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真菌代谢产物引起小猪阴道炎早在1927年美国已有报道。Mckay于1952年首次从引起猪外阴道炎的霉大麦饲料中分离出禾本科镰孢。Stop等人(1962)证明禾本科镰孢的毒素对子宫具有活性;Christensen等人认为该有毒物质具有雌激素作用。Mirocha等人于1967年研究了镰孢毒素对牛的作用,发现禾本科镰孢的提取物能降低人工受精率。1963年提取出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纯结晶,1968年完成了该毒素的人工合成。同玉米赤霉烯酮分子结构相似的其他大环次级代谢产物也已从一些真菌中分离出来。如弯孢霉素(Curvularin),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组制备了F-2毒素人工抗原F-2-BSA和F-2-OA。用F-2-BSA免疫家兔,获得特异性抗血清,I-ELISA测定,效价为2.56×10~4。抑制试验证明,抗体的敏感度为4.0ng/ml,对其衍生物玉米赤霉烯醇为20.0ng/ml。  相似文献   

3.
用F-2-BSA人工抗原免疫Balb/c鼠,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6株分泌抗F-2毒素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抗体滴度为2084~×(4H_8)、256~×(6H_9、4H_3、2H_5、2C_8)、16~×(3F_(10));腹水抗体滴度为10~(-9)(4H_3、4H_8),10~(-8)(2H_5)、10~(-7)(6H_9)、10~(-6)(2C_8)、10~(-5)(3F_(10))。用竞争间接ELISA法测定6株McAb对F-2毒素的敏感度为0.8~0.3ng/ml。该抗体与同系物(玉米赤霉烯醇)交叉反应率为9.0%~1.3%。6株McAb均属IgG类。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和冻存复苏后,分泌抗体稳定。纯化抗体在37℃保存12天稳定。  相似文献   

4.
用发霉的玉米做饲料,容易引起畜、禽中毒发病。但霉玉米引起鹿中毒的报道则少见。1979年6月下旬,我县第一鹿场饲养的梅花鹿发生了霉玉米中毒,先后死亡了11只。 (一)病因调查 该鹿场共饲养梅花鹿  相似文献   

5.
从引起奶牛流产的霉变饲料中检出真菌31种,涉及11个属,其中串珠镰孢每克饲料达10~5个孢子。其饲料经过提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检出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孢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经过层析获得纯毒素。纯毒素皮下接种怀孕小白鼠,引起7/8流产。  相似文献   

6.
仔猪霉玉米中毒的诊治王凯张勤文(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青霉菌引起的中毒报道较少,作者曾遇到一起以青霉菌污染为主的霉玉米引起的仔猪中毒病例。1发病情况青海某试验猪场1996年10月从外地购进4t玉米,购回后发现底层有大量霉变,经凉晒后另加部...  相似文献   

7.
猪的霉玉米中毒死亡率较高,笔者近来用中西药共治7例,均痊愈。症状 猪饲喂霉变玉米7~20天左右发病,霉变玉米比例为10~40%不等。饲喂后猪只仅见吃食减少,随后突然不食,精神沉郁,嗜睡,趴在地上不愿走动,眼结膜潮红,口色淡白,有的口腔溃疡,咽部肿胀充血,鼻镜干燥,阴户红肿、充血。粪便干燥带有粘液和少量血液,体温偏低。心脏节律不齐,心音微弱,心跳100~148次/分。中毒严重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8.
东台市公园猴群发生以视力减退、嘴唇麻痹、流涎、共济失调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组织切片检查 ,并结合长期饲喂霉变玉米 ,诊断为霉玉米中毒。发病情况 猴群于 1999年 12月底开始发病 ,病初精神萎顿 ,低头嗜睡 ,视力减退 ,严重的病猴视力消失 ,嘴唇麻痹 ,吞咽困难 ,流涎 ,步态不稳 ,共济失调 ;严重者蜷缩于一角 ,最后衰竭死亡 ;前后死亡 11只 ,病程达 1个月。经检查 ,饲喂的玉米已发生霉变。剖检病变 皮下脂肪黄染 ,肝肿胀、硬化、表面散在有许多黄色粒状的小结节 ;胃粘膜发生出血溃疡 ,有弥漫性坏死灶 ;肾、脾出血。…  相似文献   

