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美关系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又不断产生新矛盾的过程.中美在世界大棋盘上博弈,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将在今后一二十年左右世界大势.中美在亚太地区博弈.美国通过在该地区“拉帮结派”增大其总体战略力量,并希望中国“四面树敌”.中国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应在不同维度的周边外交棋盘上以平等态度睦邻、友邻、尊邻,努力“四面争友”,避免将周边国家进一步推向美国全球战略的怀抱.中美在各自的特殊时期博弈.两国都对外部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都缺乏对对方的信任.同时,影响两国外交的国内因素也日趋多元、复杂.中国的战略对策必须建立在对美国真实战略意图的准确把握之上,否则就可能上大当、吃大亏.中美在日益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中博弈.中国必须改变仅仅以国内生产总值和军费多少来衡量国家实力的浅薄认识,对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判断,必须以准确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作为基础.战略制定者必须对现代科技具有深刻理解,才能对中美总体实力对比做出准确判断.中美在信息网络化空间博弈.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中美关系中日益凸显出来,并严重影响着双方对威胁的理解.中美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博弈.尽管五角大楼曾预计战争将在2020年“定义”人类生活,但也有美国学者认为2012年至2022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中美创新之战”,因为理智最终会占上风,人类会以创新与技术来解决真正重大的问题:人的生存而非杀戮.  相似文献   

2.
战略意图是一国在外交政策中如何利用自己的实力实现目标的打算或规划.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家战略意图分为维护现状和修正主义两种,实质上蕴含了新兴大国和主导大国之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模式.中美元首的庄园峰会就推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总体概念”,为中美跳出大国政治的悲剧指明了方向,但双方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疑虑被认为是一大阻碍因素.中美战略互疑的根源在于国际结构的变动、两国国内制度文化的差异和领导人因素.在三个层次的原因中,前两个因素既独立存在,又主要通过第三个因素发挥作用.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事在人为”.文章认为,中美缓解战略互疑、建立战略互信也必须坚持事在人为的逻辑,以核和平与相互依赖为基底,充分发挥领导人的作用,加强战略沟通,相互尊重核心利益,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各层次各领域的沟通交流机制建设,推进入文交流,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反映了近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极端重要性,也具有现实可能性。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应对双方战略互疑,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拓展双方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几乎席卷全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受到重创。美国一方面需要中国的帮助,向中国大举借债,在外交领域向中国示好,另一方面转过身来就发动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抑制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阻碍中国新技术企业向美国的出口,以此作为恢复美国经济、保持美国竞争优势的战略措施。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摩擦更加剧烈,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企业须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美国对华政策深度调整的结果,根源于中美关系框架内不同性质的力量发生实质演变。中美货物贸易逆差是全球价值链体系内东亚区域整合的必然结果,因而具有很强的不可逆特征。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的时机选择体现了其战略考量。作为中美关系中重要的正面力量,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在不断弱化,政治、安全等负面力量不断发酵并呈现出主导中美关系走向的态势。此次中美史诗级贸易摩擦是美国社会对华负面力量不断叠加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文明的冲突”加剧了中美关系正负力量失衡并使天平逐渐向负面力量倾斜。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基于发展视角提出中国理性客观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因此两国关系就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06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出发,分析次贷危机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极为复杂,中美关系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今后也不可能坦途一片。仔细分析两国关系的坎坷历程,总的趋势还是积极向好的,中美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的苏美关系。中美之间正在形成的新型大国关系,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时代需求,具有许多新的特征:双方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交往密切但互信度有限,在经贸金融领域广泛合作但冲突和纷争持续不已,在人文领域中深化交流,相互影响又彼此设防,在国际事务中责任相同、诉求相近但也常常立场相左。所以,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基础既牢固又脆弱,双方对此必须有清醒估计,都有责任精心进行维护和经营。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就当前而言,首先要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美国应站在全球战略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谨言慎行,真正践行两国领导人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做出的“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21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的庄严承诺,努力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 70年代初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被打开后 ,为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开辟了道路 ;80年代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但其间还时有起伏 ;90年代 ,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大步发展 ,已经成为支撑中美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流建构主义对国家身份的观点,就中美在过去六十多年中的互动模式提出三个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对中国和美国如何看待当今的世界格局以及如何定位对方,并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在中美贸易战这一引起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中,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实力地位已迅速增长,但在分析中美双方的目标和动机时,观点却差异极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分歧,一种可信的原因在于各方判断中美关系所依据的理论有较大差异,依据不同理论进行前景推导,而得出了多样化的前瞻性结论。中美双方应评估引发彼此利益增减的因素到底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把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是认清中美贸易摩擦实质的逻辑前提;把握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是透视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逻辑基础;把握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廓清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三大错误归因的逻辑保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全面了解中美关系走向的基本遵循;充分理解和掌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作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美在台既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利益,又有某些互相交叉的利益.这决定了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不时爆发冲突,但又不至于造成中美关系的完全破裂和全面对抗.从近中期看,双方共同的利益较多,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迫近,特别是台独势力的膨胀及外国干涉的加深,中美在台利益的冲突将会明显增多,甚至有可能激化.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的全局、中美关系的全局出发,中国一直十分重视中美关系,在1997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正式国事访问,双方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为中美关系的未来确定了目标和发展方向,但是中美关系也总是参杂着许多不和谐因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崛起态势“如火如荼”,美国首强地位“自恐不保”,中美关系逼近“振荡期”,业已存在的现实摩擦与可能爆发的矛盾冲突亟待有效的手段予以管控,相互疑虑日益增长的趋势亟需特别的渠道予以扭转,实现这些目标刻不容缓。正如1972年历史性开启中美关系的对话那样,中美急需切实管用的沟通对话机制,通过经常性、机制性的接触,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安全乃至军事关系的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控制风险的扩大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应运而生,因之而兴,为推进中美关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对话机制也有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由此,如何深化中美对话机制、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营造好的氛围,值得我们思考并为此提出见解、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是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项目“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迄今已有7年时间。不久前,合作双方特别是就第三阶段研究“1969-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探讨,涉及诸如:1969-1972年的中美关系;1973-1979年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中的苏联因素;海峡两岸内部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初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组织而言,危机是难以彻底杜绝的;要想安然度过危机、将损失降到最低,需要具备上佳的危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阶段,可以借鉴风险管理的一些做法,如其流程和策略等。风险管理起源于保险业,是指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处理并对其进行监控的过程,其流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处理以及监控;应对风险的策略有:避免、缩减、转移、保持或接受。把风险管理作为危机管理的起点,改变了传统的危机管理“刺激—反应”的较为被动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任务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双方商务谈判越来越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美两国在谈判中表现出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以及习惯爱好都有所不同。本文重点从中美双方在谈判目的、性格特征及沟通方式、对待合同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了解了双方在谈判风格中存在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消除在谈判中可能产生的误解,更加顺利地进行中美商务谈判。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管理中的危机公关是指公安机关面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旨在减少危机破坏程度的沟通信息和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关战略。公安机关危机公关主要有以下形态: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公关形态;公安机关行为不当造成的公关形态;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公关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发展迅猛,主要涉及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一般理论;危机管理中的决策、信息、法律、体系建构等问题,在国际关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法律、信息管理、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中展开。从研究取向、研究方法以及对实践问题的回应上看,这些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当前的体制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危机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宫力博士的新著《跨越鸿沟—1969~1979年中美关系的演变》(近期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颇具新意的中美关系史论著。 中美建交,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以及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再现、分析、评价这一段历史,是史学工作者面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