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求实》2017,(7)
无论是西方竞争型政党关系还是我国合作型政党关系,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受协商民主理念的影响。协商民主是推动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政党关系是互动开放的政治系统,协商民主通过协商的理念、程序和规范对政党关系产生作用,即引入协商理念,改善制度环境"包容度";获得主体支持,增强政党组织"整合度";协商选择议题,扩大政党政治"参与度";规范协商过程,提升政党互动"有效度";落实协商结果,筑牢政党关系"共识度"。  相似文献   

2.
政党协商视域下中国政党制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从历史逻辑层面看,政党协商产生于弥补单一选举民主带来的弊端,是实践中先发的、主动的政治选择。从文化逻辑层面看,政党协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有机融合,具有适配中国政治土壤的强大生命力。从政党协商的内外结构层面看,政党协商建构了新型的政党与政党、与政权、与社会的关系,超越了竞争型政党制度的壁垒,实现了和谐高效的多党合作局面。从机制层面看,在运行过程中,政党协商以程序化、规范化的制度安排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各民主党派参政,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党执政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原则、协商场域、协商机制等五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政党协商在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新格局中地位突出,对其他协商具有示范意义。推动我国协商民主整体、协同发展,需要政党协商与其他协商的协同联动,发挥政党协商对其他协商的引领、辐射作用。与政党协商制度优势及现实需求相比,政党协商实践特别是地方的政党协商需要通过明确协商双方的权责、细化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健全协商机制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书林 《唯实》2007,(2):31-35
本文分析了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模式:党内协商民主是党内和谐的生成基因,党内和谐是党内协商民主发展的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必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富于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论文在分析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迫切性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应有的主要框架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协商民主体系中,政党协商历史悠久,是贯穿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一条主线,具有高层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政协协商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并且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高,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符合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党文化作为政党研究中一个新概念,具有不同于其它组织文化的内涵、功能和特点,它制约和影响着政党民主(特指政党内部民主)的存在、发展和实现程度.要创建新型政党文化,促进政党民主发展,就应从变革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建立政党内部民主制度及程序,培育民主精神等方面入手,形成以开放、民主、法治、网络状关系为特征的新型政党文化,以促进政党民主的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协商民主的协商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商民主作为复兴于20世纪后期的民主范式,自有其巨大潜能和独特价值.然而,协商民主的有效运转尚存有协商主体的理性和能力之有限性、协商未必带来更好的结果、协商条件的不平等性以及协商民主推行范围的局限性等多维协商困境.对困境的排解程度将直接决定着协商民主究为现实还是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演进。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寻了建党之初的党派合作、抗战时期的协商尝试、建国之际的协商功效以及建国之初的协商推进,也吸纳了协商受挫时期的深刻教训。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协商民主组织平台,提升了多党合作的重要地位,发展了多党合作的既有方针,开拓了社会协商的全新场域,指明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方向。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概括了协商民主的独有特点,将政协协商视为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了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推进了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十六大之后,我们党将协商民主纳入政治文明视域,把政治协商融入决策程序,明确了协商民主任务,创新了协商民主理论,颁布了协商民主制度,使协商民主建设得到提升。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界定了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阐释了协商民主的独特地位,厘清了协商民主的多方来源,明确了协商民主的实践重点,拓展了协商民主的网络形式,指明了协商民主的努力方向,建构了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实现了协商民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寅平 《求实》2013,(5):58-62
协商民主作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补充和延伸,为解决现实的竞争性民主问题提供了多样性的实践。在竞争性民主现实中,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政治实践中的相互矛盾及在社会治理方面刚性、机械以及难以建立公共意识与理性等缺陷是协商民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之相应,非竞争性民主具有国家体制主导政治体制、政治稳定原则优先及政治体制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性等特点,使得相对独立于社会影响的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和与政治体制权威相适应的社会自我治理是协商民主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正日益显示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它的理论脉络展现了自身的逻辑必然性,它的价值诉求彰显了自身的理论魅力,而学界乃至政界对它的理论定位则是它发展的现实动力。这样的协商民主有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15.
在西方国家历史上,协商民主的理念及其实践像民主本身一样古老。由于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信仰以及代表了不同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体现出激烈的竞争性。随着协商民主理念的复兴,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中的协商质素不断增加,从而使得政党竞争与协商同时存在。西方国家政党具有竞争激烈有余而协商不足、政党竞争与政党协商相机更迭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作为强调过程性民主的重要民主形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西方学者从20世纪末开始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不断扩展,从不同的视角对协商民主进行阐述.在中国,由于协商民主在中国目前政治架构下不涉及根本的政治体制,对提高中国国内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反而起到促进作用,因而成为中国学者讨论的重要理论话题: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协调多方的价值偏好,使社会的多元利益群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辩论和协商的过程,达致利益表达、利益协调与利益实现.民主恳谈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但民主恳谈与协商民主相比,在理论目标上尚有较大的差距.但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民主协商形式,民主恳谈的设计和完善无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当前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分析国外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应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法律体系、强化工会的职能、加强政府指导、促进行业性工资协商、培育协商公共空间,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社会主义选举民主、自治民主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态,它们共同的本质与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模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超越已有政治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需要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形式。在与精英民主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碰撞中,协商民主承继了代议民主制的基本框架,发展了直接民主制的某些实践形式。协商民主包含公民之间信息的交流,也包含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广泛与实质性参与,关心民意的真实和理性并试图为之提供公平、中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