9.
1928年Mcnutt等首次报道了猪的霉玉米中毒,可引起外阴异常肥大,阴道外翻,乳腺胀大等雌性发情症状,怀孕母猪吃入有毒饲料后还可引起流产。此后,国外学者相继报道了动物饲喂发霉谷物可引起生殖系统相同症状的病例,还观察到幼龄公猪霉玉米中毒后睾丸发生萎缩,乳腺扩大。经过深入研究,从霉玉米中分离出玉米赤霉菌,并证实此菌的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稀酮(Zearalenone)乃是引起霉玉米中毒的病因。我们于1980年8月,在一次猪的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研究了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连续6d注射25mg/kgZEA后,试验小鼠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胸腺明显萎缩,胸腺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峰,脾指数降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淋巴细胞未见典型的凋亡峰;单次注射50mg/kgZEA48h后,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均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均显著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2/M期;连续3d注射50mg/kgZEA后,小鼠胸腺和脾出现病理性变化,表现为胸腺皮质减少,髓质增多,脾白髓萎缩,局灶性坏死等。证明ZEA对小鼠胸腺和脾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大鼠原代睾丸支持细胞为材料,用0(对照组)、5、10、20 mol/L的玉米赤霉烯酮(ZEA)进行染毒,24 h后,通过彗星试验观、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ZEA对细胞DNA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ZEA浓度的增加,DNA彗星样拖尾现象逐渐明显,与对照组比较,10 mol/L和20 mol/L ZEA剂量组的细胞的彗星拖尾尾长、尾部DNA含量比例和尾矩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0 mol/L和20mol/L ZEA剂量组γ-H2AX焦点数量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染毒组γ-H2AX、P53、P21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能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DNA损伤,这一过程能激活P-ATM→P53→P21信号通路,促使细胞发生生长阻滞并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年秋季,我省扬州地区太兴、江都、太县、靖江各县及盐城、南通专区等旱作地区,生猪发生所谓“黄肝病”。据不完全统计,仅扬州专区病猪总数即达五万头以上,死亡数超过一万五千头。其中以太兴县最为严重,病情遍及全县35个公社。对当年生猪发展带来一定损失。在猪发病同时,狗也发生类似的疾病,死亡情况比猪严重。 为了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省、地革委会及时组织省农科所、原南京农学院、原苏北农学院有关人员至太兴、江都等地进行防治。在当地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毒性机制中细胞焦亡与凋亡间的关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ZEA(0、5、10、15μg/m L)处理细胞24 h以及ZEA(15μg/m L)与乙酰半胱氨酸(NAC,1 mmol/L)或Z-YVAD-FMK(10μmol/L)联合作用24 h。采用CCK-8法检测存活率;微板法测定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剪切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显示,ZEA引起IPEC-J2细胞存活率降低和LDH含量升高,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与0μg/m L组比较,ZEA处理后细胞中剪切的Caspase-1、IL-18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NAC孵育显著降低了ZEA处理细胞的ROS水平、剪切的Caspase-1蛋白表达以...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白藜芦醇(RSV)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致睾丸支持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系TM4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ZEA组(20μmol/L)、RSV组(5μmol/L)、ZEA+RSV组(5μmol/L RSV处理30 min后+20μmol/L ZEA),24 h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力,免疫荧光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Western-blot检测Fas/FasL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极显著抑制TM4细胞活性(P0.01),增加细胞凋亡率及提高ROS、SOD和MDA水平(P0.01),并能够显著增加Fas/Fas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asL、FADD、Cleaved-caspase8的表达水平(P0.05),极显著增加Fas的表达水平(P0.01);与ZEA组相比,ZEA+RSV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ROS和MDA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Fas、FasL表达下调(P0.01和P0.05)。结果表明,RSV可有效减轻ZEA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并能够通过调控Fas/FasL通路缓解ZEA诱导的睾丸支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镰刀菌毒素主要包括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雌性发情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两大类。有关这两类毒素对畜禽免疫性能的影响,国外已有不少研究报告。但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发现,在他们的试验中饲料的毒素含量都远远超过自然污染的量,并且试验期短。换言之,这些试验的条件与实际生产情况有很大距离。为了探讨在实际生产情况下镰刀菌毒素对畜禽免疫性能的影响,我们选用F-2和T-2(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两种毒素,研究雏鸡长期低剂量摄入条件下对鸡新城疫病毒抗体滴度的影响,为提高鸡群的抗病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诱导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凋亡的影响,试验以分离大鼠原代SC为材料,不同浓度ZEA处理SC 24 h,采用CCK-8法观察支持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影响,q RT-PCR检测Fas、Fas L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Fas、Fas L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ZEA浓度的升高,睾丸支持细胞的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20 mol/L ZEA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呈极显著升高(P0.01);q RT-PCR结果分析显示,10、20 mol/L染毒组细胞Fas和Fas L转录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凋亡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 mol/L以上ZEA染毒组Fas、Fas L、FADD、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可以通过Fas/Fas L途径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本试验以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系为对象,研究了ZEA对睾丸支持细胞自噬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分别以浓度为0、0.1、1、10、20、30 mol/L的ZEA进行染毒,24 h后,利用CCK-8、激光共聚焦,透射电镜、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了ZEA对TM4细胞的存活率、自噬,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MAPK信号通路与自噬的相互关系。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着ZEA浓度的升高,TM4细胞内LC3聚点数量显著升高,酸性囊泡的个数增多;Western-blot结果显示,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ATG5、ATG7表达显著升高,而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或P0.01);MAPK信号通路中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加入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后,ZEA诱导TM4自噬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玉米赤霉烯酮可以诱导TM4细胞产生自噬,且发生自噬与ER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霉形体 (Mycoplasma)是软皮体纲 (Mollicutes)霉形体目(Mycoplasmatales)中的一类原核微生物[1] 。霉形体及霉形体病的研究 ,始于 1898年Nocard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灶中分离出该种病原体 ,至今已愈百年 ,但早期由于诸多因素 ,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1962年Chanock及Hayflick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离肺炎霉形体获成功后 ,霉形体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资料报道 ,截至 2 0 0 0年分离出的霉形体达 160种 ,遍布世界各地[2 ,3 ] ,对人类及牛、羊、猪、鸡等的危害较大。同时实验动物及细胞培…  相似文献   

