应然意义上讲属于贸易调整政策工具或措施,但从实然角度看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贸易自由化补偿机制。澄清误解对我国学习、借鉴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构建中国特色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经济形成了区域贸易自由化蓬勃发展而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却相对滞后的局面。本文在呈现“新区域主义”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新型PTAs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和多边贸易体制对其的规制,最后提出了新型PTAs和WTO贸易体制的协调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介绍了全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如何才能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其自身的不足。在我国旅游业日益开放的趋势下,讨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相应的自由化策略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服务化程度的加深,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领域,并且成为了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便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推动其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其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美国贸易法中独特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详细介绍了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人和企业获得援助的实体条件,程序规定及援助的具体形式。最后简要介绍该制度的效果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环境法律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淑萍 《中国法学》2002,(3):151-162
所谓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 ,实际上是指制订和实施何种国际贸易规则和环境政策 ,才能使国际贸易既不影响环境 ,又能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就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 ,它们既要积极参与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 ,冲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市场准入障碍 ,又要注意保护环境。为此 ,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坚持国家环境权的前提下 ,灵活采取各种环境政策和措施 ,以达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汤树梅 《法学家》2004,(2):102-107
贸易自由化被视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战后,在关贸总协定和WTO中,贸易自由化取得了巨大进展,关税处于历史性的低水平状态,其他非关税壁垒也得到进一步遏制,全球经济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即使所有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被消除,如果反竞争行为得不到规制,就会成为阻碍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另一种形式的壁垒,使通过政府间谈判而开放的国际市场因企业的反竞争行为重新被相互关闭和封锁起来.为使全球经济福利和效率最大化,贸易自由化政策必须与其他领域内的法律特别是最为重要的竞争法共同发挥作用.然问题在于,在较为完善的国际贸易法制促进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竞争法仍停留在各国各自为政以及双边和多边合作的阶段,缺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法体制.因此,为了避免因反竞争行为而导致贸易自由化倒退,有必要在完善各国内竞争法的同时,加快国际统一竞争立法的进程,而在WTO框架下建立国际竞争法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政法学刊》2019,(6):26-34
除了传统的"两反一保"等对外贸易措施外,贸易救济制度还包括贸易调整援助等对内贸易补偿机制。相比之下,贸易调整援助的调查程序更为便利、适用对象更为广泛、受益群体更具针对性、救济效果更具持续性,且不会加剧或升级贸易摩擦。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加速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等背景下,将贸易调整援助工作提上议程,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在构建中国贸易调整援助立法的进程中,须逐一破解制度体系、负责机构、适用对象、审批要件等各项难题。  相似文献   

10.
贸易自由化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决定了两者协调的必要性。两者在终极目标和利益主体上存在着可协调性,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环境政策必须坚持共同的义务与责任原则、差别的义务与责任原则、适度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和环境政策的整体经济性原则。WTO贸易与环境政策的协调发展过度关注环境问题,以及协调机制的内在缺陷,阻碍了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无益于以贸易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革完善协调机制,实现WTO贸易与环境政策协调发展模式中"贸易导向"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s (RTAs) have proliferated after the birth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these years, as the members of RTA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instruments and formalities of RTAs have been varied, and the scope of RTAs has been expanded. With regards to China, it has changed its traditional view and has been engaged positively in the building its own RTAs. Facing the competition from neighboring countries, China should construct an appropriate strategy on RTAs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out the derogation of mult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the RTA strategy should be led by national strategic interest, contain the involvement of various levels of trade agreements, enlarge the scope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d expand the potential realm of partners for cooperation, etc. Chen Bin was a joint doctoral student of Wuhan University (China) and l’Université Paul Cézanne Aix-Marseille III (France). Now, he is an editor of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of Wuhan University, a visiting scholar under the scholarship programme of UK foundation for Uniform Law of l’Institut International pour l’Unification du Droit Privé (Unidroit), a researcher under the doctoral scholarship programme of the Hagu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Law, a research fellow of Heidelberg Max Plank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Public Law and International Law, a research fellow under the Asser Research Fellowships Programme of T.M.C. Asser Instituut, a visiting fellow under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visiting fellows of Hamburg Max Plank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Mr. Chen is a member of th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SIEL), th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IA) and the Asian Competition Forum (ACF), and a researcher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e of Guangzhou Arbitration Court. Currentl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and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相似文献   

12.
