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招录对象、改革招录程序、调整培养费用承担者和培养侧重点,实现了入学与入警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公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公安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警察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警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警察意识强化,有利于合格警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应针对警察岗位职业要求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警察意识包含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纪律意识、素质意识等要素,对警察从事公安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目前存在认识片面、培养效率低、形式和方法单一、校园文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公安院校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警察意识培养的特点,将其贯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深入研究其规律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警察礼仪教育是塑造良好警察形象、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立现代化警察队伍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应将警察礼仪课设置为通修课或必修课,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广泛采取示范法、实训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殷文洁 《传承》2014,(5):144-145
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使命、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意识培养在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学生的警察意识培养成果是个别性突出,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可以从加大相关课程规划和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构建人性化警务管理体系、充实教育实践环节等方面探索加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增强警察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意识是警务活动及其本质要求在警察头脑中的反映,其内容包括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奉献意识、群众意识、廉政意识和法治意识等。增强警察意识,能促进警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更好地完成职能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执法为民,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增强警察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警察意识是警察素质构成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对警察行为起着支配和调控作用。强化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合格公安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警察体育不能仅仅理解为身体的锻炼 ,还包括练就坚强的毅力 ,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 ,提高自身的战斗力。警察体育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 ,其针对性、技能性、实用性很强。要搞好警体教育 ,首先领导要重视 ,其次要有周密的教学计划以及较好的体育设施和经费保障 ,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不断培养他们参与警体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院校学生将来从警的特殊性要求使警务化管理成为必然。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能规范学生的言行、思想、身心,促使他们成才。但单向强调警务化管理存在一定片面性、不稳定性、非理性等弊端,不利学生全面发展。警务化管理要拓宽管理维度,注重学生能力、个性、身心培养,确立开放管理理念,发挥管理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体质几个方面目标。在教学中要以掌握技能、知识,提高体质为纽带,同时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应注意运动技能的选择和掌握及体质的增强应与公安工作结合起来,为公安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赵颖 《公安教育》2009,(6):62-64
当前,以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为目标的警察教育训练改革与探索,在各级公安机关、公安院校的努力下,得到了不断地推进与深化,特别是“大教育、大培养”观念的提出和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公安教育训练水平的提高,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培训效果。作为公安教育训练主渠道和生力军的公安院校,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与公安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警务化管理中介是警务化管理主、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联系媒介和转化过渡的中间环节.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运用好"一分为三"状态层次的中介思维,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中介主客体关系,使管理各方树立整体意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把警务化管理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按照中介系统有序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警务化管理网络;根据中介要素最优化理论,优化学校、社会、家庭的育人环境,为警务化管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波 《公安研究》2010,(7):82-87,94
警务化管理是独具特色的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共同的管理模式,藉此培养学生内部"令行禁止"的层级观念和警察职业共同体针对未来服务对象的信赖和权威,但是警务化管理的优势在多元文化和个体主义观念的冲击下正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可以根据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寻找警务化管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则应该根据服务型的警察职能定位重建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样对管理者的权威树立以及管理场所的构建提出挑战,合格管理者的选择、全景敞视主义管理场所的建设、时空控制和科学严格的规训与操练结合,以及基于对理性主义和知识维度的个人判断,是提升与改革警务化管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可按照"立足公安、服务政法,面向社会"的办学思路,依托公安专业办学优势,努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科,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公安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术科研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突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公安院校新生同时面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一名普通学生到一名预备警官的角色转变,在新入校的适应时期对公安院校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对公安院校学生的警务化管理要求可以与基于学生心理特点的人格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中队长的示范作用,树立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宣传公安实战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公安专业大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对《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立规目的简单、立规依据单一,其涉及的主体和警务管理对象在界定上含混不清,对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权途径几乎没有涉及。公安院校要加快警务化管理改革,在明确学生警务化管理“以条为主”体制的同时,增加“条块结合”、“全员育人”的条款。  相似文献   

16.
卢兆民 《公安教育》2014,(12):70-73
<正>在当前警务管理模式下,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公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培养与造就业务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不但是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还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公安本科院校采用导师制是对当前公安教育的一项有益尝试与创新。早在十三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便出现了最早的导师制形式,它们以学院为基本单位,通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学员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中部分学员易出现不服从管理、唯我独尊、人际关系紧张、脾气暴躁甚至行为冲动等违背警察素质要求的"失范现象"。要提高学员的警察意识,公安院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针对学员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加强"失范"学员宗旨教育,提高无私奉献意识;培养全局意识,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锤炼意志品德,提高防腐拒变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体改生在培训过程中暴露出警察意识缺失问题,应加强公安院校体改生忠诚意识、服务意识、法纪意识、奉献意识、风险意识、团队意识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警察角色培养有效化途径之社会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宏歆 《公安教育》2005,(10):50-52
当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断,犯罪现象出现新情况之际,如何使公安院校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有效发挥其打击与预防犯罪的战斗作用,出色地扮演好警察角色,是公安院校乃至每一个未来的警察角色扮演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公安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的摇篮,肩负着警察角色社会化的使命,是决定警察角色行为实现的重要过程。警察角色培养的有效化,取决于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模式、科学的内容体系与多维度的教育途径。一、教育目标与模式选择警察职业群体目标是通过其群体构成——警察角色行为实现的,警察角色行为取决于其角色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世界警务进入第四次改革浪潮,各国警务改革努力从理性的角度反思警务建设的缺陷,以期能适应世界警务发展的需要。综合世界现行警察体制的优劣,结合我国公安机关的实际特点,我国警察体制应朝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省级以上公安机关实行以块为主,基层公安机关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