19.
(一)氟中毒的生物地球化学 氟是卤族元素之一,原子序数为9,原子量19,原子的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和一个电子结合,变成负1价的离子。氟几乎能与所有的元素相互作用。所以一般总以氟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在地壳中的氟平均含量约为650ppm,是地壳中平均含量较高的一种元素。 世界上高氟地区分布甚广,目前已见报道的有中国、印度、朝鲜、日本、马来亚、近东各国、东非、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埃及、波斯湾、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国、苏联、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20.
将成年雌性昆明小鼠360只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对照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1.5mg/kg(按体重给药,下同)给药组、DON 2.5mg/kg给药组、玉米赤霉烯酮(ZEA)20mg/kg给药组、ZEA30mg/kg给药组、DON 1.5mg/kg+ZEA 20mg/kg给药组、DON 1.5mg/kg+ZEA 30mg/kg给药组、DON 2.5mg/kg+ZEA 20mg/kg给药组、DON 2.5mg/kg+ZEA 30mg/kg给药组,每天腹腔注射1次,每次200μL,连续注射4d。分别在试验的第0、3、5、8、12天测定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抑制OH-能力、TAOC、GSH-Px活性和SOD活性。结果,ZEA或/和DON染毒均导致小鼠肝MDA含量明显升高,抑制OH-能力、T-AOC、GSH-Px活性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依赖效应。结果表明,联合染毒具有互作效应或亚加性效应,其中以2.5mg/kg DON与30mg/kg ZEA联合染毒所呈现的亚加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