曾令良 《法学研究》2004,26(5):117-128
当前各种区域贸易协定正在朝着跨地区、跨大陆、跨大洋的方向迅猛发展。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 ,既有历史上的法律漏洞 ,又有现实的政治安全、外交策略和经贸利益等因素的考虑。过多的区域贸易协定直接威胁着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和前景 ,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WTO的基石、精神和宗旨。区域贸易协定和最惠国待遇在多边贸易法律秩序中的“例外”和“基本原则”的法律定位 ,越来越变得只具有法律文字和理论上的意义。面对多边主义和区域主义的双重挑战 ,中国应主动适应、参与和利用这种双向并进趋势 ,力争在两条基本的发展轨道上实现“双赢”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西霞 《河北法学》2020,38(1):138-149
在全球形势深度变革的情势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体现出经济层面上的国际合作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国际法上的国际协定,因此在现行国际秩序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宜建立以自由贸易协定机制为支撑的“一带一路”长效合作机制。国家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法,可为多个议题设定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则,增加法律的确定性;同时又能借助自由贸易协定的机制创设功能,掌握区域性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并进而影响全球性国际规则的重构,这是全局性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4.
The recent proliferation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o bilateral and regional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Even more questionable is the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 among the other trading powers of the world, are leading the use of RTAs to the detriment and neglect of non-discriminatory trade liberalisation.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neo-colonialism may be the motivation for the use of RTAs by the USA and the EU as their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of choice within a broader competitive process for imperial domination of their preferential trading partne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is suggestion in order to propose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RTA practice of the USA and the EU.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建立的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TA争端解决机制是RTA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等实例出发考察了RTA争端解决机制对RTA运行的影响,并对CEPA以及我国对外签署的两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和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中智FTA)的争端解决机制,作了分析。RTA争端解决机制是保障RTA正常运行的核心,作为一种新型的RTA,CEPA应当构建正式的争端解决机制。CAFTA以及中智FTA的争端机制基本上顺应了世界RTA发展潮流,但也应当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近年以来,美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利用TRIPS协议的弹性规定,在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大量加入TRIPS-plus条款。这些条款通过对TRIPS的拓展以及限制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在药品的专利保护领域尤为突出。实践证明,TRIPS-plus条款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药品的可及性。我国作为大量依靠仿制药品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内立法以及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国际条约时,应当对TRIPS-plus条款保持高度警惕,审慎引入专利链接制度,为数据独占保护设置限制条件,保留强制许可、平行进口等TRIPS允许的弹性条款,尽量为国内政策预留一些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7.
TRIPS协议建立了全球统一的知识产权基准之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接着制定了两个因特网版权条约。国际知识产权法和政策多以双边、多边、地区性的形式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上达成更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协议的场合也从WIPO和WTO转向了自由贸易协议(FTAs),并且与知识产权条款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和食品安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绿色壁垒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确保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它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实施上的歧视性等特征。WTO对"绿色壁垒"问题进行了相关法律规制,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绿色壁垒对我国食品进出口的影响,我国应当从善用WTO规则、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出口以及加强自主产权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等方面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认为现有的TRIPS协议,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但其在知识产权执法实践方面仍然不完善。所以,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又发起并制定了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协议要求成员国强化打击假冒和盗版行为的力度,建立更高标准、更具体、更强硬的知识产权全球执法框架,并建立一个类似于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机构以外的理事机构。ACTA的签订必将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尤其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应认真分析协议可能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历史演进及理论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波 《现代法学》2006,28(3):121-129
国际劳工标准应否与国际贸易挂钩的争论由来已久,该问题依然是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实质在于发达国家意欲将国际劳工标准作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理论依据是解读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应加强国内劳动立法和执法,克服与避免此类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