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屋按揭制度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担保融资购房的方式。据调查,在我国的离婚诉讼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按揭房屋的分割。鉴于房屋之于社会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及司法实践存在的种种问题,2011年我国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其中第十条对按揭房屋的分割作出了统一规定。但是现有的法律规定仍然不能完全涵盖私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类婚前按揭房屋纠纷,加之因房屋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分割方式也会不同,所以针对于各类按揭房屋的权属认定及分割方式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丁渤海 《法制与社会》2011,(24):129-130
行政诉讼原告是行政诉讼参加人的重要构成部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标准和实际认定,与行政审判程序的启动密切相关,影响甚至决定着行政诉讼中司法管辖权的领域及公民获得司法救济的范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我国现行法规制下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探讨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发展与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康敏 《法制与社会》2013,(3):108-109
随着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增长和向前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中的房屋拆迁问题也逐渐成为这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建设中需对公民所居住的房屋进行拆迁改造,这就必然会侵犯到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和谐的因素。而在房屋拆迁中矛盾最尖锐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对公民拆迁的补偿。本文拟通过对现行我国拆迁政策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对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雷 《当代法学》2021,35(3):68-77
投诉举报类行政诉讼案件的难点在于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的认定.现行标准存在局限性,无法在中国的司法场域内实现逻辑自洽.其中,"私益一公益"认定标准过于宽泛,可能将一部分不正当的、不应予以保护的利益纳入保护范围,而保护规范理论则过于狭窄,会排除一部分正当的、应受保护的利益.因此,对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判断应回归"利害关系"这...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公益诉讼是议论较多、众所瞩目的问题之一.在这众多的问题中,原告资格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实践,在坚实的法理基础上力图建构以检察机关为原告主体的公益诉讼制度,妥善解决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行政诉讼为主观诉讼,决定了原告资格与私主体实体法上的法律地位密切关联。私主体针对公权力在实体法上的法律地位有两种,即主观权利与合法利益,在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主要是确认是否为合法利益的实际享有者。原告资格与诉的利益同为诉讼要件,行政法官依据“差别性”与“限定性”标准判断原告是否享有实体法上的合法利益,根据判决能否为原告带来实际好处审查是否具有诉的利益。在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确认需首先明确行政诉讼的定位,加强诉权理论的研究,探讨行政相对人实体法上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原告资格之间的关系,构建体系化的行政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股东资格的认定与维权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相关的司法实践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张绍政 《法制与社会》2011,(13):109+122-109,122
公益诉讼作为学界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对其展开了不少的讨论。即便如此,也难逃对其认知错误。从理论上讲,作为公益诉讼之一的经济公益诉讼也难免存在理论瑕疵。本文试图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以期能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常亮 《法制与社会》2013,(6):95+107
当前,我国有限公司司法实践中股东资格认定存在问题很大。为提现我国司法基本原则,维护有限公司司法稳定,本文对我国有限公司其股东资格认定标准展开了分析和探究。其主要是分析资格认定标准和原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他的稳定性不言而喻。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股东权利义务行使也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运作。但哪些人是公司的股东,哪些人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哪些人表面上看是公司的股东,其实并不如此。这些都是公司运作、公司治理首先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即股东资格的认定。只有在认定了股东资格、确认了何人是股东以后,才能使股东正确行使股东权,进而发挥公司股东会的作用,正确引导公司运行。  相似文献   

11.
12.
隐名股东起源于隐名合伙,它根源于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和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因为隐名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远远小于显明投资者,尽管其要违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其股东资格的地位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其权利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侵犯,但是隐名投资者的数量依然在增加。认定其股东资格,是保护其最基本的方法,本文对能够认定股东资格的五大要素和学术界的两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合理的方法进行认定其股东资格。  相似文献   

13.
一 我国的公房制度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学家称之为“制度创新”的重大变革,包括产权变革以及公房的居住使用权等他项权利的确立。这场变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包括公证、审判、仲裁在内的司法、执法实践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公房制度的这场变革虽然在地域上是全国性的,却是在立法准备不足的背景下推出的。而依照法学基本原理,作为公民私有财产的不动产所有权及他项权利的取得在法律上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源于民法,如买卖、赠与等;二是源于行政法,如政府对公务人员的福利分配、奖励等。但由于我国…  相似文献   

14.
就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而言,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7号对"利害关系"的标准界定模糊不清,且将是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视为原告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此种"利益人诉讼"的认定方式不仅未能清晰地阐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识框架,还可能导致许多本可通过民事救济方式解决的纠纷涌入行政救济的管道,因而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在行政举报案件原告资格的认定上,我国应当确立"受害人诉讼"模式,不予承认独立的程序请求权,遵循"主观公权利—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权益保护的必要性"的三层次构造,进而恪守我国个人权利诉讼的基本定位,避免司法权在公法保护义务的判断上形成对立法权的僭越,建构权益受侵害认定的类型化,维护行政诉讼与其他救济机制的必要分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反垄断法》的生效实施,我国的反垄断民事案件逐渐增多。面对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法院在审判实践中还缺乏足够的司法应对能力,主要表现为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和司法经验的匮乏。由于反垄断民事诉讼在域外竞争法较为完善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丰富的立法和审判经验,所以借鉴他国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以比较法为视角,借鉴域外立法和实践,并立足我国基本情况,指出阐明标准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艾晨 《法制与社会》2013,(15):126-127
本文通过对比阐述三个关于行政诉讼法中原告资格的案例,深入探究行政诉讼中原告资格认定的标准,并通过"利害关系"为核心的认定方法,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相对人权益为目的,从而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程序及其实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徐蓉 《中国律师》2005,(9):73-75
一、认定股东资格的法律依据与事实依据(一)股东资格可以从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二个方面把握。1、股东资格的法律依据,是指《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获得股东资格的主体条件,法律条件主要解决什么样的人在怎样的身份条件下及法定条件下可以获得股东资格,不具备怎样的身份条件就不能获得股东资格,即确定可以获得股东资格的积极条件和不能获得股东资格的消极条件。2、股东资格的事实依据,是指符合股东资格法律依据的主体怎样才能获得股东资格的事实原因,即在现实中具备怎样的事实才可真正成为公司股东。关于股东资格获得的事实依据也…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是行政法学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探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构建过程中,原告资格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而现实的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都要求我国立法应当赋予公民个人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赋予公民诉权的同时也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王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3,(31):222-222,230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房屋拆迁问题,房屋拆迁问题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解决不好很容易引起社会问题,威胁社会长久安定.所以我们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对城市房屋拆迁进行规范,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20.
孙赓 《中国律师》2012,(8):65-67
《公司法》实施以来,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以及相关问题,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素有争议。笔者以现行《公司法》、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案例裁判意见为依据,对此作一实证分析。一、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纵观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关于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主张:一是全部要件说。这种观点认为,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范,认定股东资格应具备下述全部要件:(1)签署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