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交流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为例,探讨其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视野人才的意义,及对建设创新型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全面系统地梳理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现状,理性把握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主题和内容,深刻反思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价值.依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期刊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呈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现状,进而剖析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及观点.研究表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包括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主要模式、国家战略和建设路径.学术界亟需增强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绘制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一流建设要有“形”更要有“魂”,把“中国特色”注入到大学建设的“魂”中,体现中国一流大学的学术自觉和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探索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展模式,贡献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丰富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文精神作为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体现了大学的品质和地位。一流大学更意味着一种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气质;而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精神的缺失和人文教育边缘化的现象日益明显,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阻碍。因此,重新探讨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高校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探索人文精神建设的途径,成为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坚持党管人才努力营造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体制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以才强,政以才治。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的人才素质高,谁的竞争力就强。世界各国都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选之策,在加紧培养本国人才的同时,面向全球攫取本国急需的高科技人才。在国内省内,各地也纷纷抢抓机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大力度,培养、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经过20多年的建  相似文献   

6.
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大发展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基础,创新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坚守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遵守教育、知识和人的发展规律,困守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加快理论、科技、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是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期间,吉林大学将努力抓好“五大任务”,以“十三五”规划为蓝图,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云南努力创建的一流大学将分为世界一流大学、全国一流大学和全省一流大学三种类型。这意味着全省所有本科高校都是参与者,创建一流大学既是云南省曲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曲靖市打造云南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校长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校长选聘机制是选拔任用合格校长的制度性保证。本文研究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遴选机制和聘用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龙头,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的布局、学科建设思想、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管理和基础条件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大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高校综合改革有何关系?高校综合改革是统筹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综合改革就是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注入“中国特色”新内涵;综合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体制创新为核心、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治理体系完善为关键的改革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推进高校综合改革与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