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湖南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把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观点集萃     
北京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雷承佐认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促进社会救助事业新发展,首先,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的角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加深对社会救助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其次,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制度是政府为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权益提供的一项公共政策。本文在充分肯定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完善成就的同时,针对由于制度自身不完善、本来用于调节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却造成新的不公平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阶梯式救助制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构想,对建立阶梯式救助制度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较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阶梯式社会救助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万富 《中国民政》2006,(10):21-22
社会救助制度是政府为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权益提供的一项公共政策。本文结合沈阳市的实际现状,在充分肯定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完善成就的同时,针对由于制度自身不完善,本来用于调节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却造成新的不公平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阶梯式救助制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双城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组织,搭好有效救助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局通过实行城镇居民低保、农村居民低保、农村居民大病救助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目前,全市共有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学军 《前沿》2006,(10):177-181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所具备的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障碍,强调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加快社会救助立法,科学设定救助标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立社会救助资源的配置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形成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会救助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社会救助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救助资金筹措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救助不及时、救助信息平台急待捂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通化市近日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把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作为2004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工作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项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自201 0年起,湘潭市探索建立将社会救助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在推进社会救助事业科学发展上见实招、出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19世纪末期,美国已在州和地方层面建立起社会救助制度。1911年美国联邦建立了第一个社会救助项目,对寡居的母亲给予物质帮助。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联邦政府要直接参与社会救助,其后,由联邦引导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国逐步建立。目前美国已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平山县努力做好农村特困户救济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为主体、社会互助为辅助、临时救助为补充、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政策优惠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我国社会救助的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除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按救助项目立法的行政法规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由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政策性文件构成,其中各级政策性文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建立起以农村低保对象住院医疗统筹救助和特困群众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区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双城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组织,搭好有效救助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成都市委市政府以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以实现"精准扶贫救助"为目标,建立了专业化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党委引领,政府救助兜底负责,社会援助有效补充,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救助格局,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援助无缝衔接,多方合力建立起明晰体制内外职能、打通体制内外渠道、整合体制内外资源的社会关爱救助工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新 《北京观察》2003,(10):14-15
保障生存和社会稳定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社会救助体系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对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进行生活救助,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生存保障;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维护社会基本稳定的有效手段。社会稳定的关键是提高对减少贫困的认识,使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具有脱贫的信心。保障生存的社会救助是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最突出和最明显的功能;减少贫困,保障社会稳定是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潜在目标,也是根本性的目标。前者是生存,后者是发展。因此,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应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生存发展到促进弱势群体反贫困的目标上。  相似文献   

17.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准时,由政府和社会按法定程序予以款物接济和服务,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内容,也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浙江省探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实践,对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内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国辉 《中国民政》2006,(11):47-47
重庆市万州区去年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体系,成效显著。笔者结合实际,就如何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谈点个人的浅见。(一)进一步明确目标抓规范。应在出台《关于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关于进一步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讯     
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委发[2005]9号)。《意见》明确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用3年时间在农村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城市建立起以比较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到2010年,在全省建立起覆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在整个社会救助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社会救助发展的当务之急,因而亟需重新审视社会救助运行机制。我国社会救助运行机制从无到有逐步建立,承担着社会救助的识别、帮扶和管理功能。以精准救助反思当前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其功能障碍包括精准识别障碍、精准帮扶障碍和精准管理障碍。基于精准救助改进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就要改进社会救助的识别机制、帮扶机制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