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社会观护制度是人民法院在长期的未成年人审判中探索建立起来的一项新制度,适用于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权益案件。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在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工作的经验,形成了具有长宁特色的社会观护"一二三四"的工作体系。社会观护体现了未成年人民事审判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性价值,但在工作效率、制度规范、评价体系、配套机制等四个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完善路径,为进一步推进该制度的深入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厘清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观护制度是人民法院在长期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中探索建立起来的一项新制度,起源于刑事司法理念、发展于涉少民事审判、整合于家事审判,在家事案件审理中起到了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闵行法院)经过数年来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具有闵行特色的社会观护工作机制流程。但面对家事审判改革,检视现行制度仍存在程序性规范缺失、职能界定不明、法律地位模糊、激励评价机制欠缺等问题。本文以上海闵行法院运用社会观护制度实例为样本进行分析,厘清思路以期进一步推进社会观护制度整合运用及深入发展并提出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羁押"、"管教"等强制色彩较强的用语,"观护"更加契合"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立法和政策规定。一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相关职能机构坚持先行先试,加强探索,逐步形成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有利于涉罪未成年人深刻悔罪、回归社会的社会观护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少年司法资源的共享,有力推动了司法文明的进步。尽管在建立健全和规范化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严重制约和影响观护制度发展的瓶颈问题,但随着修改后的刑诉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社会观护体系进入了新的蓬勃发展的阶段,逐渐走向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少年民事审判应遵循优先保护理念、特别保护理念和共同保护理念。第二部分对完善少年民事审判制度提出以下构想:一是建立未成年当事人出庭制度;二是全面建立社会观护员制度;三是建立诉讼指引制度。第三部分论述在大中城市全面设立具有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庭是进一步提高少年民事审判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地区的外役监狱和观护制度摒弃了传统刑罚对服刑人员重惩罚报应、轻教育预防的行刑理念,坚持对服刑人员惩罚与教育并重,并侧重对其进行教育感化以及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社会观护,有利于训练和提高服刑人员尽快适应社会、回归社会的能力,降低了他们被侵害或者恶逆变的风险,提高了社会防卫能力,有助于犯罪的预防。这些实践对于大陆地区的监狱改革和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大陆地区应该从中央法律层面制定《犯罪者预防更生法》和《社区矫正法》,不仅要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更生保护,也要注重对成人的更生保护,全方位构筑预防犯罪和社会安全网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于1988年颁布了第一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这部法律不断重申教育与保护的理念,在充分性、最小伤害、去污名化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许多创新措施,并不断完善从侦查、检察到审判的环节,将未成年人尽可能地分流到刑罚体系之外,采用替代刑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社会观护。该法始终将未成年人权利放在第一位,具有司法保护和福利的双重性,是意大利少年司法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基础,在意大利少年司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约翰·文森特是世所公认的英国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在布尔所构建的国际社会的框架里,研究了国际社会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干涉与人权问题。文森特通过这两大主题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国际社会行为体、国家合法性、正义与秩序、主权与人权及人道主义干涉等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探讨国际社会性质的变化。在布尔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文森特发展了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探望监督人制度的创设,既是未成年人司法理念的体现,也是儿童福利最大化和优化审判质效的需要,而且,探望监督人化解疑难探望权纠纷已经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探望监督人制度具有调查、调解和监督等职能,与美国、法国的相关措施相比,我们创设的探望监督人制度具有手段和缓有利于矛盾化解、深入家庭有利于子女保护和功能全面有利于司法审判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探望监督人制度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法院确定与当事人选定相结合、社会探望监督人与亲朋探望监督人相结合、探望监督人与社会观护员相结合,以及协助审理职能与社会延伸职能相结合。作为一项特色司法制度,探望监督人制度应进一步深化、细化,并着力推进立法进程,使之成为一项正式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法总则》第36条对于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撤销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非此即彼的判决结果恐无法有效平衡被监护人利益保护与维持监护关系稳定之间的关系,无法应对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实践中侵害未成年子女特有财产、损害子女权益的状况频发,救济途径有限。可借鉴域外经验,设立监护职责部分撤销制度;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人身监护职责和财产监护职责的具体内容,从财产监护职责入手,确立出具财产目录和财产管理汇报制度,并完善法院主动审查机制,确保监护职责撤销与调查评估、心理干预、社会观护、案后回访等机制稳妥衔接。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刑事强制措施之一的逮捕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缺陷,对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机关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充分阐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改革的依据必要性和现实必要性基础上,对构建新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殊审查逮捕制度进行了初步设计,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目前还处于局部的试行之中。这一制度对预防犯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要探索和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应占有其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少年观护制度属于少年司法、社区犯罪矫治的重要一环。少年观护制度(或称"少年调查保护制度",简称"调保制度")隶属于法院(院方)所掌理;至于成年观护制度则隶属于法院检察署(检方)所掌理。"少年观护制度"的服务对象,专指触法少年或曝险少年(简称"少年")而言。至于少年观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则涵盖审前调查、保护管束,其他监督、辅导以及保护事宜。  相似文献   

13.
宋丹 《工会博览》2008,(10):79-80
翰林院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该制度自唐朝创立,历朝有所因革损益,至明朝趋于成熟。明代翰林院集唐宋以降翰林院制度之大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翰林院制度无论在政治上、学术上和文化上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罪犯的假释率远低于减刑率,其实,假释时罪犯的激励作用大于减刑。为了充分发挥假释的积极作用,应当在现行的“酌定假设”的制度基础上,补充“法定假释”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对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问题应慎重选择,在肯定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基础上加以改造和重构,以此作为未成年人劳教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针对实践中未成年人劳动教养封闭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将社区矫正引入劳动教养制度,将未成年劳教人员作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以构建适合其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的社区矫正模式,使得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其教育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今国际社会,国际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与日俱增。这就要求作为正在和平崛起的世界大国的中国不仅要全面参与国际制度,在现有的国际制度框架内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且要力争在构建国际制度时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这不仅是维护中国日益全球化的国家利益的需求,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责任所在。本文旨在从国际制度的构建机制入手,阐述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所应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域外少年审判制度之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英、德、日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少年审判制度建立起步早,体系完备,在审判理念、立法模式、审判机构、审判管辖、审判流程、处遇体系等方面对于完善我国少年审判制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启示:应树立以教育代替惩罚、以少年利益为中心的审判理念;构建独立、完备、富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采取多元化模式,建立独立的少年审判机构;将虞犯少年纳入少年法院的管辖范围之内;建立庭前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监护人出庭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简化审制度、前科消灭制度等;构建完备的少年处遇体系,且以保护处分为主,以刑事处分为辅。  相似文献   

18.
陈果 《工会博览》2009,(10):59-59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高校未来绩效提高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构建科学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蕊瑗 《工会博览》2009,(7):173-173
在介绍对明代廉政制度进行的基础上,对明代廉政制度作出了分析和评价,以期对中国当前廉政制度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社会援助已纳入国际刑事人权保障的范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日臻完善,为被害人获得社会援助提供了现实保障。本文在对比国外被害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础上,评析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期对我国被害人社会援助制度的构建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